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提升方法探讨

2024/2/27 15:07:52  阅读:33 发布者:

摘要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研究生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与学界长期致力于研究与解决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问题。从文科学术型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盲审、答辩与抽检评审情况来看,研究生学位论文在论文选题与研究意义、创新性与研究方法、文献综述、论文逻辑结构与观点表述、脚注与参考文献、理论运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普遍与明显。从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与学位论文评审相结合的角度,对这六个方面的问题予以解析,有助于研究生改进学位论文写作方法进而提高学位论文质量。

关键词

研究生学位论文;论文质量;论文写作;学术训练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为了提高和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201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与《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明确提出开展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同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也开始学位论文网上通讯评议工作,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抽查评审,并强化学位论文抽检结果的使用。2020年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更是从多方面提出了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保障措施。在这些文件出台以前,对于如何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学者们早已研究,并从研究生培养制度体系建设、研究生学位论文过程管理、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管理等多个维度提出了较好的对策性建议。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者们认为,通过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完善学位论文过程管理等措施构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来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

但从全国范围内的学术型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结果来看,一些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仍然令人堪忧,普遍存在作者科研能力不足、论文规范性欠缺、论文创新性和价值性不高、文献综述质量较低、作者学术态度和行为不端正以及选题意义和严谨性不够等六大问题,或者主要存在研究主题不明确、逻辑结构混乱、论证分析方法不当、结论不实与建议泛化、写作不规范、写作态度不端正、创新性缺乏等七个特征。从学位论文写作(学术研究)与论文评审相结合的角度,我们可以把这六大问题与七个特征统合在一起分为六个方面的不足,即论文选题与研究意义不严谨、创新性与研究方法表达不正确、文献综述不准确、论文目录逻辑结构与观点表述不清晰、脚注与参考文献不规范、理论运用不恰当等。本文对此予以解析,以期对研究生提高学位论文质量有所裨益。

一、学位论文选题的学科(问题)意识及其研究意义的明确     

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首要问题是如何选题,而选题又涉及两个方面:是否符合研究生学科专业及其研究方向,以及研究对象是什么(或者说选题的问题意识)。我们将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与“研究意义”放在一起,在于选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研究意义或者研究价值。选题不当意味着学位论文的问题意识不明确,进而导致研究价值或意义难以体现,研究方法难以确定。从实践来看,部分学位论文的选题存在学科不明或者与专业方向不符的问题。尽管我们提倡跨学科研究,但学位论文仍然需要有比较明确的问题意识,而且从问题意识的表达中能够大致看到它是否与论文封面的“专业名称”或者“学科专业”与“研究方向”相吻合。

如果选题及其问题意识不明确,可能会导致评审专家认为论文选题与研究生专业方向不符合的结果。因此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需要凸显问题意识及其表达出的学科方向。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两种方法:一是用副标题来表达,即学科上的体现;二是在目录里用一级标题及其框架结构来表达,即内容上的体现。无论是标题表达,还是内容表达,均需要通过标题里问题意识的表达来彰显学科与研究方向。为什么学位论文需要表达出学科和研究方向,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每一级学科都有自己的概念、理论与逻辑,这就涉及学位论文使用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逻辑思维等反映出来的学术性与规范性。

在研究意义方面,较多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弄不清楚什么是“研究意义”,而将“本文的研究意义”等同于“研究对象的意义”。“研究意义”应该是指学位论文说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研究对象),研究这个问题在理论上或实践上有什么价值或贡献。换言之,这给学位论文提供一种“必要性”说明。因而这种研究意义是通过学位论文的研究而得出的,并不是研究对象自身具有的意义。研究意义的不明晰,可能会削弱学位论文的选题价值与学术性。其原因在于,缺乏研究意义或者研究意义偏离,意味着在选题上的问题意识缺失,继而在论文的框架结构上出现思维逻辑的不明晰——不知道研究什么问题以及怎样研究问题。

