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提示: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2、刊内网址(202504期):
https://www.hjgcjsxb.org.cn/
3、刊内电话:010-84915126
4、刊内邮箱:hjgcjsxb@vip.163.com
5、出刊日期:双月刊,逢单月20日出版。
6、刊内微信公众号:环境工程技术学报(hjgcjsxb)
2025年8月13日星期三
严正声明-谨防以收取版面费为名的诈骗
【官网信息】
发布日期: 2025-06-19
尊敬的各位作者:
您好!
近期,本刊编辑部注意到有作者遭遇假冒期刊投稿网站、假冒投稿电子邮箱、假冒录用通知以及冒充本刊编辑名义联系作者,要求作者添加微信或QQ,进而诱导作者将版面费汇入其指定账户。为此,本刊编辑部发表严正声明:
1. 本刊唯一官方网站为https://www.hjgcjsxb.org.cn/,避免误入假冒投稿网站。本刊官方邮箱为hjgcjsxb@vip.163.com。责任编辑仅就文章修改问题与作者联系,不涉及任何费用收取。
2.本刊只对已录用的论文收取版面费,缴费通知通常在排版后的校对环节发给作者,不会向尚未录用的论文作者收取任何审稿费、加急费或其他费用。版面费缴纳均通过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对公账号受理,并出具正式发票,不会通过任何个人账号进行。
3.本刊从未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进行收稿、组稿等工作。本刊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及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并高度重视投稿作者和审稿专家信息的保护。
在此提醒各位作者保护好个人信息,并通过正规渠道投稿。如有任何疑问,请直接与本刊编辑部联系(电话:010-84915126)。请仔细分辨,切勿上当受骗。
特此声明。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编辑部
2025年6月19日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征稿启事
【官方微信公众号信息】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25年07月29日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主管、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环境工程技术领域综合性科技期刊。为国家一级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CACJ应用型核心期刊,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扩展版收录,并被国际知名数据库Scopus收录。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 11-5972/X,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 1674-991X。
本刊办刊宗旨:追踪国内外环境工程技术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报道环境工程及实用技术应用的先进典型案例,关注环保产业最新政策和行业热点问题,推动环境工程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应用,促进我国环境工程技术水平提升。
本刊的主要栏目:水污染控制技术与资源化利用,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与清洁能源利用,土壤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与资源化技术,农业污染控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技术,流域/区域保护与修复、生物生态工程与恢复技术,基于循环经济的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技术与策略,新污染物防控及其环境与健康风险,环保产业政策与管理;行业动态,热点论坛,研究简报,学术活动等。
为了将《环境工程技术学报》办成汇集环保工程技术创新、环保工程技术新成果及推广应用、环保产业政策、行业动态、专家言论于一体的我国环保工程技术领域的高端精品刊物,《环境工程技术学报》坚持全心全意依靠本学科专家办刊,聘请来自国内外著名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编委会。在编委会的领导下,形成以编委、学科带头人和著名专家教授为核心的约稿、初筛选、评审、定稿、审读的“专家系统”及规范化的稿件深加工系统,形成高效规范化运作机制。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期待您的合作和关注,并与我们一起分享您在该领域的独到见解、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促进该领域的学术交流和进步,共同努力将本刊办成能代表国内外一流学术水平的著名期刊。
欢迎使用本刊网站(www.hjgcjsxb.org.cn)在线投稿系统投递您的文章。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编辑部全体成员对您的关心和支持深表感谢,期盼您的优秀论文及稿件。
编辑部邮箱:hjgcjsxb@vip.163.com
编辑部电话:010-84915126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投稿须知
