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出生率下降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是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结果导致的,以下我就人口减少这方面说一下个人的见解:
第一、政策因素
首先计划生育政策:过去长期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在一定时期内控制了人口增长,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育观念和行为,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育观念。有些人把现在的人口减少归咎于实行计划生育的工作人员,赖他们严格控制了人口的增长,导致现在的人口减少。我们也应该理解他们,那时几十年,实行的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也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谁敢与国策抗衡呢?现在人口减少,国家还缺乏有效的鼓励生育政策,在人口下降趋势出现以来,相关鼓励生育的政策可能不够完善。
第二、教育因素
首先教育年限延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接受教育的时间变长,以前上学晚,有的家庭条件差的十多岁才上一年级,没上学或小学初中没毕业十多岁就结婚了;而现在随着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哪个小孩不上学呀?六周岁上一年级,成绩好的,读到博士毕业,哪个都是二三十岁了还没结婚,不找个工作,怎么能进入谈婚论嫁的环节呢?这在无形中就推迟了进入婚姻和生育的年龄。
其次对子女教育期望提高:希望为子女提供优质教育,很多家庭父母、爷爷奶奶都投入到看、接送小孩上学等的循环当中,而这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时间和金钱,使得一些家庭不堪重负,无奈只有选择少生。
第三、经济因素
首先生活成本上升:住房、教育、医疗等费用的不断增加,使得普通家庭经济负担加重,许多家庭会选择少生育或不生育,因为供养不起呀!还有许多青年男女选择了丁克,干脆不结婚了,自己挣钱自己花,他们还美其名曰:这样没有负担!
其次就业压力与不稳定: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和不稳定的工作环境,使人们担心无法为子女提供稳定的生活和良好的发展条件。
最后贫富差距:贫富分化严重,贫困家庭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生育意愿明显降低,许多基层群众连自己都养不起,何况一个家庭呢?面对残酷的现实,他们哪还敢生育或多生呀!
第四、社会文化因素
首先婚育观念转变:随着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个人主义逐步兴起,人们更加注重自我实现和生活品质的提高,对婚姻和生育的传统观念发生了改变,养儿防老等传统生育观念在他们心目中已经很淡薄了。他们年轻时只顾自己享乐,不顾自己的下半生生活,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好不自在?
其次女性地位提升:女性受教育程度也逐渐提高,更多人参与到职场,追求个人事业发展,导致结婚和生育年龄推迟或生育意愿降低。同时,女性地位上升使得她们择偶更加自由,对伴侣的要求逐步提高,不愿意屈居于收入较低或综合条件不够理想的男性,毒鸡汤看多了,什么霸道总裁、高富帅成了他们追求的标准,导致一般的男性他们根本就看不上眼,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成婚率降低。由于中国男性比例本来就略高于女性,现在的女性又很挑剔,导致单身男性越来越多,但由于过于挑剔,单身女性数量也逐年增多。
再次婚姻模式变化:青年男女上学时间逐步增长,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导致他们晚婚、不婚比例增加,结婚率也随之下降,直接影响了生育率。
第五、环境与资源因素
1、环境污染:不良的环境质量可能影响生育能力和胎儿健康,降低人们的生育意愿。
2、资源紧张:对未来资源短缺的担忧,使人们认为少生育有利于子孙后代的生活质量的提升,有些人甚至认为:不结婚不生育就没有多大的生活压力,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宁愿过苦行僧的孤独生活,也不愿意整天为繁重的家庭压力而四处奔波劳累。
第六、城市化进程
1、城市生活方式:城市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方式,以及相对较小的居住空间,给基层青年男女带来很大的压力,不利于养育多个子女。尤其是高房价与低收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结婚要面临还彩礼、房贷、车贷和小孩的教育培训等超高的支出,还几十年的房贷,就相当于给银行打一辈子工,到头来落了个产权到期的旧房子,让他们看不到生活的出路。
2、养老保障体系改善:城市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降低了“养儿防老”的需求,使他们无后顾之忧,只顾眼前,不考虑以后。
综上所述,人口下降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综合作用的结果,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应对人口下降问题,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国家和地方应制定全面、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