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您的位置:万维书刊网 >> 期刊动态

《语言教学与研究》来稿须知(官网信息)

2022/7/18 9:12:21  阅读:1266 发布者:
编者按:以下内容由万维书刊网根据期刊官网信息整理发布,仅供投稿参考!

语言教学与研究》来稿须知

一、刊稿范围

本刊欢迎以下三个方面的学术论文:

1.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与习得研究。

2. 汉语本体研究。

3. 语言应用研究。

所投论文要求为未曾发表过(包括其他语种先发、收入论文集等)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二、投稿方式

本刊采用网上投稿,不接受纸本投稿,也不接受电子邮件投稿。

首次投稿请至官方网站 http://yyjx.chinajournal.net.cn 注册。注册时务必使用真实姓名,并完整填写有效联系方式。注册完成后按照网站提示投稿。

已注册用户请勿重复注册,直接登录并按照网站提示投稿。如忘记密码请点击忘记密码,按提示操作找回密码。

三、审稿程序

本刊采取严格的双向匿名审稿制度。本着推进学术,发展事业,服务社会的办刊宗旨和与人为善,与人同善的编辑理念,我们严格认真对待每一篇稿件,为此制订了严密的审稿流程,如一审、二审、编辑部会审、匿名专家评审、专家组评议会、复审、终审等。本刊的审稿期为 6 个月。

投稿系统内各阶段的完成时间均为参考时间,请以实际完成情况为准。

审稿结果分为备用”“退改”“改后重审”“退稿。在审稿期内请勿一稿两投。

本刊不收取任何费用。

作者可以随时登录系统查询稿件处理状态。

四、作者撤稿

作者撤稿流程:

1. 第一作者向编辑部提交书面撤稿申请。申请中列明稿号、题目、作者(含合作者)、单位等信息,说明合理的撤稿原因,明确提出撤稿请求。撤稿须征得所有作者同意,附每位作者书面签名的撤稿同意书及联系方式(电话、电邮、供职单位及地址)。

2. 编辑部收到撤稿申请,提交编务会讨论,作出决定。决定分为接受和拒绝两种。

3. 编辑部将决定通知作者。

注意:由于审稿过程已耗费编辑部和评审专家的大量精力,因此编辑部不鼓励作者因非客观原因而撤稿。若未按程序合理撤稿,编辑部有权决定是否接受作者未来五年内的投稿。

五、稿件内容和格式

为便于专家审读,建议稿件正文设置为 1.15 倍行距。

稿件的结构、序次及格式如下:

1. 标题

居中,宋体三号,加粗。

2. 基金项目及致谢

基金项目及致谢信息采用脚注形式,标注符号用*号,脚注内容用宋体小五号。

致谢要求真实、必要,只向对研究有具体贡献的人员、机构和基金资助表达感谢。通过专家评审的录用稿件,作者应对该文匿审专家表示感谢,以示谢意和敬意。

注意:投稿时上传的文稿内不可出现基金信息和致谢。此类信息在录用后的定稿中提供。基金项目不宜过多,且与论文内容直接相关。

3. 作者

居中,宋体五号。二字姓名中间加一汉字空格,如:张 三。三字姓名中间加半个汉字空格,如:李 五。多名作者之间加一个汉字空格,两字姓名之间仍加一个汉字空格,三字姓名不加空格,如:李四五 三。

投稿后不得变更作者顺序和删除共同作者;原则上也不得增加作者,除非在论文退改过程中非投稿人对文章修改做出了重要贡献(需具体说明非投稿人在修改过程提供的新观点或新方法超出了原稿内容并明示其重要贡献何在,而非一般性建议、意见或写作上的帮助)。

本刊鼓励以真实姓名署名。基于中国文化传统,本刊接受笔名,但作者须向编辑部提供真实姓名、单位、联系方式等必需信息。

注意:投稿时作者及作者信息(全部作者)在网页上填写,不得出现在供评审的上传文稿里。

被本刊录用的稿件最后定稿时需要在文章首页下端附上作者简介(包含内容:姓名,性别,籍贯,最高学位,供职单位及职称,研究方向,电邮),文章末尾加上作者姓名及邮政编码、通讯地址(包括单位和供职部门)。

4. 提要

供评审的上传文稿需包含论文提要。提要需提文章之要,简明扼要介绍文章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主要结论。提要二字用黑体五号,后不用冒号,而是空一汉字格接提要内容,提要内容用楷体五号。

5. 关键词

供评审的上传文稿需包含论文关键词。关键词要起到备检索的作用,不能是研究、考察、分析之类无检索可能的词语。关键词三字用黑体五号,后不用冒号,而是空一汉字格接关键词。

