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教研论文写作的“五宜五不宜”

2023/5/25 9:19:26  阅读:133 发布者:

开卷有益

教学中的诸多因素都是在变化的,这种可变性和教学目标的统一性是“存异”与“求同”共存于教学系统中。这似乎在教学中是一对矛盾,这对矛盾需要化解吗?喻平教授在《求同存异:数学教学过程视域》中指出,要正确认识三对“求同存异”,依据学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科学地展开教学。具体是哪三对呢?请读者朋友们在喻教授的文章中寻找答案。

课标·教材

课程标准作为教师教学的指南,对其解读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内容要求”与“学业要求”的比较研究》(孙宏安)是对课标中重要的关键词的解读研究,《三个版本课程标准中“综合与实践”概念辨析》(罗新兵,周倩文)是对初中三版课标中“综合与实践”概念的对比辨析,两篇文章均是从具体的“点”上入手进行的深入研究,值得研读。

解题探索

解题是数学人独有的思维体验,《由一个小学最大半圆问题引发的探究》(徐健旭)作者在讲述辅导六年级的儿子数学作业中的一道题,看似简单,但当发现儿子从小学已有知识的视角给出的答案经不起推敲时,引发了后面一系列的研究:让儿子通过剪拼验证答案不对,自己通过几何画板进一步探求,再从“数”的角度去验证所得结论,最后将问题一般化得出结论,还不忘回归原题将其改编成小学生能做对的题目……强烈推荐给热衷解题研究的您!

命题研究

审题,作为命题把关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确保试题质量意义重大。《初中数学命题中的审题策略》(邓昌滨,王克亮)一文作者结合自己参与审题的经历谈审题的一般流程和审题的常见策略,结合不同类型的典型审题案例,呈现了审题工作的细致、严谨、周到。其实,作为数学教师,平时也需要用辩证的科学眼光审视和使用试题。希望本文能给您带来一些方法和启示。

教研·课题

《山外看山:数学教学的三重境界》(陈重阳)一文作者从一名高中教师参与初中高级职称评审观摩课的视角切入,作者谦称自己是“山外人”,站在山外看山,结合参评教师的课堂教学,呈现数学教学的三重境界:看山只是山,数学教学的炼“技”境界;看山不是山,数学教学的达“术”境界;看山还是山,数学教学的悟“道”境界。对照一下,您又处于哪一重境界?当然,这三重境界的跃升是教师教学智慧和思想走向成熟的一个必然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淀锤炼。

    ……

   更多精彩好文,详见本期杂志。

教研论文写作的“五宜五不宜”

   

仔细研究不难发现,好文章一定有其共同的特征。我曾在拙作《好文章的特征例析》(本刊中旬2019年第3期)一文中,从写作内容方面归纳出好文章的四个显著特征:

1)具有较高的专业引领性;

2)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3)具有较强的参考借鉴性;

4)别具情怀艺术性。

结合近期的审稿和编校感悟,我从写作形式方面提炼好文章写作的“五宜五不宜”:

    1)标题宜“新”不宜“陈”。

文题即“文眼”,一个好的文题会给文章增色。表述科学、主题突出是基本要求,切记指向不明、表述不科学、不知所云。在此基础上还要追求精炼、优美、新颖,让人眼前一亮,有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如,本期“教研·课题”栏目的《山外看山:数学教学的三重境界》,“数学教学的境界研究”主题突出,“山外看山”“三重境界”既精炼、优美、新颖又引人入胜——到底是哪三重境界呢?不由自主想去阅读。

    2)选题宜“小”不宜“大”。

一篇文章所能承载的内容有限,因此选题宜从自己在学术的某一领域或某一点上的一得之见去提炼,或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或新的观点和认识,点上入手,深入研究。切勿贪多求全,面面俱到往往导致泛泛而谈。现今研究新课标成为热点,反观本期“课标·教材”的两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内容要求”与“学业要求”的比较研究》和《三个版本课程标准中“综合与实践”概念辨析》,都是点上入手,小切口、深剖析。

    3)视角宜“特”不宜“平”。

独特视角总会给人特别的惊喜和感受,论文写作亦是。与平铺直叙、波澜不惊的表达相比,独特的写作视角会更加引人入胜。如,本期《由一个小学最大半圆问题引发的探究》一文,作者从辅导六年级的儿子数学作业中的一道题入手,展现如何引导儿子一步步去探究,以及自己如何借助数学软件和数学推理揭示本质……这种真实的情境引入和简约不简单题目,开头便很有带入感,作为第一读者的我,当时就是一口气读完,随着问题的解决而感到酣畅淋漓!

    4)研究宜“专”不宜“偏”。

教学研究,一定选择自己擅长、专长或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偏离自己的方向,再好的主题也写不出有深度的文章。如,本期《初中数学命题中的审题策略》一文,作者多次参与命题工作,更是参与当地中考的审题工作,这个工作只有极少数一线教师才能参与,因此相比而言作者是有专长的,因此,这篇文章既可以让一线教师充分了解审题工作,也对教师平时科学辩证地审视和使用试题有用。从编者的视角,本文更是丰富了“命题研究”栏目的用稿范围。这样的文章作者、读者、编者都喜欢。

    5)表达宜“细”不宜“粗”。

细节决定成败。杨澜曾说:“没人有义务必须透过你邋遢的外表,去发现你优秀的内在。”稿件的打磨优化至关重要,除了对内容结构和表达进行优化外,从论文写作规范的视角我重点说两个方面:

①摘要。摘要的写作是一线教师写作的“重灾区”。论文的摘要是以摘录和浓缩的方式复述论文的主要内容,以便让读者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主要的信息。摘要首先要客观反映论文的内容,常见的不规范表述如“本文通过……以期……”或“笔者以……为例谈……”,都是没有客观表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像这样的对论文进行解释或自我评价的摘要是不规范的典型代表。摘要一般由研究的目的、研究的方法、主要结果和结论四部分组成。数学教研论文在撰写摘要时,写清楚研究的意义或价值、研究的方法或策略、研究的结果或结论就可以了。

②参考文献。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论文写作选题前后和写作过程中,一定要查阅已有文献资料,一方面了解别人对这个问题研究到什么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参考借鉴相关的研究成果为自己的文章做佐证。而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因此,文后参考文献著录,一是要注意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范;二是文后列举的,内文相应位置一定要对应标注;三是注意参考文献的引用要有度,本刊要求引用率不超过20%

转自:“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