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您的位置:万维书刊网 >> 期刊动态

《中国诠释学(集刊)》投稿须知

2025/2/12 15:50:56  阅读:2553 发布者:
编者按:以下内容由万维书刊网根据期刊微信公号“诠释学”信息整理发布,仅供投稿参考!

期刊简介

中国诠释学》学术集刊,创刊于2002年,由山东大学中国诠释学研究中心主办。本刊主要登载西方诠释学研究、中国诠释学传统研究(经典注疏传统、解经学传统、专题与专书及专科文献学、中国诠释学哲学)、诠释方法和诠释理论等方面的学理性论文,以及从思想史的角度,对上述学说、传统演进发展所作的回溯省思的文章,同时也旁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与集刊主题相关的文章(如法学诠释学与中国律学传统研究、历史诠释学、文学诠释学等),它将以自己古朴厚重的学术追求,促进中国学术界对诠释学问题的关怀与理解。《中国诠释学》学术集刊所常设的主要栏目有:专论诠释学总论中西诠释学比较研究哲学诠释学中国经典诠释西方诠释学宗教诠释学法学诠释理解、诠释与对话诠释学与中国神话诠释学经典思想的交流与再诠释等。我们设计这些栏目的考量在于:通过引入西方诠释学这一参照座标,将中国历史悠久的经典诠释传统和经验,以及其所形成的经学、训诂学、考证学、文字学、注释学等传统与西方的诠释学理论进行格义的讨论,在立足于中国自己固有的经典注释传统同时,又借鉴西方诠释学的概念和理论,把中国经典诠释学说与经验从一门地域性的专门科目提升为一种普适性的学术传统,为建立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诠释学探路觅径。而所谓中国诠释学这一名称应当说是一种新学科,它既不同于西方的诠释学,又不同于中国自己传统的经学、注释学,它既表示我们经典注释、经学、训诂学等传统学科的现代化,又表示西方哲学诠释学的本土化。2011-2021年、2023年至今,《中国诠释学》被南京大学社会科学评价中心遴选为CSSCI来源集刊。本刊以辑刊的形式每年出版两期,本刊在学术规范,论文格式,评审流程(同行评审)和编辑出版等方面严格遵循一流期刊的学术规范和通行体例。

投稿须知

1.来稿须为作者独立研究成果,论文写作遵守相关学术规范,对他人知识产权有充分尊重,无任何违法、违纪和违反学术道德的内容。2.请以电子文本方式投稿,并通过email附件的形式发送给指定邮箱(只接受指定邮箱投稿):zgqsx@sdu.edu.cn,同时在文末提供作者姓名、单位、职称、通讯地址、邮编、电话、电子邮箱等信息,以方便联系。来稿若为基金项目成果,请注明项目名称与编号。3.来稿字数一般在1.5万字以内,优质稿件篇幅可适当放宽。来稿须提供300字以内中文摘要与3-5个关键词。4.论文写作应符合我刊注释体例,本刊具体体例可参看往期推文。5.本刊坚持三审三校,采用匿名审稿制,来稿经编辑部初审通过后将通过审稿系统送交专家外审。稿件正文中请勿出现作者个人资讯,行文亦请避免可能透露作者身份的信息。本刊坚持择优录用原则,不向作者、发文单位收取任何形式的费用,也未委托任何商业机构进行征稿、组稿活动。6.本刊有权对来稿做文字表述及其他技术性修改,稿件审阅周期一般为3个月,凡逾期未收到本刊录用通知者,作者可将稿件另投其他刊物。7.本刊对所刊登的稿件享有《著作权》法规定的著作权,且作者在论文正式发表之前需要与编辑部签订论文著作权许可使用协议,以便后期将论文上传中国知网。作者如需将在本刊所发的文章收入其他公开出版物中发表,须事先征得本刊书面同意,并遵守相关规定。作者对此有特殊要求的,可与本刊协商。

联系方式

主管单位:山东大学

主办单位:山东大学中国诠释学研究中心暨《中国诠释学》编辑部

主编:傅永军、王丁;

副主编:杨东东、梁乐睿

编辑部主任:傅永军;

编辑部副主任:王丁

投稿邮箱:zgqsx@sdu.edu.cn

 


本文评论

暂无相应记录!

首页<<1>>尾页共0页共0条记录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