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令人遗憾的艺术:论文写作与修改

2024/2/20 17:22:38  阅读:32 发布者:

一朝入研,今生注定要与“论文”来场亲密的邂逅!这段看似需要“静心修炼”的学习之旅,会神奇地由于“论文写作与修改”而平添几分波澜。同时,所有的悲欢离合,也会在论文“投稿”与“拒稿”之中得到升华。当然 , 期间成长与进步亦会悄然而至。

起初,在文科学术小白的论文观里,“论文写作”就是在既定的学术体例下讲故事,尽管有点不太靠谱,但却心满意足;而“论文修改”则必须遵循特定的研究范式,仔细打磨与精雕细琢,才可能勉强合格。因此,“论文修改”相较于“论文写作”,在心力、脑力与体力的消耗上,都有过之而无不及,更夹杂着难以言说的苦楚与辛酸!

曾有人说,写作是一门令人遗憾的艺术。其暗含着一个基本假设,即任何当下的论文或文章都绝不会是完美的,或多或少存在不足与缺陷。正因如此,如果没有截止日期等外在条件的限制,“论文修改”可能会无限循环下去。比如,当你兴致勃勃地向导师汇报自认为是“心爱之物”的论文时,可能会遭到导师从题目到结尾彻底的“批斗”。这意味着论文将要进行一番“脱胎换骨”的修改。再比如,当你将论文请其他学科背景出身的老师请求指导时,论文在二次指导之下将可能面临文章主旨观点的重新解读与释义。更神奇的是,你会不由自主地发现,老师们说得都极有道理,于是乎又开始了漫长的“论文修改”之路。甚至,论文修改到最后你会发现:这已然不是最初所设想的研究,原本规划的主题早已“面目全非”。

直到感觉自己实在难以继续修改,导师也终于勉强认可之后,你一定会选择毫不犹豫地将论文立刻“投稿”,完全以一种“丢出去”的心态对待。生活总算不再被裹挟,可以寻得一时的“小解放”。如果幸运的话,那将“一投即中”,但这个概率十分渺茫,尤其是对于刚步入学术道路的硕士生而言更是如此。即使“一投即中”,你还会面临着来自审稿专家和编辑的修改意见,再次需要进行“论文修改”。由此不难理解,“论文修改”将贯穿“论文写作”“导师指导”“其他老师指导”“学长学姐指导”“审稿意见”等一系列环节,以致最后收到了来自编辑发来的终极版“文章小样”都仍感到惶恐不安,生怕论文还存在一些基本错误。

之前还无法领略“令人遗憾的艺术”其深意何在,可是在经过多次体验之后,我愈加理解了“论文写作与修改”。不到论文最后见刊,永远无法确定是否仍需继续修改。一方面,正是对论文的不断修改,才能造就符合基本要求的论文。另一方面,好论文确实是改出来的。这句话早已是老师们的信条,每每指导学生修改论文之前,都会注入此针作为“强心安慰剂”,以确保学生能够乖乖按照要求修改。当然,现在我也十分认同此言,毕竟当你对比论文“初稿”与“终稿”之时,尤其是在语言表达方面的进步可不止一个层次。所以曾经害怕被导师指导论文、修改论文的我,在时间积累中最终领悟:一个合格的研究生必须敢于和“论文修改”做斗争,没有经历过“论文修改”的研究生不是合格的研究生。

刚开始论文写作时,导师常常指出我的问题,其中不乏写作的基本错误。如今我在完成每一篇论文初稿后,都会认真地对文章的语言、结构以及规范三个方面进行检查与修改,这也是将论文发送给导师或者他人审阅,乃至期刊投稿之前,需格外注意的“论文写作与修改三要点”。

语言,是论文写作的基础,凸显了论文写作者的文字功底与专业素养。然而,语言确实是我们绝大多数研究生新生的软肋。有时腹中有稿,但却词不达意;有时情深义重,可是难以言表;有时辞藻丰富,无奈语法堪忧。因此,论文写作、修改的第一步骤就是注意句法、用词、表达等语言问题,并在反复修改中完善。作为学术小白,个人认为,论文修改的语言方面应先从常见错误的检查入手,如文章语言尚不通畅、句子成分缺少主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语言表达不严谨等。论文流不流畅 , 有时候一读便知。张开嘴朗读一下自己的论文,远比两眼唯盯着文字看效果要更好,通常在这个方面的检查必须要“刻意而专门”地有所关注才行。

结构,是论文写作的主要架构,支撑起整个研究的布局设计与脉络思路。其最基本要求,则是需要满足文章行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楚,在外在表征上最好能体现对称美、形式美。一篇论文的结构,应是对研究问题或内容进行科学、理性化的架构,有效且客观地反映研究结论,不仅涉及论文的研究设计是否合理、科学而适切,还涉及研究方法的选取是否恰当,故而这部分往往是论文写作之初最应该和导师讨论的环节。一般而言,人文学科的学术论文在文章总体结构上包括:研究问题、研究意义、文献综述、概念界定、研究方法、研究设计、研究结论等部分,当然这些部分在行文结构的具体安排上,还需取决于具体的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规范,是论文质量的组成部分和重要保证,彰显着科研人员的研究素养与学术伦理。学术论文作为一种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旨在阐述观点和学术交流,多年来形成了规范统一的论文格式与要求,并制定了相关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不同国家对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并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国家在不同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也有细微差异,所以在最终完成学术论文之后一定要结合相关主体要求修改论文的格式、遵循学术论文的规范。比如,论文如若选择公开发表,则应按照投稿期刊的要求;若是自己的学位论文,应当符合学校对学位论文的要求。一般而言,学术论文的规范包括三个部分:前置部分,具体为题名、作者及单位、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主体部分,涵盖了引言、正文、结论、致谢(可选)、参考文献;附录部分,必要时附上论文的补充项目,如相关数据、问卷等信息。至于各部分在细节上由于学术期刊或学位论文的要求而有所差异,基本围绕在字体、字号、段落与章节格式上,而其中最应注意的部分便是“参考文献”的格式与引用,它不仅关乎论文在格式要求上的规范性,还反映研究者在学术伦理上的规范性。学术论文都是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的,故而恰当引用他人的研究,是学术伦理或学术诚信的重要体现。譬如,如果使用他人的研究成果但并未标明引用,将被认定为学术不端行为;引用不规范,会被视为学术不当行为。因此,论文的规范,作为一种统一性的要求,切莫忽略。

诚如泰戈尔所言:“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短暂的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与生活,让我得以在学术领域体认这个“微世界”。人生处处是修炼,特别是当论文经多番修改仍然无法定稿时,一种“头脑一片空白、无从下手之感”便涌上心头。庆幸的是,这段旅途因为一群小伙伴给予的无论是同命‘相怜’的安慰,还是合作互改的直接援助,得以让论文写作与修改——这一令人遗憾的艺术回忆更加美好留存!

转自“中国研究生”微信公众号,本文仅作为学术交流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