【官网信息】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主管,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环境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载国内外环境工程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报道环境工程及实用技术应用的典型案例,关注环保产业政策和行业动态,以及环境工程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应用。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的主要栏目: 水污染控制技术与资源化利用、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与清洁能源的利用、土壤污染防治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技术、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与资源化技术、生物生态工程与恢复技术、基于循环经济的污染综合防治技术、辐射与振动污染防治技术、其他环境系统工程与管理技术(包括环境信息集成技术、监测与监控技术、区域环境整治及城市污染综合治理示范性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新成果论文;环境工程新技术推广应用案例;环保产业政策与管理;行业动态;热点论坛;研究简报;学术活动等。
一、收录稿件要求
1. 文稿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内容务求论点明确、论证可信、论据充分、数据准确、逻辑推理正确,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笔精练、图表规范,并且是未在其他公开发行期刊或正式出版的论文集发表的作品。
2. 稿件需要清楚地提出问题。对所研究问题的背景,研究工作的目的,主要方法、原理与主要仪器设备,结果(包括主要数据)与分析,以及结论等内容有清楚的描述。
3. 稿件涉及的研究项目应该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在已有的环境工程技术研究存量上,研制出新的技术方法、新系统、新设备、新仪器;在原有基础上引入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或新的改进;或是重大的新技术推广应用研究。
4. 本刊要求作者注意保持严谨的学风。凡采用他人观点、成果,必须加以注明。
5. 本刊拒绝接受含有下列内容的稿件:
a、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b、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c、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d、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e、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f、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g、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h、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i、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6. 为保证稿件评审的客观公正,提高本刊的质量,本刊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稿件中应注意避免影响匿名审稿的行文或注文出现。
二、稿件处理程序
本刊稿件采用“三审”制,稿件处理流程包括:初审–复审–终审–录用–专业编辑加工–发稿–清样–确认–印刷。
投稿经系统确认后,将自动登记稿件编号,并发出确认信到您的邮箱。作者可点击“稿件进度”查询相关的稿件信息和处理进度。
初审 由编辑部决定稿件研究方向是否符合环境工程技术的范畴及是否符合投稿要求;符合要求的稿件将进入复审阶段,对不符合要求的稿件,由编辑部通知作者“退稿”。
复审 来稿如符合初审要求,稿件将送专家匿名评审,在此阶段编辑部会从全国著名研究机构、高校、企业选择与论文研究领域相关的资深专家进行审稿;专家评审意见返回后,责任编辑会在10个工作日内在线通知作者,并提出详细修改意见;作者在接到编辑部的论文修改通知书后,应根据通知单上提出的意见逐条修改,并在编辑部限定时间内将修改稿连同原稿和逐条修改说明一并提交至编辑部。若论文修改后不符合本刊要求,将再次通知您进行修改,或做退稿处理。论文中的错误和不清楚之处,以及能否及时修改都将影响您论文的按时发表,因此,务请您及时、认真修改。发出论文修改通知书超过3个月,如果您还未能完成修改且不说明原因,编辑部将视为自动退稿,由此引起的后果由作者自负。复审后,编辑部会通知作者签订有关著作权的协议。
终审 稿件通过复审及作者修改后的10个工作日内,编委会将根据评审意见及作者的修改完成情况对稿件进行终审,决定稿件是否录用。
录用 文稿一经录用,不得擅自修改或变更作者署名,文责自负。编辑部有权对稿件做文字修改、删节。
发稿 录用后的稿件经编辑加工定稿后可发稿排版,稿件最终清样经作者确认后交付印刷。
在稿件处理过程中,作者对稿件有关事宜需和编辑部联系时,可发送邮件至我刊邮箱,并请务必写明稿号。
三、退稿
