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存在的安豆(苗)情结……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在变,人们的观念随之在变,饮食口味同样在变,这些都是可以预料的,但万变不熟其宗,但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一定不难发现,变与不变是相对的,变化的是口味、品种,不变的则是质量、特色,因此唯有围绕特色、质量做文章,狠下功夫,不懈努力,用崇高的认识和平和的心态,认真对待变与不变,感受其中的奥秘,就一定能发现其中不同寻常的地方,从而达到与时俱进,共同进步的目的,今天就其中民间饮食品种之一的安豆(苗)变与不变作一粗浅的描述,以期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如今讲究快节奏的社会里,作为人们最常见的、最普通的东西,饮食肯定是其中之一,因为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大众需要饮食,不仅是单纯解决温饱问题,还有认识自然,感受饮食文化乃至品味、尝鲜、享受特色风味、口福等,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也是现实需要的,因此从这个角度讲,饮食牵涉到个人的喜好和口味(感)、认识等多等方面,只有从独特的角度和不断的变化中有所了解,认真分析,才能有所感受饮食内涵中不可或缺的真谛、文化、历史、过程乃至价值等,方能在此基础上上体验到淮扬饮食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今天(12月30日)中午,因特殊情况,本人在楼下的饭店与多位同事一起吃了一顿工作餐,其中有一道蔬菜甫一上桌,顿时引起了我的注意,这就是清炒安豆苗,也就是大家俗称的炒安豆,这是一道时令蔬菜,也是一道色泽碧绿的菜,在众多红、白、荤、素的菜肴中,显得与众不同乃至别具一格。何以如此,因为在如今饮食品种逐渐多元化的情况下,人们的营养成份已均衡,普遍达标乃至有少数人过剩,这时需要注意的就是改善饮食结构,绿色蔬菜就是其中不错的选择,而安豆苗则颇为适口,也有特点和口感,同时具有营养、风味。安豆苗是生态绿色的、普通的,同样是大众、市民所喜爱的,具有广阔的市场,不论是传统佳节,还是日常饮食,不论是春风拂面的季节,还是寒风凛冽的时候,桌上放一盘淡雅清香,热腾腾的清妙安豆苗,都会给人带来满满的食欲之感,随便几口安豆苗下肚,顿时有爽口宜人,神清气爽的良好感觉,不仅符合市民口味,而且颇有特点,令人有越吃越想吃的意思。
安豆的历史悠久,最先称之为“荏菽”,《诗经•大雅•生民》和《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族的祖先后稷在儿时就已经会种荏菽;而且长得很好,后稷是帝尧时代的人,说明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种植大豆(安豆)了。作为普遍受欢迎的菜品之一,清炒安豆苗无论是从色泽、味道,还是营养、口感、特色来讲,都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和不可替代性。据悉,安豆(苗)属豆科植物,起源于亚洲,因其适应性很强,在全世界范围的地理分布很广。安豆在全国各地称谓不同,南方称之为安豆、豌豆、国豆,北方一般称之为麦豆、寒豆、雪豆、荷兰豆等等。安豆(苗)含有人体所需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叶酸、膳食纤维、维生素A、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烟酸、维生素C、维生素E、钙、磷、钾、钠、碘、镁、铁、锌、硒、铜、锰等等多种成分。
当然,讲到炒安豆(苗),就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有些地方的人士过去普遍喜爱的传统小吃品种之一的安豆饼,这是民间流传已久的特色家常小吃品种,制作简便,鲜香宜人,软硬适度,咸中有鲜,入口软嫩,在那个比较特殊的年代(时期),无论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有许多喜欢做安豆饼的家庭(主妇),他们把做安豆饼当着生活中的一种乐趣,乐意制作,十分投入,因而做出来的安豆饼别具风味,适合家人和亲友品尝,这点在我的青少年时期已得到了体现,令人印象尤其深刻。一经联想,昔日的场景历历在目,令人难忘、感怀的同时,还有几分感慨、思索和回忆。过去在制作安豆饼时,操作者往往先洗净并切削安豆苗,然后用温水调制面粉,待到和好的面粉达到要求后,就将安豆苗放入调制好的面粉中,用工具将两者再次调制均匀,然后油锅上火,同时将盆中已经和好的面粉、安豆苗,用勺子“抓“出大致相当的一团团并随之放入油锅中,用锅铲轻轻压扁呈圆形状,并由中间向周边依次摊放,一会儿后,将锅中间已熟悉的一面安豆饼翻个身,继续煎炸,直至完全煎熟以后,通过锅铲子将中间与边上的饼对调位置,继续相同方法的操作,如此反复多次,盆里的面粉就全部煎炸完成并即装盘上桌了。
在那个充满激情,但营养不足的岁月里,我和其他人一样,比较喜欢品尝安豆饼,一旦有机会品尝时,我会根据食欲及感觉品尝两、三个,那种入口嫩滑,咸香可口的感觉,不同寻常,有特别爽的意思,其味不同一般。因此,即使时至今日,虽很少尝到安豆饼了,但其味道仍留在我的记忆里,不因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不论怎样,我乐意品尝安豆(苗),适当的时候选择品尝一次,确实有爽口之感,仿佛回到了过去的时代,心中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愉悦。
创作日期:2020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