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一个核心期刊主编有话说:核心期刊究竟有何不同?

2024/2/21 16:07:48  阅读:34 发布者:

首先我得说明,我并非主编,本人准确的所谓头衔是《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念起来很长,也很啰嗦。生活中但凡遇到副职,大家通常的叫法是自然省略那个副字,但叫的和被叫的人心里都清楚,一字之差,意义大不同,只不过被叫的人如果一定要郑重纠正,未免就显得有些矫情。所以我就从俗了,也算是标题党吧,纯粹是为了搏眼球,但绝对没有吹牛的意思。

做了几十年编辑,看了成千上万篇稿子。如果是打印稿摞在一起,不要说堆积如山,起码几人高还是有的。说老实话,这些稿件也并没有全部通读,究其原因,除了没有时间,更重要的是没有必要。这跟读书其实差不多:书读多了,翻翻前面几页,基本上就能够有一个大致的判断,这本书值不值得你逐字逐句的读完、有选择的读一些章节、或者是干脆就不读了。几十年如一日和这些稿子打交道,其实一直有很多的感慨,平时也没有机会说,偶尔遇到一些执着的作者,电话里才会多说几句。现在正好疫情未了,大家可能也没有心情干什么严肃认真的正经事儿,于是想着不妨就一些作者可能关心的问题比如怎样投稿?怎样和编辑沟通?编辑是怎样退稿的?编辑最介意作者什么事儿?论文写作中容易犯什么样的毛病?随意谈谈自己的看法。就当是闲聊吧。

先从核心期刊这个话题说起。什么是核心期刊?对于做学术研究的人来说,这不是个问题。简单的来说就是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简称北大核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简称CSSCI也叫南大核心因为是南京大学主办),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期刊,以及主要为自然科学研究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等几家,具体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则以前两种尤其是CSSI最权威,因为绝大部分的高校只认可这两种。北大核心期刊收录的期刊一共有1900多种,不过包括部分自然科学类期刊;CSSCI则收录的要少一些,仅有600多种,主要按照学科门类或者学术机构分类,其中高校学报类70家,但它还有个扩展版,也就是备选版,相当于一个是正职,一个是副职,一个是主演,一个是替补,福利待遇完全不一样。

全国被官方认可的合法学术期刊,总共6000多种,而其中符合标准被认定的所谓核心期刊,属于绝对少数。根据教育部的一项统计数据,全国各类教育机构在读博士生超过50万,硕士生180余万。在职的高校专任教师188万。这是一个对学术论文发表有庞大刚需的团体。若仅以每人一篇的要求来计,每年就超过400万篇。这其中还不包括大量的特殊人士,他们既不读书,也不上讲台,更不做研究,但是他们既要学位又要职称。更悲摧的是,偏偏他们还神通广大,想要什么基本上都能得到,发表论文甚至于都不需要自己动手写。这就好比一座和尚云集的大庙,熬稀饭的却是一把牛奶锅。而核心期刊就如财主家的女儿,都盼着她的绣球砸中自己的人头。面对如此不友好的现实,大家对发表论文的预期,尤其是对核心期刊的沮丧,可想而知。

那么核心期刊究竟有什么不同?作为一个知情人,我的回答是:真没有什么不同。如果一定要找出它们的差异,那就像找武汉和重庆的区别一样。所有的学术期刊,在我们祖国第一不能非法,第二要合乎出版规范。所谓核心期刊本来就是一个人为制造的概念。之所以成为核心期刊,也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复杂。

我们的学报创刊于2002年。跟所有的期刊杂志一样,之前无比重要的事情是先弄一个刊号,合法的。业内人士都知道,这个事儿有时候比登天还难。很幸运,因为某项统一的政策,我们学校被获准办一家人文社科学报。当时学校委任经管学院教授温思美先生担任主编,编辑就我一人。温先生是享有盛名的大教授、大官儿(官拜副省级),也有大胸襟,除了学术质量把关、替编辑部要钱要人之外,具体的编辑事务基本上都由着我胡来。偶尔出了差漏,温先生也就呵呵一笑了之。后来编辑部又陆续引进了几位编辑,都是女的,都非常优秀。我寡言少语,不喜社交,又因为同事都是女性,常常是一两个星期都难得说上一句话,但我们的工作非常默契,环境非常自由、宽松、和谐。