因此,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问题意识需要明晰,而且“研究意义”需要进一步对问题意识进行深化,以便突出学位论文的学科方向及其研究的逻辑思路。这样,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标题可能需要注意主题突出、问题导向与表达洗练、指向明确。论文标题如果需要副标题,那么主副标题的字句都不能太长、关键词不能太多,各有侧重并能形成互应。问题意识是写学位论文的开始,可以在文献中去寻找,即现有研究中有哪些不足,可以在哪个方面有所创新;可以在事实中去寻找,即对事实的解释是否存在或者已有的解释存在不足。由此,学位论文的标题需要传递两个信息:研究对象和核心问题(论点或观点)。

二、学位论文创新性与研究方法的具体运用

创新性是说明学位论文研究的创新点体现在何处,为什么能构成一种创新,这是考查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价值和学术水平最主要的指标。客观地说,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到今天,要实现突破性的创新非常难,尤其是对硕士学位论文而言更是如此,因而文科学术型研究生学位论文能有一点真正的创新就不简单了。要做到研究创新,需要新材料、新理论、新视角、新范式等来进行研究。但一些学位论文提出“新的研究视角”,选择了一个没有人研究或者极少有人研究的对象。那么这种所谓的“新视角”算不算创新?首先,别人没有研究或者极少研究的对象,有可能是研究生文献掌握不到位而产生的误会,有可能是已有人对此产生过深入的或者经典的研究成果而导致后来人无法超越,因而不再研究。也有可能是问题已经得到彻底认识或者解决而不再是学术研究的问题,还有可能是研究对象本身是极其细小的问题而难以构成学术研究对象,因而说这是一种“新视角”或者“创新点”,恐难成其为理由。其次,“学术研究的价值在于提出一个新视角,从这个视角去看问题,可以看到以前没看到的东西”。因而,对同一个研究对象,即使研究的视角不同于他人,但也未必就是创新,因为新视角的研究要看到新的东西,才可能是一种创新。简言之,新的视角需要产生新的发现,否则难以称得上“创新”。

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创新性与研究方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创新点”主要是指通过研究产生新理论或新观点,这就需要通过研究方法来证明。但一些学位论文在研究方法的叙述中,对研究方法本身不了解,对研究方法的具体运用也缺乏表述。例如,“文献研究法”是学位论文中最普遍应用的方法,但较多的学位论文将其表述为“通过大量阅读文献”或“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大量文献”。这是不是“文献研究法”姑且不论,但必须指出的是,阅读大量文献或者引用大量文献,是研究生写作学位论文的必备功夫,或者研究需要的知识基础与前提条件。文献研究法可能主要是指在搜集、鉴别、整理、研究文献基础上形成对文献反映出来的事实与观点的科学认识的方法。换言之,文献研究法是指对文献自身的研究而得出结论或者观点的方法,并非指阅读与引用文献的方法。

至于其他研究方法,较多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停留在研究方法的介绍层面,很少写这种研究方法在学位论文写作中如何去运用,主要运用在何处。如果没有对研究方法具体运用的介绍,可能仅仅是罗列“研究方法”,在具体写作中就缺乏自觉的贯彻意识。这可能导致学位论文在研究上的不深入,从而削弱学位论文的学术性。仍以“文献研究法”为例,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奇怪现象,一些研究生学位论文除了文献综述部分与理论阐释部分有参考文献外,对问题的分析与结论部分几乎没有引证文献观点。尤其是在MPA学位论文中,这种现象更甚于学术型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并不要求采用多种研究方法,能够运用好其中的一两种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选题)进行深入分析,充分展现论文的创新性与逻辑思维,就可能写出一篇比较好的学位论文。

