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交流QQ群:131705431
  • 文苑首页 >> 随笔 >> 文章正文
  • 从警路上处处师

    类别:随笔 作者:万维书刊用户(ID:134785) 给他发短信 日期:2015/8/23 7:22:53 网友阅读:2934次 网友推荐:105次  字号:   

    韩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从警30年,遇到过无以计数的“疑”和“惑”,在化解这些“疑惑”的过程中,也遇到过年长的、年轻的,认识的、不认识的各种各样释疑解惑的老师,有的是一事之师,有的让我终生受益。

    那时条件差,没有新警上岗培训一说,大多数新警都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主要依靠老民警在实践中的言传身教。记得穿上警服的一个礼拜后我就跟着老王出门办案了。说来难以置信,第一次老王就让我做笔录,其实“笔录”一词我才第一次听说,更别说实际操作。面对犯罪嫌疑人我脑子一片空白,但我很要强,一再提示自己“镇静、镇静、再镇静!”好在我的文字功底尚可,晕晕乎乎坚持做完了笔录。到底做得如何,我实在没勇气再看,只觉得浑身酸痛,汗水湿透了内衣;一个声音在心底责备自己:真没用,你一个警察倒好像成了小偷,怎么这么上不了台面!同时又怀疑自己是不是做警察的料。反观老王,面对犯罪嫌疑人他是那样的镇定、从容、睿智;一连串的提问,逼得嫌疑人如层层剥去笋衣般现出了原形;我有点沮丧,自忖“我能练就老王的本领么,什么时候才能练成?”那时老王就是我心目中的一座丰碑,我处处以他为榜样,学他的知识,学他的淡定,学他的为人..... 老王成了我从警路上的启蒙老师。.虽然,老王已故去多年,而今,我也成了鬓角斑白的小老头,可老王的形象还时常萦绕在我的脑际。

    知耻而后勇。我不是公安科班出身,没有系统的学过公安业务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搞公安工作多少有点先天不足,我只能向书本学,向同事学,向法律同行学,在实践中成长,在失败中磨砺……曾几何时我也成了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侦破过错综复杂的的失火案,查处过背景深厚的非法占用农用地案,周旋过迷雾重重的案中案……可是有一天我主办的一起盗伐林木案被检察院退查了,理由是“犯罪嫌疑人主观故意不明显。”我有点被激怒了-------那么一起清楚明了的盗伐林木案,怎么会主观故意不明显,这不明摆着在刁难么!带着发泄的心思我上门“讨教”,看看到底哪路神仙使出的幺蛾子?出现在我眼前的面孔有点意外,白白净净,二十几岁,恍惚中似乎还透着股奶味儿。小伙子似乎看出了我的不屑,客气的泡茶让座,可一说起案子他就变了个人似的,娃娃的脸上透出股坚毅。

    “的确,案情是很清楚了,”小伙子看看我,“为什么没有再追问下去呢,他采伐林木是出于什么目的,是泄愤采伐,还是为了牟利?这直接关系到案件的走向。”

    “他当然是为了卖钱才盗伐的啊。”我说。

    “可案子里只有采伐林木的过程,没有采伐的目的,”他再次强调,“因为这个树还倒在原地没有交易,如果到了法庭上他改口说采伐这个林木是为了泄愤,那就该定性为毁林,而不是盗伐,二者是有质的区别的啊,这个你比我清楚。”

    我的额角沁出了汗珠。的确,盗伐林木的追刑起点是2立方米,而毁林的追刑起点是30立方米,这是不容小视的漏洞。还是孔夫子有见识啊,二千多年前他就告诫人们“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发出这样的感叹,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看来人的智慧高低与年龄大小不一定是成正比的,别看小伙子透着一股奶香味,可不能不承认他的见解是正确的,这对我的触动很大。是啊,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有时缺的不是有见识的智者,很多时候往往缺少的是承认和接受它的胸襟。这让我想起另一件事来。