我想说的是:运气好,这是做成一件事情的要素之一。

2007年的有一天,一个作者打电话到编辑部询问稿件的事情,末了,他特意强调,因为你们是核心期刊,所以我非常希望拙作能在贵刊上发表。我闻此言,赶紧纠正道:那我可事先和你说清楚啊,我们不是核心期刊。他说你们是。我说我们不是。他说你们真的是。我有些不耐烦了,说是不是难道我还没你清楚吗?他再次说你们肯定是,可能你们自己还不知道吧。我有些疑惑,放下电话赶紧上网查了一下,于是,我们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成为了核心期刊。现在想起这事,我仍然觉得有些好笑。

我们被收录的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CSSCI,那一年是我们创刊的第5年。在被收录的73家高校的学报中,我们排第15位,是这73家学报中创刊年限最短的一家。这确实有些意外。之后我们又陆续被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期刊等主要核心期刊数据库收录。我一直是一个在工作上没上进心的人,认为工作就是饭碗而已,但我必须诚实地说,遇到这个,感觉还是不错的。

还是在创刊之初,我就知道,进入核心期刊,对于我们来说几乎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因为一切都是显而易见的:新刊,所依托的学术机构的优势学科并非人文社会科学,圈子里也不认识什么人。更糟糕的是,我个人性格孤僻、刻板、偏执、一根筋,还是天生的社交恐惧症,几乎遗传了我那个做了一辈子会计的老爹身上的大部分不良基因。好在我还有一个唯一的优点:还算有自知之明。我老家有一句粗俗的土话:一坨屎不臭,扒拉扒拉就臭。明知道自己不香,那就要时刻自律,不能给别人提供扒拉的机会。老子说,弱者道之用也。凡尔赛的说法叫生存艺术,说白了就是活命哲学。要做到这一点,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不要有私心,然后是客观和公正。这话听起来有点像假装的高大上、正能量,但确实如此。做编辑几十年,带给了太多人不愉快,包括朋友,上司,同事。但我相信,了解我的人都只会在心里嘀咕一下:他这人,就这德性。并不会耿耿于怀。和同行交流的时候,总有人认真地问我,你们是怎么做到这么快进入核心期刊的?我后来也自我总结了一下,也许正因为是这一点帮了大忙。

你如果有了私心,你就会害怕很多人。

从创刊到成为核心期刊,我们用了5年的时间。如果一定要总结5年前和5年后出现了什么变化,我想大概有这么四点:第一,我首先冒起的一个念头就是:这下坏了,万一下次被赶出去了怎么办?不谦虚地说,做这个编辑从业务能力上对我并没有什么压力,何况一个新创办的刊物,大家期望值并不高,做的好领导会表扬一下,做的不好那就是正常。作为一个资深学渣,我太清楚进步和退步之间的辩证关系了。第二,打招呼的,说情的人骤然增多。因为成为核心期刊了,评职称有用了。这让我烦不胜烦。最多的就是找个官儿来打招呼,或者找个你很难拒绝的人,曾有个作者居然找到我女儿的班主任老师,这让我着实佩服。更常见的就是请吃饭了,不过这点还好应付,因为除了至亲挚友,我从不和任何人一起吃饭,不管是生人还是熟人。第三,多了一点虚荣。别人在提到自己的这个学报时,总会说他们学报是核心期刊,或者说是核刊、C刊(其实我特别厌恶这个提法,就好比称呼张校长李处长为张校李处一样,听起来总觉得怪怪的,令人身上起鸡皮)。第四,来稿量大幅增加。来稿多了,里面总能挑到几篇好的,不至于出现等米下锅的情况。我们很少约稿,只认稿件不认人。很多作者和我们打过几次交道以后,都认可我们的口碑。只有这个还算好事。

现在我们学报每年大概要收到将近3000篇来稿,正式发表的也就80篇左右,发表率不足3%。尽管我们努力缩短审稿周期,但一篇文章从来稿到最后发表,最快也是三五个月后的事情了,一年半载的是常事,这对申请学位或者评职称的作者来说,确实有些抓狂。就我所知,其他的期刊也大抵如此。所以,作者在投稿的时候,一定不可盲目。

毕竟,最浪费不起的,是时间。           

END

少校:湖南澧县人,作家、大学教师,现居广州,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无处流浪》,长篇小说《是我,请开门》、《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以及诗、散文等。

来源:漓江问答(IDliwd_646691

转自“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微信公众号,本文仅作为学术交流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