三、学位论文文献综述的作用与写法    

文献综述是研究生学位论文中的重要内容,是选题的合理性与创新点的直接来源,直接关系到学位论文的研究价值与学术水平。它的主要目的是判别文献资料的价值与掌握论文主题的研究状况,并思考学位论文研究是否有意义,是否能得出新的观点,以获得学术上的新进展。因而文献综述需要回答三个问题:目前研究到了什么程度,其贡献与不足在哪里,本文研究的贡献在何处。换言之,文献综述就是证明本论文研究的“合法性”。这说明文献综述对学位论文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但较多的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不知道文献综述的作用,怎么写文献综述,对文献也缺乏分类研究与处理。劳伦斯·马奇、布伦达·麦克伊沃所著的《怎样做文献综述——六步走向成功》详细讲解了文献综述的写法。但目前研究生学位论文文献综述写作中,通常是研究生先将自己的观点罗列几点(有的甚至没有写自己的观点),然后就平铺直叙地连续写出文献中的观点,将文献综述等同于文献观点的分类与综合。这实际上是文献堆砌而不是综述。其次是找到什么文献就用什么文献,而不考虑它是否符合学位论文主题的相关性。再次是不注意文献的综合性,即与学位论文主题相关的背景文献、核心文献、权威文献的结合,与文献出版或出刊时间的远近结合。因而这类问题常见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文献与学位论文主题的紧密度分散;二是以文献观点的综合代替文献观点的综述。

此外,如何限定“国外文献综述”中的“国外”,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一些研究生学位论文中常见两种可能是错误的写法:一是将国外研究综述写成国外在论文选题方面的做法以及经验介绍(MPA学位论文尤为突出);二是写成国外在论文选题所涉及的主要理论及其主要观点的介绍性叙述。第一种可能不属于规范的文献综述。第二种属于文献综述中的一小部分,但可以说还没有进入主题。如果确实没有搜索到与论文选题直接相关的国外研究文献,那么在文献综述的时候可以考虑与论文选题有间接关联性的国外研究文献——最好是比论文选题范畴上大一点的主题的相关研究。然后要区分文献作者的身份,依据一定的标准来界定是国内研究文献还是国外研究文献。除了容易辨识的国内外研究文献外,我们可以将国内学者用外文在国外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或者出版的著作视为国内研究文献,而长期居住在国外的华人学者且工作单位是国外的、刊发在国外期刊或者出版的论著,则可以视为国外研究文献。

好的文献综述,不但可以为研究生学位论文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充足的选题理由,而且能体现研究生对研究文献的掌握、理解、归纳、分析、整合的综合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对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评价。因此,文献综述中“综”是“述”的前提而不是目的,重点是“述”,即对文献观点的表述与评述,既为了评述研究现状,也为了引出本论文的选题及其研究价值、创新点。如此,在写文献综述时可能需要用研究生自己的思维逻辑安排文献综述的观点与层次逻辑,注重条理清晰、观点突出、逻辑顺当、评析到位。

四、学位论文逻辑结构与主要观点的明确表述

对于研究生学位论文,指导老师与评审专家一般习惯于首先看题目,然后看目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目录的好差程度反映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整体好差程度。这是因为目录反映了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逻辑结构与主要观点。无论是指导老师、评审专家还是读者,都希望在目录中能迅速理解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以及其体现出来的论证逻辑。具体而言,研究生学位论文章节的顺序,反映的是学位论文的思维逻辑;章节的标题,反映的是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在很大程度上,论文有没有学术性,有没有创新性可以在学位论文的目录里反映出来。问题在于,较多的研究生学位论文不注意目录框架结构(章节)的逻辑,也不注重章节标题的表述——研究生自己观点的精炼表达。同时,章节的各级标题表达风格不一致,也是普遍现象。例如章节标题语句有的过长,有的过短,有的二级标题下面有三级标题,而有的二级标题下面又没有三级标题,不一而足。较多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分数不高,甚至不合格,可能最主要的不足就在于学位论文的逻辑结构与主要观点表达的混乱。

因而研究生学位论文需要保持目录结构的完整性、逻辑性与思想性。完整性是指学位论文需要绪论、论证过程与结论三个部分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并不一定是指对策性建议,而是指结论。逻辑性是指学位论文的目录注重条理清晰、层次清楚、逻辑严密、观点明确、语义明晰。具体而言,目录需要注意到一级标题能支撑和解释学位论文标题,二级标题能支撑和解释一级标题,以此类推。同时,大小标题往往需要反映学位论文具体的研究观点或论点。学位论文一定要有中心论点,而且这个中心论点必须是整篇论文的核心。论文的布局、谋划和行文都要以服务中心论点作为其存在的基础。一篇学位论文一个中心论点,因此要求论文题目的关键词不要太多,问题意识要集中到这个中心点上。这就是学位论文的思想性。学位论文的学术(思想)创新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就是这个中心论点。所有章节的开展与逻辑的架构都是围绕这个中心论点而进行。目录里章节的标题是这个中心论点的具体展开(可以视为分论点),章节的逻辑就是如何推导出这个中心论点(或者说结论)。

