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期刊返修写Response,该详细些还是简要些?

2024/2/22 13:59:24  阅读:50 发布者:

期刊论文返修时,需要在Response中对审稿人的修改意见进行点对点的回复。那么很多作者会疑问:写Response的时候,应该写详细些还是简要些?

一般来说,在审稿人给出Major Revision或者Minor Revision意见的时候,就说明愿意给你修改的机会,如果你的Response可以取得审稿人的认可,则有很大概率可以让文章被接收,因此在写Response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法和技巧。

先说结论:一定要将审稿人的意见分门别类,能写多详细就写多详细。

01

返修写Response详细or简要?——能详则详

由于审稿都是义务性的,大部分学者本身的学术压力和工作压力比较大,因此能用在审稿上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对于审稿周期长的期刊的审稿人来说,一审到二审期间可能隔了两三个月,审稿人在收到你的回复时可能已经不记得你的论文,或者对于自己提出的审稿意见已经记忆模糊了。

这种情况下如果审稿人收到的Response是将审稿人提到的意见分门别类,每一个意见都回复的有理有据,且阐述的十分详细,那么则会大大提高论文被接收的概率。

如何写审稿意见?怎样得到审稿人的青睐?

1.将审稿人的意见分门别类,对每个问题分别回应

站在审稿人的角度换位思考,想审稿人之所想,写审稿人之所需,具体来说就是将审稿人的意见归纳为多个要点,并对每一个要点所做的修改做详细解释,同时可以将修改后的部分附在Response里。

2.对每一条意见的回复可参考:

“感谢审稿人的意见+是否赞成审稿人的意见+具体修改内容和说明”

通常来说,审稿人都是你所写的论文方向中,具有丰富发表成果或者具有一定话语权的专业学者,因此大部分审稿人的意见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于你认可的审稿意见,需要按照审稿人的意见认真修改,仔细回应;如果与审稿人的意见存在分歧,也需要详细阐述你的理由,争取说服审稿人。

02

审稿人各类型意见及回答策略

01

“具体型”意见

审稿人针对论文中的模型、方法、实验等提出的问题都属于这个类型。通常来说,这种意见的信息量非常大,能较大程度提升论文的质量,作者一般需要按照审稿人的要求在论文中补充或者完善相关研究内容,对于实在不能补充或者完善的工作,作者需要给出合理的解释或者理由。

02

“疑问型”意见

由于审稿人和作者的背景知识、认知等不同,审稿人对论文中的某些论述存在疑问或者分歧,这就是“疑问型”意见。总体来说,这种问题较为容易解决,可以采取一种干脆的方法,在论文中从审稿人建议的角度给出相应的解释或者阐述即可。

03

“笼统型”意见

这类意见通常没有针对论文中的某个点展开评论,而是笼统地说论文存在什么问题。比如干巴巴地说论文缺乏创新,但又不说到底哪里有问题,所以没有实质性内容。针对这种问题,建议在修稿说明中耐心并放低姿态地见招拆招。例如审稿人说没有创新,那你可以说论文的创新到底体现在哪些地方。

04

“建议型”意见

审稿人有时候会针对论文的工作给出一些建议。针对容易操作的意见,作者需接受审稿人的意见,并在论文中进行相应的修改,而对于较难实现的建议,作者可以较为谦虚地表示该项工作是未来的研究工作等。

05

“失准型”意见

“失准型”意见是某些审稿人对作者的工作存在误解,从而给出一些不太合理的意见。碰到这种情况时,作者一般可不按照审稿人的意见修改论文,但必须在修稿说明中针对误解进行耐心地解释。

03

回复审稿意见的若干原则

审稿人的学历背景、研究兴趣和偏好都是多元化的,本文难以覆盖所有类型的审稿意见,但是在回复审稿意见时有一些共性的要点大家可以注意一下,本节将为大家介绍写Response时的一些注意事项。

01

有理有据,切忌顶撞

审稿环节是学术共同体良性运转的重要环节,通常来说审稿都是义务性的,从事学术研究的人都知道时间的宝贵性,并不是所有的学术研究者都愿意承担审稿的义务,更进一步说,如果你的论文找不到审稿人,也很有可能面临拒稿的风险。

因此对于审稿人的意见无论你是否赞同,都需要耐心回复、详细阐明理由、切忌顶撞,对于一些单向盲审的期刊,你的顶撞可能会得罪审稿人,在相对冷门的研究领域,得罪审稿人显然不是明智的选择,因为你日后投稿其他期刊也有可能遇到该审稿人,因此无论收到怎样的审稿意见都要心平气和、有理有据的回复。

02

所有审稿意见都要回复,不能选择性忽略

审稿意见中的语言问题、增加参考文献、要求对论文部分内容进行解释说明之类的审稿意见相对比较好回复,但是对于一些要求你修改模型、重新做实验之类的审稿意见则会造成较大的工作量。

因此一些人会选择性忽略难以修改的审稿意见,但是对于审稿意见的刻意忽略也有可能招致审稿人的不满,从而面临拒稿的风险,即使遇到不好修改的意见,也要尽量修改,如果和审稿人意见存在分歧也要阐明理由,切忌选择性忽略。

与审稿人斗智斗勇是每个从事学术研究的人都不得不面对的事,我们无法选择审稿人,但是可以选择对待审稿人和审稿意见的态度,所以与其抱怨遇到了刻薄的审稿人,不如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写详细的审稿意见,争取说服审稿人,加油吧!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投必得学术,科研岛

转自“检索宝”微信公众号,本文仅作为学术交流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