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科技论文写作框架的拟定方法

2024/2/26 14:49:58  阅读:50 发布者:

在前面的推文中我们已经讲到,科技论文具有“八股文”的属性,通常一篇科技论文的基本框架结构包含如下要素(图1),作者信息、基金项目、利益冲突声明等作为科技论文的附加部分,均可以在文章成稿之后进行添加和补充。通常讲到的“八股文”的属性主要指文章的主体部分,包含题目、摘要、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

1 科技论文的基本框架结构

科技论文主体架构,一般包含:中/英文题目、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其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了便于排版,结构示意图做了逆时针旋转90度处理)。

2 科技论文主体部分架构示意图

从图2可以看出,题目、摘要、方法和结果四个部分都是方方正正的结构,其形状大小也可以理解为在文章中所占的篇幅比重;而引言和讨论,一个为倒的梯形结构,一个为正的梯形结构,这种结构亦可表示其在文章撰写构思中的思维方式。

在撰写一篇论文的时候,一般先写什么?当然,这里肯定会有如下几种声音:先写题目、先写摘要、先写引言、先写方法和结果,也有人会说先列框架。当然,论文的写作顺序和写作流程主要还是取决于个人的习惯和写作的熟练程度。

但是,对于初入科研论文写作之门或者对该领域的科研论文并不是特别熟练的人来说,个人建议还是先列大纲,然后写方法和结果部分,再写引言和讨论部分。因为对于整篇文章来说,作者最熟悉和了解的部分肯定是方法和结果,因为这是我们实实在在做过的工作,即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步骤,得到了哪些研究结果/数据。万事开头难,等写完方法结果之后,发现思路也跟着打开了,学术要点也更明确了;再去写引言或者讨论,也就觉得相对简单了。推荐的文章写作顺序和流程,见图3

3 推荐的文章写作顺序和流程

不管你对该领域的科研论文的写作熟练到什么程度,都建议最后确定摘要和题目(当然题目的主题肯定是事先就定好的),只有当文章主体内容都定下来之后,再去摘取全文的要点,你的摘要才能是真正的摘要,再从摘要中进行浓缩,提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名词性词语或者名词性词组作为关键词,最后几个主要的关键词组合形成通顺的短语或句子即可得到文章的题目。

综上所述,科技论文的写作顺序和写作流程建议如下:

1)框架拟定:根据已有的科研成果,结合科研数据和选题的方向,确定文章的整体方向和基调。

2)数据处理:对搜集的科研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统计学分析的结果进行图表的制作。

3)方法和结果的撰写:将科研过程中用到的方法和结果进行描述性撰写,经典方法略写,并引用参考文献;创新性方法详细进行描述。

4)引言和讨论的撰写:注意引言的作用为引出问题,讨论的意义是对本研究结果的发散,对结果/数据所隐含意义的深度解释。PS:引言和讨论也是一篇文章参考文献的主要来源哦。

5)摘要的撰写:摘要即摘取全文的要点,不管是结构性摘要还是指示性摘要,基本的思路都是类似的,均可以通过如下思路进行撰写,即为了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目的),本文做了什么样的研究(方法),这个研究得到了什么结果(结果),这个结果有什么意义(结论)。

6)关键词及题目的整理:对摘要进行凝练,得到5~8个关键词(研究领域/背景,技术手段/方法,结果);再将几个关键的“关键词”组成一句简短的话,组成文章的题目(建议采用偏正结构,尽量不使用动宾结构)。

在文章的写作过程中,你是否也经常遇到如下问题:

1)在最初整理文章思路架构的时候,对整个科技论文的问题提出,方法和结果以及结果隐含的意义,都是很清楚的。但是,忽略了科技论文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问题解决结果——结果隐含意义”的逻辑,在未列定框架的前提下,铆足了劲在word文档里边洋洋洒洒写了不少文字,事后才发现,自己写的那些文字充其量就是泛泛而谈,并未能针对问题展开阐述。

