结果与讨论(Results and discussion)是论文中最长、也是精力花费最大的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方法不当,其写作很容易走进误区,导致“好钢没有用到刀刃上”。
所以,这篇推文主要来讨论结果与讨论部分需要回答的一些问题以及主要误区,同时在最后简单介绍常用的“倒金字塔式分析”方法。
01
需要回答的问题
结果与讨论部分的目的非常明确,主要是回答两个问题:(1)得到的数据反映了哪些结论?(2)这些结论为什么很重要?
一篇学术论文分析的基础的就是逻辑,所以分析部分还有其他一些问题也需要回答,比如统计或者调查研究分析中假设的确定和工程领域的实际应用指导。所有的研究都存在一定局限性的,认识研究的局限性也是科研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相关的分析可以为未来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
所以结果与讨论部分需要回答的七个问题总结如下图所示。
02
分析的主要形式
结果与讨论中包含很多分析形式,这些形式都是为了回答上述七个问题。其中主要包含参数或者数据之间关系的分析以及推演得到观点并给出解释。而根据具体的研究形式,还可能包括假设的验证、对比分析以及解释意料之外的结果等。比如青霉素的发现就是因为Alexander Fleming在实验室意外发现青霉菌附近周围的细菌都被杀死这一意外现象。
03
主要误区
因为结果与分析部分一般来讲比较长,阅读一般较困难。良好的结构和语言是节省阅读时间和提交阅读效率的基础。因此其中结果与分析部分主要的误区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冗长或者重复。文字分析可以用来协助理解图表内容,补充图表中无法涵盖的信息。但因为文字展现数据的效率远没有图表高,所以过多重复图表中的数据会使内容冗长无意义,适得其反。
缺乏研究观点。有一些论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分析而分析,对数据进行了 “十八般变化”,展现了高超的数据分析技巧,但最后缺乏研究观点的表达,这样审稿人阅读时容易造成迷失,产生“虎头蛇尾”的印象。
过多专业语言。虽然审稿人一般都是应该是小同行,但有很多时候不一定非常了解论文的各个方面。所以过多缺乏解释或者定义的专业语言使阅读变得非常困难,丧失继续阅读的兴趣。
逻辑思路混乱。相关观点的表达缺乏逻辑性,有些分析比较跳跃或者缺乏中间环节或者证据支持。论文的分析重点不在定性研究,不是感觉差不多就行了。
结构不够清楚。清晰的结构是能够吸引阅读的基础条件,使阅读更加轻松,也能够更高效获取信息。
缺乏局限性分析。为了避免审稿人找到漏洞而拒稿,局限性分析是一些作者不敢触碰的雷池。但结果往往相反,没有局限分析的论文反倒容易拒稿。这是因为所有的研究都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结论适用范围的局限、数据获取的局限以及研究方法的局限等。在论文里面如果没有及时指出相应的局限会给审稿人造成分析不够严谨的印象。
04
倒金字塔式分析
倒金字塔式分析的特点就是把最重要的结论放在前面,从而使审稿人或者读者在阅读部分内容时就能够抓住论文中的主要信息。对于有兴趣的读者,后面的理论过程分析、文献对比以及实践等等内容都能深化分析以及拓展应用,从而为论文的分析增色。
05
写作Checklist
结果与分析是论文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写作checklist总结如下:
结果与分析最主要来回答两个问题:(1)数据反映了哪些结论?(2)这些结论为什么很重要?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辅助内容,比如假设的验证、与前人的对比、实际指导应用、研究的局限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等;
结果与分析主要的误区表现在:冗长或者重复、缺乏研究观点、多过专业语言、逻辑思路混乱、结构不够清晰以及缺乏局限性分析;
倒金字塔式分析的特点就是把最重要的结论放到前面,使读者或者审稿人阅读部分内容时就能够抓住论文的主要信息,同时后面的理论分析、文献对比以及实践分析都能为论文增色。
转自e论文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