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考研不足四周了,三月开始准备,时至今日,努力已九月有余。自觉勤勉尽力,不曾有一日怠废。然而近来一件事情使我反思起长久辛勤的意义所在?
同室老罗最初写网文,我并不看好。然而他一年坚持,近几月总算云散月开,攀登了人生小高峰,试问有几人只毕业方一年能如此?这也使我如梦方醒,彻底击碎了我多年来自欺欺人的价值观,我开始以全新的视角审视我走过的路和将要前行的方向。
入大学来,振奋事少,混沌居多。云端漂浮的专业课无法使我的心灵汲取到来自黄土大地的营养,几年来全身而退的学期甚少,倒数上榜居多,学业无望。细想整个大学期间,或许只做过两件有意义的事:两年家教是一件,涉猎群书算得另一件了。
或许是将要毕业,自觉实力卑微,无法谙熟营生之道,又或许是想要来一次“惊天地”的弱者逆袭,我选择了考研,考法律,并且以强大的自欺欺人的借口支撑了这漫漫的九月有余。也许长久以来我已习惯于为了虚无缥缈的目标而奔命,考大学的时候如此,现在考研又是如此。理想早已被丢弃在了追求虚无目标的路边上,只是有时,我还是会不舍得回过头远远地观望她几眼。
我不知道我何时变成这样?很小的时候起,我就非常痴迷于读书,只是那时家里很穷,除了一本泛黄皮的我称之为“百科全书”的书以外,是没有其他书的,但就是只这一本书,也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求知的满足和无尽的幻想。我们家搬到小学校里以后,我正读五年级,那年其他的事都记不得了,除了我和哥哥从学校藏书屋子的窗子里爬进去,然后用麻袋把书偷出来的事,那是我们人生头一遭干这样的事。
我的小学,初中乃至高中总体成绩都不好,唯有语文很出彩,作文是我最得意的地方。小学时语文老师怀疑我写的小诗歌是从书上抄的。初中时我的语文老师陈老师很器重我,冬天晚上把我叫到他休息的地方,让我脱了鞋烤在电炉边上,然后给我讲写作,给我读他在报纸上已经发表的文章。从他的口里,我第一次听说量变才有质变,第一次学到了忍受孤独才能写出好作品的道理,他把他师傅的一句话也传授给了我,正是这句“昨日远去,明日朦胧,生命中只有今天最美丽”。小灶开完,已是深夜,穿上暖呼呼的鞋,我独自一人快步走回宿舍。高一时候,徐老师也很看重我,常把我的作文当范文全班诵读。高二高三时候考试排名,我的语文成绩总是第一,其中也是作文出彩。
我不知道为什么高考完报专业的时候,我没有报中文,我报了一个自认为会“大有作为”的国际贸易专业。初中时跟爸爸去山西,和一个煤老板吃饭,他问我以后的理想是啥?我记不得我回答完,他说了哪些话,但我却清晰地记得我对他的回答。我说:“以后我要当作家”,这句话犹在耳边,但我却不清楚,为什么这句话没有成为我高考选择专业时的回答。
刚到大学,最惊讶的莫过于大学里竟然没有语文课。刚到大学,不禁感叹图书馆好恢弘,里面藏书好多。以后空闲的时候,我基本上是在图书馆里看书,书的种类好多,我挑选感兴趣的,一看就是一下午,一晚上,直到图书馆闭馆的时候,我才迈脚出门,独自一人快步走回宿舍。
要毕业时,觉得惶恐,于是选择了考研。口说还需继续深造,其实是没有勇气面对那个朝九晚五的未来生活。纠结一夜,彷徨在中文和法律之间,黎明时分做了决定,选后者,原因很简单,后者工作更好找。理想在现实的逼退下,作了第二次让步。第二天一早,去书店买到法律书,一大摞提回宿舍,翻开,定睛,然后给自己宽了心:“至少它研究的还是文字”。
在这备考的九月有余,我不敢妄想其他。空虚的目标也是目标,伏下头钻研一页一页的条条框框,收获到的是疲惫的充实感和茫然的闪烁着的希望。
一切本应该就这么按部就班下去,直到有一天老罗的突然崛起,击碎了我长久以来所追求的虚无飘渺。我若读研,三年之后,侥幸觅得工作,月薪数千,以我性格,数十年大抵如此,难以谋得高位。日久必为工作所累,朝九晚五,贱卖劳力,职场鸡毛蒜皮乱我性情,天方日长,奔波无所作为。人生惨淡,终成终身遗憾。老罗的崛起却为我的生活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勇敢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幸福的把自己兴趣当做职业。每天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而且待遇有比朝九晚五好得多的潜力,享受着充分的自由做着爱做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我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缺点:理性思维极差,一直以来数学极差可作证明,感性思维很强,敏感的性格,语文不错,可供佐证。这种性格做不好朝九晚五的事,但是有利于艺术的创作。我不善言语,更喜欢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情,正因如此,我不喜欢和朋友们通电话,却热衷于和他们短信交流。这些优缺点使我深信,在一般的工作领域我也许会碌碌无为,但是在文学创作的天空里,殷红灿烂的云彩必定有我描绘的那一片。
年轻人最大的机会就在于多多尝试,选择备考法律,我把它看成一次有意义的尝试,而不是一个错误。四周以后,我还是希望这段经历能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掩面顿首,情绪激扬。来路虽曲折,而且前路也会直面风雨,但是,理想,我来了,我真的来了。
----欧允文记于政法大学
、 2013.12.9凌晨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