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四种常见的毕业论文章节标题写作方法

2024/3/8 11:02:02  阅读:35 发布者:

在学术论文审稿的过程中,很常见到论文的章节标题之间缺乏紧密联系的情况。投稿后,审稿人往往会按照“五看”的顺序进行评审(看标题、摘要、关键词、框架、结论)。在前三个“看”之后,第四个环节则是审查论文的“框架”,而这个“框架”实质上就是由章节标题组成的。巧妙而简明的章节标题能够帮助审稿人快速抓住论文的结构脉络,这样他们可以进一步结合标题、摘要、关键词等重要信息,来判断论文的论述是否符合问题阐述、分析、解决或论点提出的逻辑;同时,通过这些标题,也可以评估作者在论证过程中的思路是否清晰且严谨,并且推测出作者的观点立场(如果标题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因此,论文的标题在审阅者深入阅读文章之前就能发挥“一举三得”的功效。

在学术创作中,不少论文的章节标题设置存在着未受重视或处理不够认真的问题,导致标题之间联系弱,缺乏逻辑关系的情况屡见不鲜。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涉及多个方面。首先,可能是作者未充分思考各章节内容之间的关联性,这种思考不足在标题上也得不到体现,自然也就丧失了章节间的内在联系。其次,在编写标题时,未充分考虑到各标题之间的逻辑联系,只是注重单个标题的“独立完美”,导致整体缺乏连贯性;或者未对内容进行有效提炼,也会导致逻辑性不足。此外,标题的设置或许基于某种理论框架,但作者未对此进行充分说明,使得基于该理论框架的章节标题显得“不明所以”。若在审稿人最开始的“五看”中让人“不明所以”,那么如何在众多投稿中脱颖而出,获得审稿人的青睐呢?因此,有必要对章节标题的设置进行充分考虑,本文将阐述四种基本的逻辑关系,以期为作者撰写整篇论文提供逻辑上的清晰性与严密性。

当涉及文章写作结构时,通常提及的四种基本形式——总分式、并列式、对照式和递进式,这些基础常识早已在我们学习写作的早期阶段被深入灌输。有些作者可能觉得这些基本写作技巧似乎在涉及“高深”的学术写作时有些“不够用”,这种想法实际上是对自己能力的低估。将这四种结构形式应用于标题设置中,可以使文章的逻辑结构更加清晰,让研究观点的推导更为连贯。这些基础形式之所以能在“简单”中显现出“高级”的特点,在许多权威期刊中也常有所体现。接下来,通过权威期刊中的文献来进一步佐证这四种结构形式在学术写作中的应用与有效性。

一、总分式标题

在学术写作中,总分式结构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形式。它通常以整体性的概述开始,然后在此基础上展开具体的分论点或分析,或者先呈现各个分论点后进行总结归纳。这种结构形式常见于结构层次并不十分复杂的人文社科类文章中。其优势在于能够简明扼要地呈现主要观点,同时为读者提供了清晰的脉络,让其更容易理解全文的逻辑架构和内容组织。这种结构形式的应用不仅使文章更易于把握,也有助于作者更好地组织和表达观点,使得论述更加流畅和连贯。

这两篇文章都展现了不同的结构形式,运用了总分和分总这两种不同的方式来组织论述。举例而言,《资本的两种无限性及其哲学启示——基于<逻辑学>解读<资本论>的一条路径》在文章结构中采用了总分式的结构。它首先探讨了黑格尔《逻辑学》中的两种无限性思想,并将其应用于对马克思资本主义结构的批判性分析。这种结构使得文章章节标题清晰地反映了思路,以总分的方式呈现。首先总括地介绍“黑格尔的两种无限性思想”,然后深入探讨这些思想对资本主义体系构建的影响。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与“真无限”和“恶无限”都有相似性,而接下来的章节则分别针对这两种无限性进行了深入探讨。最终,文章以总分式的结构将前文的论述汇总,得出了作者独到的创新观点。另一篇文章《论辛弃疾词意象的创新性和交融性》则采用了分总式的结构。它先从“分”的角度分析辛弃疾词的意象,探讨其中的创新性,然后通过总结交融性的特点,形成了对辛弃疾词意象的整体性认识。

