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编辑在决定论文是否录用时,在想什么?

2023/6/2 18:13:20  阅读:158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林墨 ,作者让科学家更懂自己

期刊编辑的录用决定,会影响青年研究人员的职业生涯,甚至一个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然而,录用决定是如何做出的,我们知之甚少。(编者注:本文中,编辑指的是主编、副主编、编委会成员等有资格决定是否录用投稿的编辑人员)

同行评议过程中,审稿人的意见对于录用决定有多重要?编辑如何参考审稿人的意见做出决定?审稿人和编辑对于高产学者和普通学者的投稿会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吗?编辑为什么要录用你的论文?是因为你的研究更有价值,还是因为你的研究能带来更多的引用进而提升期刊的影响因子?

为了回答这一系列问题,经济学期刊THE REIV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19年刊发的一篇题为WHAT DO EDITORS MAXIMIZE?EVIDENCE FROM FOUR ECONOMICS JOURNALS的论文,采用4个经济学期刊的匿名评审数据,揭示了稿件录用过程中的决策机制[1]

审稿人的意见会影响论文被录用的概率吗?

是的。

总体而言,论文被录用的概率与审稿人的意见有正相关关系。然而,即便是某位审稿人给出了很强的R&Rrevise and resubmit,修改后重新提交,意味着离发表更近一步了)、甚至Accept的评审意见,也只能使你的论文被录用的概率增加40-60%。这是因为,审稿人并不是只有一位。你的论文被送给多位审稿人时,其中任何一位审稿人的意见都难以起决定性作用。

在有两位审稿的情况下,如果两位审稿人都建议“拒稿”,那么你的论文被录取的概率几乎为0;如果是两位审稿人都给出很弱的R&R(接近拒稿),那么你的论文被录用的概率将上升到25%;如果两位审稿人都给出R&R(接近录用),那么你的论文被录用的概率将上升到80%。这意味着,审稿人意见与编辑的录用决定高度相关[2]

编者注:一般而言,审稿系统中有四个选项:AcceptMajor revisionMinor revisionReject,论文中提到的弱R&R等同于Major revisionR&R等同于 Minor revision。另外,在两位审稿人分别给出 Reject R&R 的情况下,这篇投稿的命运就完全由编辑决定,编辑可以直接给出退稿的决定,也可以给作者一次修改的机会,还可以增加一位审稿人,看看审稿人怎么说,然后再做决定。

编辑会更重视高产审稿人的意见吗?

是的。

这项研究比较了高产审稿人(近期在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过3篇及以上论文)和普通审稿人的评审意见在论文发表过程中的“影响力“。编辑同等看待高水平审稿人和普通审稿人的“负面”意见,但高产审稿人的正面意见更能说服编辑。

高产审稿人与普通审稿人在评审能力上有差别吗?

几乎没有。

这项研究使用OLS模型估计了高产审稿人与普通审稿人的评审意见与被评审论文的被引次数的相关性。虽然两组模型中评审意见与被引次数的回归系数的绝对值有差异(可能是因为编辑更倾向于把质量更高的投稿交给高产审稿人评审,导致高产审稿人所审阅论文的平均被引高于普通审稿人),但二者随评审意见的变化趋势完全相同(也就是说,高产审稿人与普通审稿在识别论文的质量时的表现没有差别)。

既然高产审稿人与普通审稿人都能准确地识别投稿质量,那为什么编辑还要把质量更高的投稿交给高产审稿人?因为编辑可能压根儿不知道二者没差别,只是一厢情愿地期待高产审稿人提供水准更高的评审意见。

编辑到底依据什么决定录用?

一定程度上,是预期你的论文能带来引用(进而提升期刊影响因子)。

不过,也有例外。例如,相比于之前没有发表的作者,那些有更多发表的作者的论文的被引更高(因为高产作者有更多的渠道宣传自己的论文,或利用社交网络让同僚更愿意引用自己的研究)。可是,在编辑的决策过程中,论文作者之前的发表数量并不能增加其被R&R”的概率。与审稿人意见相比,作者前期的发表数量在R&R决策中的影响被低估了5倍。如果编辑在做出录用决定时只看这个稿子能不能带来引用,那么他们应该更倾向于录用高产作者的投稿。但他们并没有这样做,这说明编辑在决策过程中,还有很多其他考量。

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期刊编辑刻意给青年学者提供发表的机会,以鼓励他们专注于科研。这种现象在《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REstud)这个期刊上尤其显著。

被录用的论文比没有被录用的论文更有影响力吗?

是的。

作者使用模型预测了每一篇论文被R&R”的概率,发现即便它们有同等的被编辑给予“R&R”的概率,那些实际被给予“R&R”的论文仍然要比那些实际被拒稿的引用高。类似地,那些没被直接“Desk reject”(不送审,直接退稿)的论文也更有影响力。

总而言之,编辑在决定是否录用时,重视论文将来是否能带来被引,以提升期刊的影响因子,但并不把是否能带来被引作为唯一标准。编辑在决定是否录用时,重视高产审稿人的意见,但高产审稿人并没有提出比普通审稿人更『英明』的审稿意见。编辑在决定是否录用时,并不在意作者是否是高产作者,年轻人有同样的发表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的结论仅适用于经济学(例如,Okike等人的研究发现,某些医学杂志倾向于偏袒多产作者[3])。

[1] Card, D., & DellaVigna, S. (2020). What do editors maximize? Evidence from four economics journals.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02(1), 195-217.

[2] Welch, I. (2014). Referee recommendations. 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7(9), 2773-2804.

[3] Okike, K., Hug, K. T., Kocher, M. S., & Leopold, S. S. (2016). Single-blind vs double-blind peer review in the setting of author prestige. Jama, 316(12), 1315-1316.

转自:“口袋科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