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如何口头推介论文?

2023/12/19 10:48:45  阅读:39 发布者:

小声说,慢点说,不要说太多。

一一John Wayne

//

一、如何获得推介论文的机会

//

推介论文的第一步就是获得推介论文的机会。有时科技人员可能会收到推介论文的邀请。但是,如果想在大型会议上得到樵介论文的机会,就得主动出击,向会议组织递交自己有:望做推介的论文的摘要。会议组织且常都会为作者提供递交摘要的表格, 一般可以通过万维网(WWW) 下载和提交这些表格。递交到会议组织的论文摘要要接受同行评议。对于优秀的论文摘要,会议组织会通知作者为论文准备口头推介。对于那些意义并不重大但研究工作做得比较扎实的论文,会议组织可能会通知作者准备海报来推介论文。有些会议甚至对口头推介和海报推介采用不同的投稿和录用过程。

摘要的同行评议人只是基于投稿的摘要来判定该论文工作是否有在大会上做口头推介的价值。所以一定要认真准备摘要,并遵循会议组织对摘要的各项要求。摘要措辞要简洁明了,这样即使内容很短,也能消楚表达重要的信息。尽管很多时候会议组织允许的摘要长度比一般的论文摘要长度要长,但还是必须遵守字数规定。如果摘要中允许出现表格或插图,务必遵守会议组织对表格或插图的要求,不要超过允许的表格和插图数目。摘要的结构也很重要,摘要中的内容通常采用与科技论文一样的排列顺序。

摘要的语言一定要清楚易懂,因为评审摘要的同行评议人通常都很忙,要评审很多的摘要,所以他们不可能在一篇摘要上花费很多时间来琢磨字里行间的意思。当然,务必要在截止日期之前递交摘要。如果能在摘要中清楚而有效地展示自己所做的研究工作,那么很快就会有机会在会议上口头推介自己的论文。

//

二、论文结构

//

口头推介论文时采用的结构同撰写科技论文时采用的结构大致是一样的,即从阐述"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开始, 到"解决方案是什么"结束。但务必要清楚,口头推介论文并不等同于正式发表,所以口头推介同正式发表还有一些不同之处。最大的不同就是正式发表的论女中必须给出完整的实验步骤,以便他人可以重复这些实验。但是口头推介论文时就不用也不应该给出实验的所有细节,除非希望对会议听众进行催眠。在口头推介论文时也不要大量引用文献。

//

三、推介论文

//

大多数的口头推介都很简短(许多会议规定口头推介一篇论文的时间不得超过 10 分钟) 。因此,相比书面发表的论文,口头推介的论文中的理论性内容必须删减。不管论文结构有多好,在口头推介的短短几分钟给出太多观点会让读者不得要领。所以,在做口头推介时要紧紧围绕最主要的观点或研究成果。事实上,很难在口头推介论文时把所有的观点都陈述出来。

当然,有一些会议允许口头推介论文的时间比较长。座谈会(symposium)上允许的时间通常是 20 分钟,有些甚至更长。研讨会(seminar)上允许的时间通常是1小时。很明显,时间越长,可以推介的内容就越多。不过即使是这样,也要记住不要一下子给听众灌输太多的信息,重要的是仔细推介几个主要观点。如果一下子讲得太多、太快(特别是在推介开始的时间里),听众会摸不着头脑,没听一会儿就开始跑神,想要传达的信息也就根本无法为听众所吸收。

会议组织对口头推介论文的时间限制都非常严格,所以在准备口头推介的时候要严格遵守时间要求,以免站在台上还没来得及陈述自己的主要研究成果就被大会主席赶下台。可能的话,准备口头推介材料时要将时间控制好(比如,规定推介时间是10 分钟,在准备时只使用 9 分钟或 9 分钟 30 秒),这样就为在大会上进行推介时出现的一些不可预见的拖延留有余地。在真正推介之前,多演习几遍,以保证推介长度适中、演说流畅。在推介过程中,要留意时间。一个好办法就是在正式推介之前标注好在什么时间之前必须讲完哪部分内容;这样,在推介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推介速度和内容进行调整。

做口头推介时还要注意几点讲话要清楚,不要讲得太快(特别是在英语并非所有听众的母语的情况下) 。做推介的时候要望着听众,要对推介的内容表现出应有的激情,不要做那些令听众分神的小动作,如玩弄口袋里的硬币,或是不停地说" um" "you know"等口头禅。为了准备得更加充分,可以在演习时把演习情况拍摄下来,这样可以方便纠正自己在口头推介时所犯的错误。

怯场情绪是困扰作者做好推介的常见原因。可以考虑采纳这些建议:充分准备,但不要过分准备。推介前如果感觉紧张,可以散散步或在会议的宾馆里做些运动。推介前不要吃太多的东西,也不要喝太多的饮料。不要让人看出自己的紧张情绪。比如,如果紧张得手不停抖动,那么就不要拿激光笔进行讲解。推介用不着十全十美;最重要的是要消楚,坐在下面的听众并不是来评价台上作者的演讲风格的,他们来听论文推介只是因为对推介报道的研究工作感兴趣。

//

四、幻灯片

//

在非正式的小型科技会议场合,会议组织方通常会为推介入提供多种视觉辅助工具。投影仪、活动挂图甚至黑板,都是非常有用的视觉辅助工具。不过,在大多数的科技会议上,最常用的视觉辅助工具还是 PowerPoint 演示稿或其他各种幻灯片。每位科技人员都应该熟知如何准备有效的幻灯片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推介。但是,许多科技会议上的科技人员却明显在这两方面有欠缺。

