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提示:
1、官网邮箱:zgcaijingbao@sina.com。
2、官网电话:010-63812670;63812805
2016年6月13日星期一
《中国财经报》简介
《中国财经报》是财政部主管的以“立足财政,面向社会”为办报方针,面向小康阶层的宏观经济类报纸。按照中央报刊治理办42号文《关于对财政部报刊治理工作方案的批复》,新闻出版总署的新出报刊1025号文的要求,2003年在北京新闻出版局顺利进行办理变更手续。至此,中国财经报正式实行管办分离,并成为由财政部主管的唯一一家报纸。
《中国财经报》以宣传国家财税等宏观经济政策,报道国内财经热点焦点新闻,反映全国财税改革最新动态,关注国际财经信息,传递市场动态,展示知名企业风采为主要特点。1991年7月3日创刊。
《中国财经报》目前每周出版五期。逢周二、三、四、五、六出版。报道内容分几大版块。第一版块为重大财经新闻的即时报道,《市县财经》版经涉及包括全国3000多个县级财政在内的地方财经改革动态、《发展导刊》重点报道宏观调控带来的各个领域的变化及相关的评论分析,其它版块向经济领域作广度、深度拓展。《中国财经报》中最有特色内容的版页分别是:《政府采购》周刊,主要聚集政府采购行为,发布政府招标公告,关注企业投标信息,展示企业中标实力,是目前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必须刊登媒体;《财会世界》周刊,专注于财会业界最新动态,阐释国家财经法规,报道企业理财经验,推介会计实务知识,是注册会计师考试和财会专业考试辅导的权威媒体;《大金融》导刊依托财政部强大政策背景关注银行、保险、国债和证券等领域的最新动态;《税刊》重点解析国家财政、税务重大方针政策的出台背景分析;《思想广场》提供宏观经济理论研究、实践案例;《世界》透视全球经济走势,关注世界财经动态;《方舟》圈点介绍最新的文化产业发展状况,从人文关怀角度透视国家和公众的经济生活社会动向;《谈天说地》为经济工作者提供可以扩展视野的经济学流派、历史、哲学的最新走向。报道面宽、覆盖面广、专业性突出。
近年来,特别是1997年经历二次创业以来,《中国财经报》不断转变工作作风、版风、文风,派出大批记者深入基层,了解公众的呼声。在报道内容上,坚持思想性、社会性、专业性并重,注重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宣传、解释国家重大的财税政策,配合财政中心工作的要求,从社会生活中挖掘财政政策落实好、财政工作及改革力度大的典型加以报道,使国家的财政政策更加深入人心。中国财经报十分重视新闻的选题确定,不断推出大型的、持续性的专题报道。同时在报道形式上,注意抓好报道组合形式,即每一个重要新闻战役都要求早策划早安排,做到全方位全视角地加以报道。同时,重要的报道均配有时事分析、专家评论、编辑点评、相关知识背景介绍等,把每一个问题的报道都做深、做透。近年来,《中国财经报》产生了一批在社会引起广泛影响的文章、专刊和栏目,例如三农问题自2003年以来为各媒体所关注,而我报早在1997年8月就登载出大型专题文章《丰收曲里伤心泪》,就提出了“减轻农民负担已经不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此后围绕农村问题,并结合财政政策向公共财政方向的转型,在2003年中国财经报又形成了一批反映农村工作的重点报道。在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主线的“中国农村第三次革命”的一线追踪栏目中,记者用15天时间奔走于4省,形成了“久旱‘寻\’甘露”、“第一位目标”、“砸锅卖铁要搞改革”、“撤庙搬菩萨”、“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等五篇反映三农问题的重大的报道。在“让百姓感受财政系列报道”的系列报道中,“农村小康建设与财政政策”、“农村合作医疗”、“教育收费”、“社会保障”、“重化浪潮拍岸中国”、“闯关: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辽宁粮食财务体制改革”、“安徽试行乡财县管乡用”、“真把农民当回事――安徽粮改纵深行”、“义务教育:资金支出的责任与标准”等文章都得到了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此外,中国财经报随着财政领域的不断拓宽,也在不断拓宽自己的报道领域,向着宏观经济的各个层面深入,如“让更多人享受公共财政”,“作大蛋糕是财政工作的永恒主题”,“北京特许经营一石三鸟”,“交通成本帐该如何算”,“我国居民收入现状分析”;“揭密高增长”;“财教联手打造世纪工程――天津中小学布局调整”等报道。开辟了像“喜逢两会品位数字”,“贯彻十六大精神抓住机遇求发展”,“关注可持续发展”,“纪念改革开放25周年系列报道”,“改革奋进五年间”,“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等栏目。1998-1999年中国财经报组织了“北中国万里行”、“中部不能沉默”和“东部率先实现现代化”的专题报道。2002年组织了“西部的崛起”等新闻专题采访。2003年开展了涉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状况调查和广东民营经济发展的“两东一西”报道。2004年,我们成功组织了“邓小平经济理论在中国的伟大实践”、“今日长征路”和“民族大家庭巡礼”等重大战役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砺练出一支能征善战的队伍。这些报道和栏目较好地体现了社会各个方面与财政的关系,反映了财政工作及改革的成绩及其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地位和作用,促进了实际工作。不断营造出让全社会理解财政、支持财政工作的氛围。
《中国财经报》特别是从2001年开始率先尝试建立以双向选择全员聘任为主的人事制度改革以来,有效调动了报社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使报纸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发行量在全国经济类报刊、行业报及财经类报刊中均名列前茅。在2004年11月份央视市场调查公司在全国四大城市中所做的阅读率调查中,本报在全国27家财经类报刊,98家行业报中名列第三,这显示本报正朝着国内宏观经济类大报方向迈进。自2003年以来,中国财经报的转播转载率在不断上升,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摘报,报刊文摘,新华月报以及各省市报刊都在不断的转播转载中国财经报的文章,仅在2004年,就高达344篇。与此同时网络媒体的转载率也呈上升趋势。中国财经报在社会上影响在不断扩大。
十几年来,中国财经报在强手如林的报业舞台上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闯出了崭新的天地,赢得了自己的生存空间,争取了更多的读者,开拓了广阔的市场。在一系列成功的报道中,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精心策划、巧妙选题、紧扣时代主题。在2004年,中国财经报组织的各类报道中,我们的记者几乎走遍中国的所有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形成了鲜活而生动的报道特色。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干部群众说,这是近年来第一次见到国内平面媒体的记者。本着“三贴近”、“三创新”和“改变三风”的精神,中国财经报坚持“立足财政、面向社会”的办报方针,力争把自己打造成一家以小康读者为主要对象的大众财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