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完整性、逻辑性与思想性,决定着学位论文的学术质量。其中,逻辑性可能是第一重要的。概念、材料与理论不会自动地证明学位论文的观点及其创新之处,都需要运用逻辑性语言进行论证。这种逻辑,一是体现在目录反映出来的论文结构,二是体现在内容反映出来的具体论证。因此,几乎每一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专家首先接触到的基本上就是学位论文的结构逻辑(目录)。为了学位论文结构逻辑的周延(可视为论文的宏观要求),在具体写作中也需要论证具有逻辑性,因而学位论文的中观要求是基本理论、基本观点、核心词或关键词的内涵与外延,要前后保持一致性,相互照应、逻辑自洽。其微观要求是注意语句流畅、表达正确、措辞得当、语气和缓;注意段落匀称,详略得当,避免畸轻畸重、顾此失彼。段落开头的语言把学位论文的观点明确地表达出来,不能把精彩观点淹没在冗长的文字叙述之中。因此,研究生需要花时间打磨各级标题与遣词造句,把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与思维逻辑精彩而明确地呈现在目录里。

五、学位论文脚注与参考文献的注意事项   

对于研究生学位论文,不管所在培养单位如何规定论文的格式规范,但脚注与参考文献的格式还是有一般规范要求的,即要求参考文献的准确性与形式上的一致性。一篇学位论文不可能存在两种及其以上的脚注与参考文献格式规范。那么,哪些文献可以作为参考文献?按照2015年国家《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15)规定,参考文献可以分为阅读型参考文献与引文参考文献。前者在参考时须注明信息起讫页或起始页,著录在文后或各章节后;后者在征引时须注明信息所在页,既可以集中著录在文后,也可以分散著录在页下端。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实际操作中,这两类参考文献都应著录在页脚,并著录在文末的“参考文献”中。二者著录在页脚,一是体现学位论文的严谨性与规范性,二是便于评审专家与读者看到文献来源和核对文献准确性。

 学术型研究生学位论文文末列举的参考文献可能是实引文献,即在正文的分析中所直接引用和参考的文献或者间接引用和参考的文献。这通常需要出现在脚注中,然后在文末以“参考文献”的形式列出。未被实引与参考的文献不可能凭空出现在“参考文献”中,即缺乏“证据”。一些研究生学位论文在“参考文献”中大量列举文献(尤其是MPA学位论文),但在正文行文中根本没有引用或者参考,这应是不规范的做法。研究生学位论文讲究的是论点与论据要有来源有凭据,一是文献来源,二是事实来源,而脚注的一大功能在于表明这两点。因此,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在正文里需要注意引文与参考文献信息的准确性,以及参考文献的全面性与规范性。其中,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类文献中,《马克思恩格斯选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选集》与《列宁全集》均应使用第二版以后的版本,并核对原文,因为第二版比第一版的翻译更准确、信息更丰富。其他著作类文献,需要查看原文并核对其版权页中的信息。对于互联网电子资源类文献,在尽量减少使用的同时注意信息的准确性与权威性。

六、学位论文理论运用的恰当性与周延性   

研究生学位论文第一部分的绪论或者导论一般还需要完成本文涉及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的界定任务。在此基础上,第二部分要构建本文理论分析的指导性框架,即本文的理论依据、理论假设与分析逻辑。这可能是较多研究生学位论文没有注意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说也是学位论文结构不完整的表现。有些学位论文在第二部分对理论进行了阐释与搭建,但在后面的具体分析中鲜见如何运用这个理论及其分析框架(这种情况在MPA学位论文中尤为常见),使理论建构成为摆设。这两种现象可能都属于理论运用的不恰当或不周延的问题。此外,理论适用范围与程度的恰当性与周延性也是学位论文需要考虑的。

