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一篇论文被拒稿背后的复杂因素

2024/2/28 15:20:20  阅读:33 发布者:

被拒稿是常态——背后的复杂因素

论文被拒稿是常态,首先我们要正视这件事情。

“因为被拒稿,从而发现论文的各种问题,进而认真改稿再投,最终达到一个比原投期刊更高的目标。”

当然这个过程是个理想型的建构,通常很多人在改稿再投后,依然收到了“拒稿”的事实,就开始归因于“这一定是稿件本身的问题”。

“目标期刊选择有误

稿件固然会有着各种各样的瑕疵,但是可别忘了,不同的杂志社对稿件的要求各不相同,对稿件内容的选取倾向也不一样。

拿建筑专业的期刊来说,研究的内容可谓五花八门,有倾向于建筑理论的、有侧重建筑实践的、也有聚焦技术层面的,或者是单一建筑作品介绍、评论的,即使是一本包含了很多内容板块的综合期刊,也同样会有其“主打”的方向。

因此,也许你是投稿期刊的“选择”出了问题,才导致接二连三的碰壁。

“改稿环节出问题

审稿意见会有一大堆,但是在改稿的时候没能对照批注全部修改到位;

或者是已经认真修改,但是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提交(在提交过程中,没有将“修改情况”陈述出来方便审稿人查看,在形式上吃了亏);

如:提出你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的某些方面、研究结论的深度有所欠缺,但是并未具体在文中指明。

一般这种情况有两层意思:

审稿人对你这篇文章已经判了“死刑”,在“初审环节”夭折;

或者就是由于编辑要处理的稿件数量庞大,未能尽到细处给你批注。

以上这些都是在“改稿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

“学术不端

这是任何科研工作中不能出碰的红线。

但是一些问题像“引用他人文献未注明(有时候是忘了)、论文查重率过高”是经常出现的。

总之,被拒稿,一定不只是稿件本身或者是修改的那一环节出了问题,是个综合因素导致的结果,从态度上,我们要给与清晰的认识。

“如何修改再投

01重新审阅投稿须知

对照原文,重新检查有没有完全按照期刊的“投稿要求”进行全文组织。很可能编辑没有给到这方面的意见,但是不能证明论文就是“没问题”了,或许下次就被细心的审稿人发现,再栽跟头。

1)标题有没有超过规定字数?

2)全文字体格式是否符合要求?

3)摘要的字数要求;

4)全文字数规定;

5)行文规范,比如写作的人称等;

6)图片不清晰,图表不规范;

7)引用文献数量、文献发表时间、文献等级要求;

8)作者数量要求;

9)作者学历要求(很多期刊不会接纳在读硕士、甚至在读博士的论文)

10)论文是否需要满足“有课题/基金支撑”;

11)是否符合该期刊在这一年的选题方向要求;

02基于“修改”意见,抓“核心”问题

审稿人在给出“拒稿”决议时,往往是因为文章中的“某个点”戳中了要害,不符合要求。在给出拒稿意见的时候,会在这个“点”的基础上,再罗列出一些同时存在的小问题。逐条修改,这是必须要做到的,但是还需要知道真正的病症在哪儿。重点往往会体现在:

1)选题的方向与期刊近期的排刊计划不符;

2)论文全文没能体现出题目的论述要点;

3)论文结构的编排有问题,逻辑有混乱、论据不足;

4)创新点不够(期刊发出后不能得到一定的关注);

5)研究方法有瑕疵,不足以验证出结果和结论;

6)研究结论不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7)学术不端;

“修改完成后“谨慎再投”

所谓的“谨慎再投”,是指再次投稿前,需要注意以下细节(针对“拒稿”期刊):

勿让审稿人“回头重看”论文

期刊的修改意见中一般不会给出“再次返稿的格式要求”,因此很多人在改完后就觉得万事大吉,通常将“改好的论文全文+修改前的原文+修改说明”打包后直接发过去。

这就犯了大忌!!!——审稿人不会因此觉得你“认真”,因为他们还要同时打开三个文件,依次对照着帮你查证,这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你需要做到的是:只用一份文件,将修改的地方在原文中标注,并且用“()”附上之前审稿人给出的审稿意见。

在邮箱正文中附上“修改情况”

将你已经进行修改的地方,逐条列出,并注明在原文中的位置(哪一页、哪个小标题下、哪一行)。在不占用新的word文档的情况下,方便审稿人查看。

希望各位小伙伴从容的面对无情的“拒稿意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做出修订,或者另辟蹊径重写新作,只要有方法,就不愁写不出一篇符合“期刊口味”的论文。

转自学术进修课堂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