关键词一般 3-5 个,楷体五号。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6. 正文

正文用宋体五号。详细格式请参见第六部分正文格式

7. 附注

正文注释用脚注,用右上标的①②③等全文连续编号。

8. 参考文献

供评审的上传文稿需包含论文参考文献。文献呈现方式遵循一一对应原则:正文引征的所有文献在文末的参考文献中必须列出;参考文献中列出的所有参考文献,必须为正文所引征过的文献。参考文献四字用黑体小五号,独占一行,后不加冒号;具体文献中文用宋体小五号,英文用 Times New Roman 字体小五号。

参考文献体例的详细要求请参考第四部分文末参考文献体例

9. 附录(如有)

附录置于参考文献后。

“附录二字用黑体小五号,独占一行,后不加冒号。附录内容用宋体小五号。

10. English Title

居中,Times New Roman 字体,四号。首字母大写,其他非专名词语首字母不大写;汉字词使用汉语拼音,斜体。例如:

Attitudinal orientations and semantic source of sentence-final particle bei

11. Names

居中,Times New Roman 字体,小四号。汉语名使用汉语拼音,姓与名之间空一个英文空格,姓全部大写,名首字母大写。例如:ZHANG San and LI Si

12. Abstract

Times New Roman 字体,五号,加粗。后不用冒号,而是留两英文字母的空格接提要内容。汉字词使用拼音斜体表示,首次出现时加括号,中间补出汉字。例如:

Abstract This article aims to describe and explain the attitudinal orientations and semantic source of bei(呗) by analyzing its stylistic function, its semantic relevance to the lead-sentence, and its attitudinal relevance to the commentary sentence.

13. Keywords

Times New Roman 字体,五号,加粗。后不用冒号,而是留两英文字母的空格接关键词。英文关键词须与中文关键词一一对应,中间用分号隔开。

六、正文格式

(一)分级标题

正文一般要分节。每节内如有必要,可以使用分级标题,多级标题不超过四级,一般以二级或三级为宜。标题内容要概括简明。分级标题的格式要求如下:

1. 一级标题(即分节标题)用汉字 ......”之类标示(按:引言部分不用,而是全文标题标序自始),需有标题内容,独占一行,居中排列,黑体五号,序号和标题内容间空一汉字格。

2. 二级标题用“1.11.2......”标序,需有标题内容,独占一行,前空两汉字格,宋体五号。

3. 三级标题用“1.1.11.1.2......”标序,需有标题内容,独占一行,前空两汉字格,宋体五号。

4. 四级标题用“1.1.1.11.1.1.2......”标序,可以无标题内容(此时不占行),前空两汉字格,宋体五号。

(二)例句

1. 例句一般用例如引出,例如前用句号,后用冒号。

2. 所有例句采用(1)(2)(3......的形式标序,全文连续编号。

3. 正文中提到某例句时,如分析例句(15)时,采用例(15的形式。如有多个对比例句,用 abc 等标注,正文引用时用例(15a”“例(15a-c等形式。

4. 例句用楷体五号,首行前空两汉字格,回行文字跟首行文字上下对齐。

5. 所有例句需注明出处,引自其他文献的例句须标注引自 XXX”;若被引文献本身也是引自他处,则标注转引自 XXX”。如所有例句或大部分例句出处相同,可采取首次一次性说明的形式。例如:

本文语料来自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现代汉语语料库(下文简称 CCL),下文凡不注明出处的例句,均来自 CCL 语料库。

6. 历时语料的经史子集类须标注到篇目或卷次以方便检索查证,如《史记·项羽本纪》、《朱子语类》卷 17”;话本小说类须标明回次,如《红楼梦》第 71 ;诗词歌赋类须给出作者,如李白《将进酒》。必要时标出作者所处朝代,如西晋·左思《三都赋》

7. 来自报刊、网络的例句出处采用报刊名/网站名,年月日版次的形式。例如:

36)环保部发通知严防供暖式雾霾(《东方早报》2013.11.06

37)不打领带的庄园会晤 习近平访美 48 小时全纪实(标题)(中国广播网 2013.06.09

注意:所有用例,请务必参照可靠纸本精心校对,以保证所用语料的真实可靠。特别是汉语史用例和语言类型学用例,更需要依据可靠的文献版本仔细核校,而不能只依靠网络语料库(因为即便是目前广为使用的某些电子语料库,也并不保证语料的绝对准确)和二手文献。编辑部在编校文章时,若发现所引语料存在较多错误,有权撤回该文的备用通知,做退稿处理。

