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SCI论文发表,如何避免学术不端和撤稿?

2024/2/26 13:50:56  阅读:35 发布者:

学术界关于学术不端的新闻此起彼伏,常年有吃不完的瓜。这几天,哈佛大学首位非裔女校长Calaudine Gay因面临剽窃指控,仅上任6个月就不得不辞去校长职务。此前不久,斯坦福大学的校长Marc Tessier-Lavigne在一系列调查揭示了他的论文中存在严重学术不端后辞职。

过去的2023年,全球撤稿论文达到1万篇,是2022年的2倍(Nature报道)。同行评议造假、数据不可靠、由论文工厂伪造和抄袭是SCI论文撤稿的主要原因。      

国家科研管理部门也致力于遏制这股不正之风,对科研诚信越来越重视,对于学术不端的认定越来越详细,管理越来越规范。20229月,科技部对《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方案进行了修订,定义了八类科研失信行为:    

一是抄袭剽窃、侵占他人研究成果或项目申请书;

二是编造研究过程、伪造研究成果,买卖实验研究数据,伪造、篡改实验研究数据、图表、结论、检测报告或用户使用报告等;

三是买卖、代写、代投论文或项目申报验收材料等,虚构同行评议专家及评议意见;

四是以故意提供虚假信息等弄虚作假的方式或采取请托、贿赂、利益交换等不正当手段获得科研活动审批,获取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科研经费、奖励、荣誉、职务职称等;

五是以弄虚作假方式获得科技伦理审查批准,或伪造、篡改科技伦理审查批准文件等;

六是无实质学术贡献署名等违反论文、奖励、专利等署名规范的行为;

七是重复发表,引用与论文内容无关的文献,要求作者非必要地引用特定文献等违反学术出版规范的行为;

八是其他科研失信行为。

其中第七章附则的第五十条(一)引起了我的注意:买卖实验研究数据,是指未真实开展实验研究,通过向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或他人付费获取实验研究数据。这个也是属于学术不端。当然,也有说代做实验怎样算合理,怎样算学术不端呢?区别就是实验方案是你拟定的,还是中介机构定。细则中也说了“因不具备条件委托第三方按照委托方提供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获得原始实验记录和数据,…, 不属于买卖实验研究数据。

SCI论文写作发表过程中哪些行为属于学术不端?

期刊在工作中对涉及学术不端的审查也比较严格,尽量防范于未然,那些还没“萌芽”就被我们扼杀在摇篮里的学术不端行为有这些:

1 重复率过高。  

一般超过15%就算异常,当然我们也会仔细看查重报告,看看具体是哪些部分重复了。如果是IntroductionMaterials and Methods,可以理解。因为这两部分大多是引用已发表的文献结果。可以通过改写来降重。如果是Results,甚至Figure legend,那就要警惕了。可能是抄袭了别人已发表的结果。还有一点,

是不可以直接引用的,哪怕是加了参考文献。需要到对应出版社先取得许可。一般出版社都有针对

的非商业使用许可。最好稍微改动一下,adapted from(改自)…。

2图片使用不当。   

包括图片篡改、同一张图多次使用,特别是生物学中的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图,是重灾区。这几年中外学术大牛被曝出的问题,也大多是这两方面。

之前有蛋白印迹的内参条带在一篇文章中重复使用,被眼尖的读者看出来,虽然不影响实验结论,作者还是赶紧发了勘误,说明情况。还有免疫组化图,我们在审稿的过程中,也发现有同一块区域,在另一个分图中翻转一下角度,又重复出现。对于原始数据的保存,一定要标记清楚。因为随着实验的进行,数据量越来越大,阳性、阴性、对照组,如果标识不清,使用不当的几率就大大增加。    

3 数据的学术不端行为。

一直以来,学术论文特别是生物医学领域,需要实证实验的可重复性都很难证实又很容易操纵。数据操纵也是第二大撤稿原因之一。包括对数据的篡改,使之更符合期待(以往文献的结果,导师的期待)。

