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高中毕业,回到地处江华县东南部的码市镇田沟村务农。当时还是人民公社时代,那时的“村”叫做“大队”。
我们大队虽然地处湖南、广东、广西三省交界,但却是一个比较偏远的小山村,村子前面有一条弯弯的小河从门前的大堤下缓缓流过。小时候,我和一群小伙伴经常光着屁股在河边嘻戏,或摸鱼抓虾,或泼水追逐。
村后是一座座蜿蜒苍翠的大山,延绵千里。
村口是条湖南通往广东的省道。
我的老家,是块风水宝地呢,屋前有个小池塘,再远几步就是那条弯弯的小河;屋后有山坡,还有成片的森林;屋右边有小溪一条,左右均有良田数亩。视野也还算开阔,是个风景不错的地方!
我家的房屋就座落在这个山青水秀的地方。那是一座老式的木板房,解放前起的,半边楼,房屋矮小,宝书台上方是空的,直达房顶。
当时我家七口人,母亲、父亲、阿婆、叔叔、我、大妹、小妹。那是到生产队干活挣工分的年代,我们家三个劳动力,一个老人,三个小孩。我高中毕业后,算半个劳动力,得半劳动力工分。
一年后,分田到户,不搞大集体了。于是我家开始起新房子,分三次批了50立方米500株民用材,亲朋好友帮工,搞了个四排三间外加两个所子头的大房子。
改革开放后,母亲说服父亲购买了磨豆腐的设备,为乡政府及周边学校等企事业单位送当天的豆腐。加上父亲在村里当信用站会计有点补贴,于是我家卖掉木板房(据说当时农村旧木料价格上涨较快),于一九九一年在村里率先起了砖瓦房。
有了新房子,虽然房子里面也没什么大件的家具、电器之类,却感觉自己家离万元户的距离不远了,风光一时,幸福满满呀!
现在想来,其实当初如果也学会了啃老的话,跟父母亲提出用起新房子的钱在县城买地建房,那现在在县城也可算是“万元户”了。而不至于让母亲现在跟着我住楼梯房,七十多岁的老人,每天上下楼,有一种说不清的感觉。
也好,或许习惯了就好了。或许过几年等我退休了,再陪母亲回农村老家住上几年,过一过田园式的农家生活,也许不是坏事呢。
正在思考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时说,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同时明确,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习近平总书记用这样一句再通俗不过的话,道出了住房的根本属性,道出了广大老百姓的心声,也为我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住房既具有商品属性和经济功能,更具有民生属性和社会功能。如果过分强调前者,房地产正常的供需关系就会被扭曲,进而偏离解决人民居住需求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方向。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牢牢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个定位,防止经济发展过度依赖房地产业,让住房真正回归居住本性。
于是,思路更加清晰,人生的意义更加明白。
正是,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
(获红网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时光陈列馆”主题征集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