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科技论文中审稿意见的解读及修改方法

2024/2/26 14:51:13  阅读:38 发布者:

在完成投稿以后,耐心地等待一段时间,就可能收到期刊社发来的审稿意见或者修改意见。很多作者面对修改意见,不知道该怎么修改,今天一起来分析一下常见的几种修改意见及其应对方式。

第一类审稿意见 文章写作方式

1.本文逻辑性欠佳

如果这条意见是作为退稿意见发送给作者的,那么说明这篇文章本身确实存在问题,即使修改后再重投,投中的可能性也不大,建议作者大改后改投其他期刊。

而如果这条是作为修改意见反馈给作者的,说明这个研究本身还是有一些被杂志或审稿专家认可的内容,比如这个研究本身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或者这个研究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亦或是这个选题正好是期刊社热衷且这方面文章目前投稿量比较少的一种类型。不管是什么原因,如果收到这条修改意见后认真修改,被收录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但是,对于此类型的问题,应该怎么修改呢?

这种类型的修改意见,一般意味着这篇文章需要整体从架构上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编辑在发送这条修改意见时,通常还会附带一些详细的修改建议,比如建议作者按照某种逻辑进行写作,作者按照编辑建议的逻辑进行梳理即可。然而,如果编辑没有推荐写作逻辑,就需要作者自己进行梳理了。

文章写作的基本逻辑是什么呢?这就要回到前期我们分享过的内容了,即:

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引言

这个问题是怎么研究的?——材料和方法

解决了这个问题的哪些方面?——结果

这个问题的解决意味着什么?——讨论及结论

比如要写一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类的科技论文:

1)第一步先写清楚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引言),即需要在引言中通过层层递进的形式(注意引言的倒三角结构),引出目前该领域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出进行信息化系统设计的必要性。

2)第二步写清楚该信息化系统是怎么设计的以及设计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的写作也是要有内在逻辑的,比如在整体设计框架确定好之后,先进行硬件的搭建,再进行软件的设计,最终设计一套完整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这个设计过程就是材料和方法的写作。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注明设计过程中的核心技术,即充分展示研究的创新性。

3)第三步注明设计的这个系统解决了什么问题,也是就整个应用过程以及应用的情况或应用效果。而应用的效果是必须要通过主观和客观数据来进行评价的,这就是结果部分的写作了。

4)第四步揭示结果部分的一些主、客观数据说明了什么?这个研究的创新性如何,这就是讨论部分的写作了。

5)第五步进行全文的简单总结,说明本研究的意义,即形成结论。这样整个文章的逻辑就梳理好了。

2. 本文未按照科技论文的基本方式写作,更像是工作总结

编辑在发送这条修改意见时,往往会附带一部分内容,比如本文只是常规的工作总结,未到达研究水平;本研究有一定的创新性,但是未按照科技论文的基本方式写作。如果是前者,一般是作为退稿意见的,说明该研究确实是达不到该杂志的收录要求。而如果是后者,还是有一定录用希望的,但是需要做较大的改动。那么怎么改呢?

这类型的修改意见一般是出现在医疗设备或医用耗材的科学化管理等科技论文之中。医疗设备/医用耗材的管理是医院医学工程从业人员的主要日常工作,平时作者可能需要写一些阶段性的工作总结,以至于在进行论文写作时,就像记录工作一样把总结搬上来,这样显然是不行的。

科技论文和工作总结有很大不同,科技论文具有科学研究的属性。在进行工作总结时,思路通常是:某件工作需要做了(为什么要做)——是怎么做的——做的怎么样——总结。

如果把这个思路转化成论文格式后,内容还可以是以上内容,只是表述方式需要进行改变,即:

引言: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做这项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阐述       

材料与方法:该研究针对哪些群体、哪类设备进行的研究?怎么进行抽样的?怎么设计管理方案,或者采用的管理理论来自于哪里?是怎么进行管理的?管理效果的评价方法是什么?即把开展这项研究所用到的方法逐步进行阐述

结果:根据写作的材料与方法,对应写作结果,一个方法必然会对应获得一些结果,这些结果有的是模型,有的是数据,都应该对应着方法进行一一列举

结论:即讨论和总结,先对结果进行解释并讨论,再进行简单总结     

3. 引言的写作问题

1)逻辑性不强,不能引出本文研究内容

这个意见在论文审核中比较常见。引言的写作要遵循其内在逻辑,这就又回到前面所讲到的引言写作的逻辑性问题上来了,即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意义重大,并且亟需解决(本文研究的问题的引出)→本研究的管理手段或方法对这一关键问题有重要价值→近期研究的难点问题(与本研究相关的研究存在局限性/空白/争议,要具体分析近3年有影响力的文献)→本研究可以解决这个难点(介绍本文的创新性)→提出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对应着这几部分,仔细审读自己已经写的引言部分的问题,把没有写的内容补充上。