此外,某些公共数据库的使用要获得许可。在利用公共数据库发表论文之前,一定要弄清楚这些database的合理使用范围,特别是国外数据库。要不然,好不容易发表出来被别人要求撤回,就太亏了。    

4 论文署名不当。   

为了给论文“增加门面”,随意添加不相关作者。或者论文发表后,有人对作者列表提出异议。

5 论文撰写、投稿过程中的学术不端行为。   

代写代投都属于学术不端。作者推荐的审稿人,或者编辑邀请的审稿人不得和作者有合作关系、或同属一个单位。

2023年撤稿的1万篇论文中,有8000篇来自Hindawi出版社。据事后调查,问题出在该出版社旗下OA期刊大量发表的“特刊”上。“特刊”由临时指派的特刊编辑负责约稿、组织审稿,也可以毛遂自荐当特刊编辑。一些论文工厂钻空子,操纵审稿过程。

中国学者撤回的 864 篇文章部分列表(来源:诚信科研)

科研党该如何避免学术不端呢?

1 实验结果要做好标记,分类保存不混淆,很重要。

很多图片重复事件不是蓄意的学术不端,纯粹是因为前期实验数据没做好分类保存,后面随着实验的进行,数据越来越多,最后造成混淆,重复使用。比如内参β-actin/GAPDH的重复使用,还有一些免疫组化染色图等等。胶图一定要保存原始的整张胶图,因为现在很多杂志审稿期间要求提交整张胶图,此外,也方便后期溯源。

2 实验记录的原始数据要永久保存。   

不要完成了图表或者文章发表了就删除了。方便后期万一发现数据异常,要查找原因。某位院士2022年一口气撤回58-10年前发表的文章,主要原因就是

涉嫌重复使用,同时因年代久远,无法找到原始数据。因此只好撤稿处理。

关于原始数据,再多说一点。据说有不少push的导师,不会明说要学生造假。而是拿着别人的论文结果,说你给我做一个这样的结果出来。学生顶不住压力,只好改数据。我想说趁早不要,这样的论文发出来就是你的一块心病。论文一发表,就得接受全世界读者的审查。你以为那些更正或者撤稿声明中的问题,都是作者自己发现的吗?论文发表了作者们一般都不会再去细看,95%以上都是读者给指出来的。    

3 论文写作之前分配好作者列表和贡献;

论文在写作之前,就要分配好作者贡献,不要有遗漏或争议。特别是涉及几个课题组合作的项目,或者在访学交流期间完成的工作,作者署名上要和几家单位达成共识。要不然,等到论文发表后,轻则发勘误更正说明,协商不一致撤稿的也大有人在。

4 论文写完要查重。

这个应该是大家的常规操作了吧。科研论文是基于前人的成果基础上的进展和延伸,说不定写着写着,比如IntroductionMaterials and Methods部分,就重复过多了。所以,投稿之前做个查重,做到心中有数。全文重复率不能超过15%,不能有5个以上相连单词完全重复。可以通过改写、变换句式、倒装、引用等方式,降低重复率。

总结一下,本文总结了论文被撤稿的原因包括:

1 论文重复率过高;

图片使用不当;

3 数据的学术不端行为;

4 论文署名不当;

5 论文撰写、投稿过程中的学术不端行为。

以及对应的避坑指南。其中,有一些是有意的,有一些是作者无心之过。总之,论文只要署了你的名字,发表出来了。就要一直接受全世界读者的审查。国内外的科研管理机构,对于学术不端的审查,也越来越严格,不仅仅是撤稿完事。所以,与其稀里糊涂发表,之后提心吊胆。不如从源头控制,保证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真实可信,作者署名在投稿之前协商一致,且不要有遗漏。投稿期刊选择被WOS核心库收录的(也要留意期刊的自引率和出版社),心里就是踏实的。

转自“迪娜学姐”微信公众号,本文仅作为学术交流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