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社会更需要精神追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数次提到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奔向现代化。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必须为小康社会而不懈努力,有所奋斗,更有所作为。追求小康,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是小康及其的含义。通过本人查阅相关资料获知,所谓小康社会就是古代思想家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 所谓全面的小康社会,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满足城乡发展需要。具体就是六个“更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所谓全面的小康社会,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满足城乡发展需要。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许多读者定会对“小康”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认识有所提高,感受逐渐加深。那么,究竟如何追求“小康”,其目的是什么,是不是部分人所想象的,小康社会就是物质方面的追求或享受,讲得通俗一点,就是吃讲营养,住讲宽敞,其实这是误解,小康内容涉及许多方面,有具体指标,还有时间节点,当然重要的是小康的具体范围和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讲,“小康”是广义的范围,也具有内涵的东西,不是一些人想象那么简单、那么容易。
许多年前,限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发展水平,人们的物质要求是比较低的,精神追求更是简单,以至于有人提出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就是小康的想法,由此不难想象,当时人们对“小康”的认识还处于模糊或肤浅的阶段,不可能有深层次的想象或追求。可是现已今非昔比,小康社会初露端倪,部分地区已经基本实现,这确实令人欢欣鼓舞。
当然,小康社会既是美好设想和宏远目标,也是党和人民的共同期盼,更是中华儿女十分看重的,这个目标经努力是可以实现的。但是,现在的小康不是过去的小康,也不是一时一事的小康,而是全面的、均衡的小康,更加圆满的小康,更不是为小康而小康,尤其是在小康征程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传统美德、职业道德和精神小康更加迫切和需要,更加具有现实意义,这是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应当看到,随着物质文明的有所改善,精神文明或精神享受成为更多民众的目标,他们为此有所期待,有所向往。对此有关部门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在建设精神小康,享受精神文明,感受更先进、更美好的精神世界的同时,用文化和精神的内涵充实小康,用坚定的信念打造进一步的精神小康,营造更加和谐、高雅的社会风气和家庭风气,更加注重精神小康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只有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精神和物质同步提高,不断努力,用更有特点,更有意义,更具内涵的精神小康反映当今特色,体现社会主题,才能使小康社会更有目标,更有奔头,更富意义。物质可以改善生活,但物质不能包含一切。曾有一位名人说得好,人活着是要有一定精神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精神是重要的,也是处于前列的,当然物质也重要,但没有精神或是缺乏精神的物质是空洞的,没有实际意义的,不能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也是我们不愿看到的。因此,只有切实摆正精神和物质的利益关系,将两者有机统一起来,促进两者之间健康协调的发展,达到动态平衡,这样的小康社会才是我们所希望的,也是更加理想的。
作为行政工作人员,我希望今后的小康社会更加美好,精神小康有所呈现,精神追求超过物质享受,始终将精神文明提上议事日程,有的放矢,长效管理,在改善物质条件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文明,始终用坚定的信念和精神的力量为打造全面小康而努力,奠定坚实的基础,突出精神主题,不忘精神追求,进一步协调精神与物质的关系,不断强化两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共同担当,各有侧重,用良好的精神状态,更高的精神追求去享受生活,用丰富多彩,富有情趣的内容或节目营造出浓浓的、健康的文化娱乐生活氛围,让大家在紧张的工作和劳动之余,身心更加放松,精神更加振奋。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精神层次和追求更加高尚、纯洁,也通过此来充分感受小康社会是多么的美好,同时体会到小康社会不仅是物质的享受,也是精神和物质有机统一和高度协调。当然,小康社会里,人们要更加注重改善精神状态,让文明、和谐、健康的风气随时呈现,文明之风有所荡漾,大家的精神状态更好,科学、健康的理念大行其道,用愉快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之中,用综合管理的先进水平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同时彻底弄明白,精神与物质是辩证统一的,缺一不可的,只有精神没有物质不行,只有物质没有精神更不行。要充分认识两者的协调、下功夫促进两者的协调统一,用高尚的斗志和昂扬的精神风貌为精神小康不懈努力,从而使小康社会更加实在,也使建设过程更顺利,更富意义和影响。
定稿日期:2020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