第二篇文章则采用了分总式的结构。该文实际上聚焦于探讨辛弃疾词中山水景物等意象与表现艺术之间的联系,旨在分析意象中的创新性和交融性的体现。从文章章节标题可以明显看出,前三章分别着重于自然意象和社会意象的“创新性”和“交融性”的分析。这些章节通过独立探讨每个方面,逐渐展现了这些意象的特点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而第四章虽然标题是“启示”,但实质上是对前文三章的综合总结和提炼。这一部分为读者呈现了作者的个人观点,强调了辛弃疾词在意象创作实践中所带来的三点启示:英雄气魄、才气纵横以及郁勃情深。

综上,若文章的结构脉络并不太复杂,在标题的设置上使用简约明晰的总分式结构即可。

二、并列式标题

并列式结构的文章形式,字面意义上就是多个标题以并列的逻辑方式呈现,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通常出现在具有固定理论框架的文章中。这种结构常见于需要呈现多个等级或相关性相对较强的观点或内容的论文。在这种结构中,各个标题在横向并列的基础上展示内容,每个标题都承载着特定的信息,通过它们的集合,呈现出整体的论证脉络和观点。这种结构形式强调各个标题之间的平等性和相互关联性,每个标题都是整个论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一展示论文中的多个核心观点或内容,且彼此间地位均等。

在学术论文的章节标题设计中,不同的结构形式呈现出多样性。总分、并列、对照和递进式结构,都在标题设计中展现出各自的优势。通过举例论述,我们发现这些结构不仅仅是简单的格式选择,更体现了论文结构和论证路径的清晰性与逻辑性。例如,并列式结构在《由仁即礼:孔子之道与中国“轴心时代突破”的特质》一文中,以多个并列标题清晰呈现了不同观点,为读者展示了多元而清晰的论证路径,让读者在阅读之初便能把握论文主旨。

三、对照式标题

对照式结构在学术论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对比或前后烘托的方式展现了论文中两部分或多个内容之间的关系。这种结构形式能在章节标题中清晰地展现论文的逻辑脉络。

这篇名为《论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疑难——从斯密、李斯特到马克思》的文章,极好地利用了对照式结构,让读者从章节标题中清晰地窥见整篇论文的逻辑脉络。文章并没有直接揭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性质,而是巧妙地从亚当斯密的观点开始,通过李斯特的批判,进而引出马克思对李斯特的反驳,从而建构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这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批判策略,将斯密、李斯特的理论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进行对比,突显出了后者的科学性。

四、递进式标题

这种递进式结构在文章组织中是相当常见的,它通过逐步深入的方式逐层展开论证,最终得出全文的主要观点。

这篇文章的结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展现了递进式的论证思路。文章以李大钊为例,探究了中国现代文明的思想渊源。每个章节的标题似乎呈现了独立的部分,但其实质是作者遵循了一个逐步深入的递进逻辑。首先,第二章关注李大钊舍弃旧有思想,寻求新世界观的过程,为思想形成奠定了基础。接着,第三章在建立哲学世界观的基础上确立了“第三新文明”的理论思想。这个理论的确立,不仅涉及到中华文明的主体担当,更需要通过实践验证,用社会变革来实现新文明。每个章节所呈现的条件、内核、支撑和实现途径逐渐确立完善,最终为中国走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铺就了思想基因的成熟路径。这种逐步深入的论证方式从标题中就能清晰地展现出来,呈现了一个严谨逻辑、层层深入的递进式结构。

递进式标题的应用是一项有一定难度的技巧,但若能在标题中呈现文章的逻辑脉络,这篇论文很可能在初审阶段就能脱颖而出。递进式结构的精髓在于层层推进,若能以标题准确呈现这种思维路径,就能在审稿人最初的阅读中展现论文的深度和严密性。这样的标题不仅仅是内容的预告,更是整篇文章结构的映射,帮助审稿人在最初的“五看”中就能抓住论文的精华所在,让论文从众多投稿中脱颖而出。因此,花费额外的精力在标题的设置上可能是值得的,它是展示论文思路的窗口,也是吸引审稿人注意力的重要媒介。

在描述这四种基本的标题逻辑形式后,作者们应该高度重视这些概念。在写作实践中,不仅要关注各个章节标题本身的设计,更要精确把握这些标题之间的逻辑关联。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是达到论文优秀水准的关键,因为优秀的论文不仅在于内容的丰富,也在于其结构的清晰和逻辑的连贯性。在章节标题中展现出清晰的逻辑脉络可以让读者更容易地理解和跟随论文的思路,从而使整篇文章更加引人入胜,也更具有说服力。因此,对标题的精细设计和逻辑的严谨性的关注是论文质量提升的不二法门。

转自Light论文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