2)引言写作未突出本研究的必要性

研究的必要性从哪里来呢?在引言写作中,作者通常会写一句,XXX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开展了本研究。这句话看似说了本研究的必要性,但XXX方面的研究较少真的就能说明本研究有开展的必要吗?即使之前只有一个人开展了此项研究,但这一个研究就把问题分析的非常透彻,还有继续研究的必要性吗?由此可见,XXX方面的研究较少并不能说明本研究的必要性,而是这较少的研究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或是未研究到的空白,才是开展研究的必要性。

因此,可以对目前的最新相关研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项梳理,总结有哪些空白、争议、缺陷,本研究来填补空白、解决争议、弥补缺陷,以此来说明本研究的必要性。

3)未写明本研究的研究内容与重要意义

这条意见说明了在引言写作过程中,只介绍了背景性内容,没有在最后引入本研究。应该在引言的最后,写出本研究计划怎么做,要解决什么问题。最重要的是,在本文研究内容的最后,一定要说明本研究的重要意义(1~2句话),这是论文写作中大家比较容易忽略的。

4. 语言描述问题

1)本文多处语言不通顺、专业术语使用不规范

如果只是收到这种类型修改意见,说明本文还是有很大录用希望的。一般作者对这类问题不重视,只会在意见答复书中简单回答“已通读”或者“已认真修改”。其实,这类问题才是作者应该特别重视的,因为语言通顺是对一篇文章的最基本要求,如果只有一两句,编辑一般会认为是笔误,不会单独提出这个问题。当这个问题被提出后,可能你文章中的语言描述的不规范性已经快要超出编辑的容忍范围了。

因此,作者需要逐字逐句进行通读,消灭所有语句不通之处,但鉴于个人表达习惯的问题,很多语句不通顺之处,自己写的内容自己是检查不出来的,收到这条修改意见,且确实读不出不通顺之处,建议大家找两位文字功底较好的同事帮忙认真审读一遍(最好是本篇文章的作者之一)。

2)缩略语使用不规范

缩略语的使用是作者比较容易忽略的问题,有些口头上常说的缩略语,作者会在写论文的时候直接使用,会让不熟悉本细分领域的读者产生疑惑。当收到这种类型的修改意见时,作者可能会疑惑,怎么使用缩略语才算规范呢?一般杂志的要求如下:

对于中文摘要和正文中首次出现的英文缩略语,都须分别先注明中英文全称,再注明缩略语;英文摘要首次出现缩略语时要写出英文全称。缩略语定义之后,在文中出现时(图、表、文后参考文献中除外),要使用该缩略语、不得使用全称。

关于缩略语英文全称中字母大小写的问题,可以下载目标期刊近期发表的几篇文章对照进行修改。

5. 讨论写作的问题

1)没有讨论

对于医学工程科技论文来说,没有讨论的现象比较常见,前几年编辑几乎默认了医学工程科技论文可以没有讨论。但是近几年随着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行业内人员的科研能力逐步提升,现在越来越多的期刊要求论文要写上讨论。如果期刊社给出的修改意见里有这一条,作者就需要补充讨论了。但是,怎么补充呢?

建议首先对该研究的类型进行分析,明确这个研究是方法上的创新,还是结果上的创新,还是对结果表现出的现象进行进一步的延伸?确定好了以后,就可以根据前面推文中讲到的讨论的写作方式进行补充了。

2)未针对本文结果进行讨论

收到这类修改意见的文章,大部分是把讨论写成了小综述。讨论是要针对本文的研究内容进行的,一般是针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但有些作者在写文章时对讨论把握不准,直接像写引言一样,通过大量文献说明本研究的必要性,或者直接写本研究所在领域的现状,这显然是不行的。

这就需要重写结论,在写的时候结合本研究内容,在一个段落里,一般是有两种形式:

① 前半部分写通过描述行业相关研究,然后转到这和本研究的结果一致,或者通过这个方式说明本研究结果是可信的;

② 前半部分写本研究的某一结果,然后再进行查阅文献,将本研究结果与相关的研究对比,说明本研究结果的科学性或先进性。

3)大量重复结果中的数据

文章结果部分会有大量的数据,在讨论的时候应该更多地讲述结果意味着什么,不用再重复写结果中的数据。收到这个修改意见时,作者应该仔细检查结果中哪些地方提及了结果中的数据,这些数据是否真有必要,尽量修改为结果代表的意义。

4)讨论的逻辑性问题

有些论文是有讨论的,也是结合本研究的内容进行讨论的,但是讨论各段落之间几乎没有关联性,想到哪写到哪,几乎无逻辑可言。当收到这条修改意见时,就需要仔细看看讨论是不是根据结果的层层递进关系,也进行了层层递进的讨论,当思路比较混乱的时候,建议采用列小标题的形式,进行辅助写作。