研究生学位论文在理论运用上需要注意概念或理论之间的逻辑演绎是否自洽。每一个概念都有自己特定的内涵与外延,每一种理论都有自己的特定历史(产生背景)、解决的特定问题(研究对象)、语境的特定描述(表达方式)、结构的特定规范(概念与逻辑)。也就是说,概念与理论都有着各自的适用范围与程度。超出这个特定范畴,概念与理论都可能出现比较政治学中的“概念旅行”与“拉伸现象”等问题。尽管学者们对此有不同的见解,但我们确实需要在使用来自国外的概念与理论分析中国问题时,注意在中国的特定场域中它们的适用范围及其程度。也就是说,在西方理论与中国经验的嫁接方面,研究者不能盲从西方理论,需要秉持“理论自觉”的学术路线,需要在学位论文中解释其效度与限度。也就是说,“在援引理论时,要清楚理论是在何种意义上是正确的,且要与自己论述的问题、观点密切相关,在解答问题中能佐证自己的观点”。

从目前来看,文科研究生学位论文中基于理论假设-验证的数据实证性论文与基于调查的问题对策型实证性论文比较多,二者同样需要注意理论运用的恰当性与周延性。实证性学位论文需要注意,实证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发现事实,并在事实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理论进行检验(假设项不要太多),而不要刻意追求具有普遍意义上的结论(因为样本量或者案例量是有限的);在变量设计上需要注意变量(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数据背后的事实分析与结论的合理解释力。这通常需要研究生运用符合学术规范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或者使用可靠的数据来源,并运用理论对数据与案例进行学理性分析。

在很大程度上说,实证研究更关心“是什么”“为什么”等问题而不是“应该怎么办”。因而对于问题-对策型学位论文,更多的是分析问题的表现与成因,这能够突出学位论文的学理性,防止问题分析的简单化与对策建议的泛化。从实证研究角度看,问题-对策型学位论文提出的各种方法或政策建议,“只是一种猜想、假设或解决问题的可能路径,这些方案方法是否可行有效需要后续的检验(含证伪)”,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属于“乌托邦革命”。这说明实证研究类的学位论文需要在问题的调查上下功夫,并运用恰当的理论进行分析,而不是在对策上花功夫。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对问题的分析比对策建议的提出更有学术性价值。如果问题理解不深,缺乏恰当的和深入的理论性分析,那么对策建议的价值也不会有多大,因而学位论文的学术质量也不可能有多高。

七、总结与讨论     

对于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以及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可能是从建立研究生教育与培育制度以来人们一直讨论的问题,在这方面也有很多好的研究成果。从博士学位论文评审指标体系来看,选题(包括选题的前沿性、开创性及文献综述等)、创新性及论文价值、基础知识及科研能力(学科理论基础坚实宽广程度和专门知识系统深入程度;论文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引证资料的翔实性)、规范性(引文规范性、学风严谨性;论文结构的逻辑性;文字表述准确性、流畅性)构成论文的总体评价。学者们的实证研究表明,这套评价体系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本文研究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存在的这六个方面的不足及其改进建议也是基于这套评价体系的要求,尝试性提出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方法。

本文从写作与评审相结合的角度解析文科学术型研究生学位论文常见的问题,认为这些常见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涉及研究生学术训练的问题。从研究生培养的角度来看,学者们研究2015年、2016年全国学术型博士学位论文抽检情况,发现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领域贯通式培养博士生学位论文的总体质量和分项质量与非贯通式培养博士生相比差异并不显著。这说明文科研究生在各个阶段均需要进行相应的学术训练,即使上一个培养阶段欠缺学术训练,也可以在下一个阶段通过强化学术训练来弥补学位论文写作中的不足。从我们对5所高等院校的政治学研究生调查来看,50%的硕士生与42%的博士生认为需要开设学术规范训练课程。这说明研究生需要获得较好的学术训练来提高学位论文的质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研究生学位论文存在的这些常见不足与研究生学术训练不足之间存在某种关联。因而,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的学术训练也就很有必要。2020年《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则明确提出“把论文写作指导课程作为必修课”。一些高校已针对研究生开设学位论文写作的培训课程。但可能更好的方法是,将学术训练贯穿在整个研究生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培养阶段,真正提高研究生的研究能力与学位论文质量。

转自学术与论文写作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