2)一时兴起想着就目前的科研结果写篇文章,刚开了个头,接二连三的紧急工作使我们抽不开身再来写文章,等一段时间忙完了紧急工作,想再继续沿着当初的思路往下写,才发现完全忘了当初的思路是什么了。

通常,作为一直忙碌在一线进行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人员来说,并不能集中精力一口气写完一篇科技论文,从而经常出现文章“烂尾”的情况,导致越拖越不愿意再去完成它。基于上述原因,强烈建议准备进行文章撰写之前,在最开始思路最为顺畅的时候就列定好正文的基本框架,并在正文的每一部分都进行提示语的列定,这样再利用工作之余碎片化的时间对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填充,很快就能写好一篇前后逻辑性很好的科技论文了。科技论文框架拟定方法举例,见附件1

附件1 科技论文框架的基本样式示例

移动智能洗消中心的设计和应用

引言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非典、SARS、新冠肺炎疫情)等的社会危害性阐述;

2)急救车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战略地位分析,该背景下急救车洗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之前学术报道的洗消工作都是如何进行的,存在哪些弊端;

3)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将提出一种新的洗消模式,引出移动智能洗消中心,同时简要阐述其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1.需求分析

建立移动智能洗消中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简要分析建立之前存在哪些公认的问题)。

2.材料与方法

2.1 移动智能洗消中心的设计

2.1.1 整体架构设计

此处可以通过一个框架图或者拓扑图展示移动智能洗消中心的设计思路(硬件的组成,各组成部分是怎么样串联起来的)。

2.1.2 硬件设计(场地选择及其实现过程)

此部分通过一个洗消中心的平面布局图,阐述清楚其构成,包含哪些部分,各部分实现的技术手段有哪些(注意主要阐述其实现的技术手段,而非平铺直述地去强调各部分的要求)。

2.1.3 软件设计

此部分应该讲述清楚智能化的实现过程(是怎么通过软硬件的衔接实现智能化过程的,软件系统是如何进行架构的)。

2.2洗消中心的应用

2.2.1智能化洗消工作流程

通过智能化洗消工作流程图引出其洗消工作流程,并对流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详细阐述(体现洗消中心先进性和特色的细节)。

2.2.2 洗消结果检验参考标准解读

《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第2.2.1.2.4项、第2.2.1.4项、第2.1.1.5.6项、第2.1.2.10项、第2.1.3.5项和WS/T 648-2019《空气消毒机通用卫生要求》进行如下项目的检验,过氧化氢含量测定、PH值测定、大肠杆菌中和剂鉴定试验、一般物体表面消毒现场试验、中和剂鉴定试验、空气消毒现场试验。

注:应对上述列出的各项标准中提到的参数标准值,作为最终结果确认的参考(所有的洗消检验值都在参考标准范围内,从而证明该洗消中心对于急救车洗消的有效性)。

3. 智能化洗消中心应用结果展示

3.1 设计好的洗消中心结构图和软件操作系统界面展示

此处对应补充设计好的洗消中心实景图以及软件操作系统的界面图,并进行简单的文字描述(图文并茂)。

3.2 洗消中心对救护车的应用效果展示

建议参考2.2.2 洗消结果检验参考标准解读”中各参数指标的要求,对每一项参数指标都进行数据的采样(重复3次以上),对比标准参数,数据都在标准参考值范围之内,从而说明洗消的有效性。

3.3 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通过洗消中心一段时间的应用(比如一年),给该地区带来的积极影响,比如人力成本降低,洗消效果提升(注意进行前后数据的对比)。

4. 讨论与结论

1)简单对设计的洗消中心的关键技术和应用效果进行总结。

2)结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殊性,该洗消中心较以往的洗消模式的先进性分析(结合已有的学术报道资料)。

3)简要概述目前洗消中心仍然存在哪些弊端,将会进行哪些方面的改进(可以基于目前对于该洗消中心的下一步研究规划展开)。

4)总结概述全文的主要内容以及该洗消中心的重要战略意义。

转自“五车志科研院”微信公众号,本文仅作为学术交流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