编辑部收到稿件后即登记送审,经初、复、终审,每一审稿程序完成后均可能产生不录用稿。未被录用稿会通过E-mail或电话通知作者,投稿时务必写明E-mail和电话,以利作者及时处理稿件。如果超过3个月未收到我刊的刊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稿件。您的来稿,无论本刊采用与否,概不退稿,请作者务必自留底稿。
四、稿酬及样刊
来稿采用后,本刊根据文章质量向作者支付稿酬。稿酬按照所提供文章(出版正文)的字数计算。作者论文的著作权使用费与稿酬一次付清,不再另付其他报酬。
文章在《环境工程技术学报》发表后,编辑部将向作者邮箱发送包含期刊封面和目录的文章电子版抽印本。
五、稿件的格式要求
来稿的编排顺序: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及城市、邮编。中文摘要、关键词,英文题目、作者姓名汉语拼音、作者单位(英文)、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正文以及参考文献。
在首页脚注处应注明第一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学位、职称、主要研究领域和E-mail)及基金项目(省部级以上基金资助或其他资助项目及项目批准号)。
1. 文题
简明确切地反映文章的内容,尽量不超过20字,尽量不用副标题。英文题名在能准确反映论文特定内容的前题下,字数越少越好,一般不宜超过25个词。
2. 摘要
摘要由三部分组成,即:研究的问题、过程和方法、结果,应着重写明重要的试验条件、数据和结论。摘要用第三人称,摘要和全文中不宜出现如“本文(This paper)”“作者(We,The author)”之类的词。英文摘要中用现在时态叙述作者的工作及结论。摘要中尽量少用特殊字符(即各种数字符号,上下标及希腊字母)及特殊字符组成的数学表达式。中、英文摘要内容要一致,中文字数不少于250字。英文摘要与中文对应,一般不少于300字。摘要的具体要求:
1)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前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自我评价。
2)不应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
3)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
4)一般不使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
3. 关键词
一般为3~8个,应从文题、摘要、正文中选取与本文研究或讨论的中心问题有关的和必要的词。关键词请参照《汉语主题词》选择。中、英文关键词不能使用缩略语、商品名、符号及分子式。
4. 前言
前言不列出标题,对所述主题给出综述并引出研究意义。作者应对论文的理论根据、研究思路、试验基础、推广应用状况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章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等情况简要概括,必要的重点内容应以引用参考文献方式加以说明。
5. 正文
正文应层次清楚,行文符合规范。正文主要包括:重要仪器、设备,试验方法,推广应用的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结果与分析、讨论,结论,致谢,参考文献等内容。正文内容采用五号宋体编排,各章标题采用小四黑体字,各节标题采用五号黑体字。西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计量单位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SI)。论文中物理计量单位用字母符号表示,如mg(毫克),m(米),h(小时)等。科技名词术语用国内通用写法,文中第一次出现时注明原文。
6. 表和图
文中图、表应力求精简,同一内容不能用图、表重复表达。
图中所有字母、文字字号大小要统一。表用三线表。图表中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正文一致。图题及图内字体使用6号(或8 p)字,表题及表内字体采用小五号字。
表、图要有序号,如'表1'、'图2',图内尽量不用文字,应以数字或符号表示,并在图下注明数字或符号的含义。图中字母、数字、符号必须清晰,大小适合,编印后仍易辨认。坐标上有数字时,需在对应坐标上标出向内的刻度线,坐标轴无数字时须加箭头。在各坐标轴旁必须给出对应的物理量符号和单位(二者必须齐全);若量纲为一(即无量纲)时,则只给出物理量符号即可。
文中图题、图注;表题、表头、表中内容及表注均全部采用中、英文对照表述(中文列前)。
图和表格放在正文提到的一段文字后面,不要插在段落之中。图表尽量只占半栏。
7. 参考文献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采用GB/T 7714―2015。欢迎参考本刊的文献,并提出改进意见。中外文参考文献中的作者均按姓前后名排列,多位作者只列出前三名,后面用'等'或'et al'。
中文期刊(文献标识符为[J])采用双语标注,即中文期刊需对应列出其英译文,但须以原刊的译文为准,不得自行翻译;如原刊未提供译文,作者可不必标注。
参考文献不少于15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5篇。
六、声明
作者稿件一经录用,文稿将编入我刊数据库检索系统以及我刊被录用的国内外优秀数据库系统,并提供使用功能。如不同意以上投稿须知条款内容及有关版权使用协议的规定,请作者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视情况做适当处理,否则视为同意。
您如果按以上要求投递稿件,将视为自动接受以上投稿须知中全部条款内容的约定。
请推荐与您投稿研究内容相关的专家若干名,并注明专家的工作单位及详细通讯地址、邮编、电话、学历、职称,以便丰富《环境工程技术学报》的审稿专家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