5)未讨论本文的局限性或局限性写的不清楚

如果没有写的话,直接补充上即可。写作的时候要注意:局限性是一些可以解决的小问题,而不是重大错误或者重大缺陷;如果局限性不止一个,可以分条编号后写作。

6. 参考文献问题

作者常常收到的关于参考文献的修改意见有:

① 参考文献在正文中未按顺序排列

② 参考文献重复

③ 参考文献数量过少

④ 参考文献太过陈旧

⑤ 参考文献格式不规范

①条和第②条的修改,作者只能通过仔细核查发现问题,然后修改了。第③条和第④条的出现可能与作者不会文献检索、查不到最新的相关的参考文献有关,可以通过学习公众号“医学五车志”中的视频课程“文献检索方法分享”掌握正确的方法,继而进行文献检索。第⑤条的修改,则需要掌握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求,或者借助于文献管理软件进行规范格式,具体修改方法可参考公众号“医学五车志”中的视频课程“参考文献的管理”。

第二类审稿意见 研究本身的问题

1.创新性欠佳

这个审稿意见很常见,比如:已有很多相关研究,与以往研究相比,本研究未见明显创新之处。这条意见往往是在退稿意见中,如果编辑给作者反馈了这个意见,即使修改后重投,这篇文章也很难被这个杂志录用并发表了。建议作者在题目、引言、讨论等处下功夫,斟酌语言,查阅文献,说明本研究与以往发表文献的不同之处,突出本研究的创新性后,再改投同类其他杂志。

2.不符合本刊的收录主题

这类型的意见一般是在退稿意见里的,比如研究的内容偏临床研究,与医疗设备内容关系不大,但是投了医疗设备类的杂志,就会出现不符合杂志收录主题的问题,继而被退稿。这种情况就只能改投其他杂志了。

3.研究太过简单

当收到这类型的审稿意见时,一般意味着本研究的深度或广度不够,不足以支撑其作为科技论文在该期刊上进行发表。建议充实内容后,再改投其他要求略低的期刊。

4.虽然研究的内容很好,但因本刊投稿文章过多,只能优中选优

这也是一种常见的退稿意见,这种意见通常是比较含蓄地表明研究的深度或广度尚达不到该期刊录用的要求,建议核查文章是否存在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进行一定的修改后直接改投其他杂志吧。

第三类修改意见 专业性错误或遗漏

1.本文采用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合适,建议使用XX统计学方法对XX问题进行分析

收到这个修改意见,如果你百分百确定你的统计学方法完全没有问题,是可以打电话和杂志社编辑沟通的。但一般不建议直接打电话沟通,应该是虚心接受审稿意见,使用编辑推荐的统计学方法试一试,如果确实不行,可以在意见答复书中说明情况,这至少说明你努力进行修改了。

2. 设备参数描述不全面

对于设备参数不全面的问题,直接修改补全即可,建议查阅目标期刊已发表同类型的论文,参考其设备参数标注的格式进行补充。

3. 维修方法不合理、管理模型不科学、电路图与本研究内容不匹配

这种一般是研究本身的问题,一般也没有修改的必要。

4. 缺少应用数据

信息化系统设计或者科学管理类的文章,很容易出现这类型的问题。其实,只要掌握了论文的写作方法,是不会出现在这个问题的。针对这类型的问题:信息化系统设计的文章,需要补充信息化系统应用前后的数据,通过不同的指标去评价这个系统的应用效果;医疗设备/医用耗材科学管理类的文章,需要把文章中的文字描述转化为具体的数据,最好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的对比分析,以便说明本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5. 表格问题

表格中常见的审稿意见有以下三种:

1)数据小数点后,有效位数统一的问题;

2)表格的自明性问题;

3)量和单位的表达方式。

这几种问题都是细节性的,是比较容易解决的,只需要保证相同类型的数据小数点后位数一致,将表格中容易存在疑虑的地方(比如缩略语)解释清楚,补充好相应的量的单位即可。

6. 图片问题

1)图片存疑

信息化系统截图未带单位或者作者标识;影像学图片缺少能够佐证该图片来源或者数据真实性的相关信息。

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作者在截图时格外注意,最好登录后再进行截图。如果使用影像学图片,一定要记得选择规范的图片,并保留医院名称、设备名称、图像采集时间等相关信息。

2)图片不清晰、图的自明性问题

这两个问题都不是致命性的问题,只需要尽可能提供原图、清晰的图(分辨率大于300 dpi),并在图注中将图片中容易存在疑虑的地方(比如缩略语)解释清楚即可。

当然,对于不同的文章,审稿意见肯定各不相同,以上列举的审稿意见并不全面,仅供大家参考。在实际应对审稿意见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解决。

转自“五车志科研院”微信公众号,本文仅作为学术交流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