制作幻灯片时有几点需要注意的。首先,幻灯片应该是专门为口头推介准备的,幻灯片上的字体要足够大以方便坐在会议室后排的听众看清楚。把期刊上论文的

直接粘贴在幻灯片上的效果一般都不好,而且也难以看清。把期刊上论文的文字直接粘贴在幻灯片上的效果也都不好。

幻灯片上的内容不能过多。每张幻灯片上只应放置一个观点或是总结几个观点。为方便听众看清幻灯片上的内容, 可采用粗体囚点做标注,而不要采用大段文字。如果听众在 4 秒钟之内不能领会一张幻灯片的内容,那么说明这张幻灯片制作得很糟糕。

还要注意不要准备页数太多的幻灯片。幻灯片数量适中有助于口头推介,数量太多反而会分散推介人和听众的注意力。如果在一张幻灯片中给出插图或表格,就应该向听众解说插图或表格包含的信息或意义。一位听众就这样抱怨,Don't just point at it. ("不要光指着幻灯片上的内容而不做任何解释。")

要善于使用插图和表格。如果有些研究成果用

或表格都能表述出来,那么在口头推介的时候最好还是采用

的形式, 这样能帮助听众很快抓住要点。

如果会议室事先准备好了口头推介时要使用的听力和视觉辅助设备,就可以在正式推介前检查一下准备的幻灯片是否可以在会议室正常播放。应该比听众提前剑达会场,检查投影仪是俞正常,检查幻灯片是否能正确投影出来,检查会场灯光等。如果做推介时要使用麦克风、也应该检查麦克风是否正常。

一般情况下,每张幻灯片上的内容都应简洁易懂。放映幻灯片时,幻灯片上的内容应该能对口头陈述的内容做补充,幻灯片上的内容和口头陈述的内容不仅仅是简单的重复。除非是为了克服语言障碍,否则不应在做口头推介时逐字逐句照读幻灯片上的文字。

经过深思熟虑后精心准备好幻灯片,再加上在会议上的熟练、演示和陈述,必然对宣讲和交流科技成果有很大帮助。而科技人员纵然像古罗马政治家 Cicero 那样能言善辩,面对设计糟糕的幻灯片时也只能一筹莫展。

//

五、听众

//

在科技会议上口头推介论文是一个双向的沟通交流过程。由于在科技会议上推介的论文所揭示的发现或成果很可能是首次公开,因此推介人员和听众都要遵守些要求。如前所述,在推介论文时要消楚而有效地传达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以便听众理解所推介的论文,并能从中有所获益。

绝大多数情况下,口头推介的听众相比科技论文的读者背景差异性更大。所以,口头推介论文使用的口吻不必像书面科技论文的专业性那么强;口头推介时不要给出太多的技术细节;对推介中出现的术语要给出解释说明,使用不为读者熟知的缩写时要特别小心。对较难理解的概念多做解释,重述推介中的重要观点。

正式推介之前在同系或同实验小组的成员面前演习口头推介论文,可以帮助纠正很多问题,从而让糟糕的推介获得成功。

要让口头推介这个沟通过程更加有效,听众也有一定的责任。听众的首要责任就是表现应有的礼貌。推介期间听众应该保持安静,认真倾听。听众听得聚精会神,作者在推介时就更加投入;如果在推介期间听众吵吵闹闹甚至干脆睡着,那么作者也没有心思再继续推介下去。

口头推介的最精彩部分当数"提问与回答"部分。在此期间,听众可以就作者推介时没有解答的问题提问,也可以给出支持或反对的观点与证据。听众在提问或阐述观点应该采用礼貌和专业性的口吻,毕竟"提问与回答"部分不是用来给听众借机泄愤或炫耀学识的。听众当然有权利不同意作者的观点,但不能在会场制造争吵。简而言之,作者做推介时要为听众着想,听众在听取口头推介时要为作者着想。

//

六、提问与回答

//

在提问与回答部分,如果有的听众态度无礼该怎么处理?如果所提问题与推介主旨毫不相干呢?如果听众提的问题很好而你不知如何回答该怎么办呢?

如果有的听众态度无礼,务必保持冷静和礼貌。在听完听众的提问或评论后要先感谢这位听众,如果有合适的答案,可以就该听众的提问或评论给出回答。如果这位听众对某个问题穷追不舍,可以提出在会后与其再进行讨论。

如果有的提问与推介主旨毫不相干,不妨学学政治家的聪明做法,那就是把听众的问题切换到一个自己想谈的话题上,或者是切换到自己没有时间在推介部分提及的观点上去("That's an interesting question , but a more immdiate concern to us was. .") 。当然,也可以提出迟一些再回答该问题。

如果对听众的提问没有合适的答案,也不用惊慌,更不要信口乱答。直接告诉听众自己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如果可能,可以告诉听众以后会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如果知道如何找到问题的答案,那么就告诉读者如何找到答案。要对听众的提问有所准备,一个好办法就是在演习的时候让同事多提问。

如果推介的内容尚未在刊物上正式发表,那么应该对听众提问和评论做记录(或是请同事帮忙记录) 。听众就好比是作者研究工作的早期同行评议人。在将推介的内容写成科技论文的时候,多回想一下当初做口头推介时听众的提问,这会对论文有不少帮助,从而增加论文被期刊录用的机会。

本文来源:科袖网,转载自:“北京科学技术期刊学会”微信公众号,节选自《科技论文写作与发表教程》(第六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自:“学术必看”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