    老许是我从警生涯中最看不上眼的警界“老饭桶”,三十多年的警龄连份笔录都做不下来,真不知道这么多年他是怎么混过来的。十年前的一件事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那是一个闷热的下午,刚出狱不久的林老头赖在所长办公室又是哭又是闹,所长苦口婆心的劝了二个多小时,他仍油盐不进;其他民警轮番劝解,不但不见效,他还变本加厉寻死觅活起来。原来,林老头独身一人,没有妻儿,五年前村里照顾他让他管护集体的山林,赚一份轻松的钱,他不但不珍惜这份工作还与他人勾结盗伐集体林木,东窗事发后被判了二年有期徒刑。出狱后他找到所长要求派出所赔他二百只土鸡的损失,说二年前民警在抓捕他时还有二百只鸡来不及处理,出狱后二百只鸡踪影全无,如今他生活没有来源,要求派出所赔偿损失。正当民警们束手无策的时候,老许出现了,他把林老头独自叫到一间办公室,关上门,前后不到十分钟,二人有说有笑地从办公室走出,林老头再没提起赔鸡的事,离开时还与我们一一握手,此后再未见林老头来闹事。这一直成了我心中的疑问,老许使用了什么招数让一个“油盐不进”的家伙瞬间变了一个人?我曾几次询问老许想从他的身上取取经,每次他都笑而不答。直到三年后我在一家企业的传达室看到林老头,我才明白原来老许为他解决了后顾之忧。这对我又是一个触动,原来群众工作可以这样做啊!记得有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其实,只要我们肯放下内心的虚荣,正视别人的闪光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知识多之又多,无处不在。

    今年4月,总工会组织去云南旅游,随团导游叫依罕,四十上下的中年女人,高挑的个子,黝黑的肤色,从外表看算不得漂亮;可她的敬业,她的热情,她的诚实,她的工作方式••••••让我经久难忘。她有一付好口才,出口成趣富有磁力,从自然风光到民族特色,从风土人情到游客的喜怒哀乐,她都能在第一时间准确捕捉,相互揉合即时编排出亦庄亦谐,妙趣横生的笑话、脱口秀,让游客忍不住参与互动,把沉闷的旅途点化成娱乐场,开心园。我们从开始的戒备,到后来的信任,再到完全的依赖。整个旅途她从未向游客推销过产品,还一再提醒游客慎重购物以免上当;可她的团队的购物热情令人难以置信,每到一地购物量都高达几万十几万,不少游客是冲着依罕这个人去的,从心底都想帮一把,把她的业绩提上去。这一现象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以心换心,以诚换诚,百姓心里自然有杆秤。现在社会上涌动一股仇警现象,撇开客观成因不说,难道我们自身就没有责任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果必有因,如果我们每个公安民警都能师法依罕的工作方式、方法,以心换心,以诚换诚,与服务对象发自内心地互动起来,让他们走近我们,理解我们,我想,警察受人爱戴、崇敬的日子肯定不会太远。

    记不起哪位哲人说过:机会总是偏爱那些有准备的人。其实,学习知识也是一样,一生中专门拜师学习总是有限的,也没那个必要,只要你想学,时时扣紧有准备的头脑,知识是无处、无时不在的。

    不止一次,我的同事、亲友对我说,已是五十多岁的人了,何必那么辛苦,你业务学的再精、工作干的再出色也不可能被提拔了,最多给你个先进个人什么的……面对世俗的审视我无言以对,我是凡人,不可能对名誉、地位不动心;可我又是一名警察,我的人生信条中孕育着更多的内涵,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步伐我有一种来自内心的敬畏,面对无纸化办公我有一种被时代抛弃般的压迫,面对一批批新人我有一种背时的距离……本来已成笨鸟了,再不努力的飞翔,淘汰是最终的宿命。

    其实,人的一生很大程度取决于自身的定位,如果处处以人师自居,无视他人的优点,不能正视自身的不足,那么,就如同一块吸饱了水的海绵,再也容纳不了更多的内容,时间久了不自觉地就成了“老古董”;如果处处做个有心人,学他人之长,补自身不足,那么,我们的人生就如同生机勃发的森林,常见常新,绽放异彩。

    从警之路是艰辛的,同时也是富于挑战的,让我们师法鳄鱼,时刻窥视着知识的猎物,张起贪婪的头脑------“学习,学习,再学习!”

    本文评论 (共 1条)

    • 五颜六色森林 给他发短信:年龄不是问题,中国有句俗语:活到老,学到老!做人应该勇敢去尝试每一次挑战,你将会收获一个充实而美好的人生!


关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