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研读文献的基本原则

2024/3/8 11:44:44  阅读:30 发布者:

我们在开展学术研究之前,必须认真研读文献,说得更直接一些:我们必须先输入,再输出。事实上,很多写作者不知如何下笔,多半不是研究素质的问题,更不是智商的问题,而是读书太少,积累不够。实际上,你现在看的文献,就是你将来写的文章,这是日积月累的。很多基础性的研究素养和能力,都是在阅读过程中形成的,所有的阅读其实都是在为未来的写作铺垫。

研读文献的六个基本原则

第一,读文献,必须与思考结合起来。诚如孔子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有助于加深阅读,反思阅读是否有效。那么,如何边读书、边思考呢?

1)带着问题阅读。你从研究问题的角度出发,综合考量这篇文章,你会注意到这篇文章是否有效地回答了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是怎么样的,有什么创新和不足,有哪些值得你进一步学习和借鉴的。要带着与作者交流的心态去读书,有时不妨质疑一下作者。这些质疑如果成立的话,也许就是一篇新的文章。

2)建立联系。要把新阅读到的内容与以前的知识进行对接。就像一棵知识树一样,你要让新阅读的知识嫁接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之上,同时批判性地进行知识重组:哪些补充了新的知识脉络,哪些修正了原来的知识结构,等等,这样一来,你的知识才不是零碎的,而是系统的。

3)复述你的文献。如何才能算是真正读懂文献呢?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你能够复述这篇文献,同时能够以自己的话进行评述。只有如此,所读之书才会成为你的知识。

第二,务必与笔记相结合

阅读的同时,必须配合记笔记,边思考、边记录,甚至要摘抄那些经典的句子,然后再进行单篇文章的综述,这样做的好处是,前者可以便于深入了解文献,而后者便于作者总体性地把握这篇文章,两者结合起来,基本上你就可以吃透这篇文献了。

文献阅读笔记的基本内容示例

1)文章的研究问题是什么?它是一个什么类型的问题?它是如何从文献综述中确立自己的发问角度和立场(文章是如何提出的)?

2)文章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通过什么研究路径?它是如何论证出结论的?

3)文章结论是什么?它从什么意义上进行了创新?本文的研究价值何在?

4)文章有哪些值得你借鉴的地方?(可以摘抄你认为比较精彩的章句)

5)文章有哪些不足之处?你发现了什么错误?

6)你有什么阅读的心得?如何继续这一研究(批评或者延伸)?你有哪些困惑?

第三,兼顾一手文献与二手文献

我们要适当阅读二手文献,因为二手文献是一个非常好的阶梯——借由它,可以更好地重返一手文献,回到经典的学术议题。但是,我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要轻易被二手文献带偏了,因为每一个文献都有自己的表述意图和行文逻辑,要学会在他人的文献逻辑中发掘自己的阅读标的。

第四,兼收并蓄,提升国际视野

读书、做研究,最怕的就是视野逼仄。任何时候都不要坐井观天,更不要抱有狭隘的文化原教旨主义。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英文世界的科研体系、研究成果仍然要领先于中文,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提倡本土化,但是本土化也必须有借鉴的自觉,当然更要有吸纳世界的胸怀。因此,在进行文献梳理的时候,不能省略对英文文献的检索与阅读。当然,这并不是说唯英文为上,而是要辩证地看待英文文献,善用他山之石,通过阅读英文文献,提升你研究的层次,让你更具开阔的国际视野。

第五,精读与泛读结合

为什么要精读文献?每一个学科的训练都有自己的经典文献,这些经典文献,实际上就是前人在研究同样的领域时,问了哪些经典的问题,做了哪些经典的回答。不仅他们的提问与回答值得学习,他们提问题的方式也非常值得后来者学习,精读是一种立体的阅读,往往需要你去体会、研究和学习其中的方方面面。

广泛阅读是所有学术研究的基础,只有如此,你才能发现自己研究的边际贡献,才不会重复前人的劳动,从而进行必要的学术创新。具体来说,广泛阅读的顺序可以是先读问题,再读导论,再读结论,然后根据结论再确定是否需要通读研究过程。当然,在泛读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了一篇好的文献,也要转化为精读,尤其是那些引用率最高,被学者广泛讨论的文章,特别需要精读。

第六,保持对文献的警惕

所有的文献都来源于现实,但它们都绝不是现实本身。所以,在研读文献时,必须时刻对文献保持警惕,不要变成文献的容器,毫无保留地相信文献,更加不要随意运用所读文献切割现实、套读现实。

每一篇文献都是迟滞于现实的,而且它的产生必定就有某种程度的意识形态,受到发表行业、所属学科的制度约束,同时深受社会道德、作者思维的深刻影响,甚至还存在学术造假的可能。因此,我们必须对文献保持高度警惕,千万不要被文献充斥脑袋。

在这个意义上说,要多去读经典作品,少阅读含水量高的文本。否则,你的大脑很容易被“污染”。也许这些水文能够让你的发表加速,但是你的研究层次恐怕就再也上不去了。

最后,尽管我一再强调研读文献的重要性。但是,我必须告诫大家:务必保持大脑的适度留白,以便让思考和自省游刃有余。

转自冠霖书院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