(三)正文引用文献

1. 行文中引用文献格式如沈家煊(1999201。【注意:这里的冒号用中文标点符号系统。】括注格式如(沈家煊 1999。【注意:汉字作者名和年份之间不空格。】

2. 同一作者多篇文献按发表时间排列,其间用逗号隔开,如(沈家煊 19992021。若同一作者同一年度有多篇文献,在年份后加注“abc”等加以区别,如(沈家煊 1999a1999b2021。【注意:同一年度的多篇文献,年份仍要重出。】

3. 不同作者的文献之间用分号隔开,如(冯胜利 1996Goldberg 20062013。在没有特殊侧重的情况下,所引文献的顺序按文献发表时间先后排列。

4. 一篇文献有两位作者的,行文时列出全部作者,如邵敬敏、王玲玲(2017。三位及以上作者的,只列第一作者,其后用,如周小兵、朱其智、邓小宁(2007写成周小兵等(2007。若三位及以上作者的若干文献中,第一位作者相同而第二位(及以上)不同,且不同文献的发表年份相同,则列出前两位作者;以此类推。

5. 正文中引用的英文参考文献如果只有一位作者,采用姓(年份)的格式,如“Goldberg2006。括注格式如Goldberg 2006。【注意:只列,不列;括注中作者和年份之间空一英文字母格。】

6. 英文文献如果是两位作者,行文时列出全部作者,采用 1 & 2(年份)的格式,如“Richards & Rodgers19822000。如果三位或以上作者,只列第一作者,其后用“et al.”而不用,如“Thompson et al.2021。【注意:作者和括号之间不空格;正文中的括号均用中文标点符号系统,即占一汉字格的符号形式。】

7. 正文所引参考文献若为论文或论文集,则不标注起始页码;若为著作或工具书,须标注页码,如(朱德熙 19823233。若著作有不同版本,而引用的是后出版本,则须依次列出首次出版时间和引用版本出版时间,中间用“/”隔开,如(吕叔湘 1979/199969

引自同一著作或工具书的不同地方,不同页码中间用顿号,如(朱德熙 198215323379。【注意:若不同版本内容相同,建议使用早出版本,以体现学术观点产生的真实时间和相关观点在学术发展中的地位。】

8. 主编的文献采用“XXX 主编的形式,如吕叔湘主编(1985。编著的文献采用“XXX“XXX 编著的形式,如赵金铭编(2003张建新编著(2008。主编的英文文献若只有一位主编,在作者后加注“ed.”;若有多位主编,在作者后加注“eds.”

注意:所引文献的原文和出处都务必真实、准确。外围性、背景性文献,若非观点呈现而只是简单提及,则不宜罗列,只需列呈与论文目标直接相关者。

(四)正文统计数据及图表

1. 数据准确可靠。总数和分项数、比例数之间注意前后关联。

2. 按百分比计算的,分项之和要等于 100%。若因四舍五入后加和不到或略超 100%,需加注说明。

3. 饼状图、折线图、柱状图的底色为白色(本刊为非彩色排版)。同一批数据只用一种图示方式呈现。凡是能用行文简要说明的,尽可能少用图表。

4. 图和表分别统一排序,加题注,题注用仿宋五号。表的题注放在表格上方,左起空两格。图的题注放在图示下方,居中。图和表的内容原则上居中。

5. 图和表的内容要清晰,便于制版(尽量不要通过多层次颜色深浅来标示比较对象)。

七、文末参考文献体例

1. 正文末所列参考文献应与正文内容密切相关,正文所引文献必须全部列出。

2. 同一文献若有多个作者,要列出所有作者,不用“et al.”略去,以示对所有贡献者的尊重。

3. 中文文献在先,外文文献在后。若非中文文献,但所引文献的作者姓名用汉字书写,则按中文文献排序。中文文献用中文标点符号系统,英文文献用英文标点符号系统。作者姓名非汉字、非英文的文献,均排在英文文献之后,并将所引文献名译成汉语括注在文献名后。

4. 中文按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要特别注意姓氏中出现多音字的排序情况,如解、曾),外文按作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列。同一作者不同年份的文献按年份先后排列,同一作者同一年份的多个文献在年份后用 abc 标序。

5. 外文书名(含专著、论文集)和期刊名用斜体,每个实体词的首字母大写。

6. 外文论文名用正体,只大写首个单词的首个字母,其余非专名的单词全部小写。

7. 外文所有作者的姓和名(除中间名外)都须用完整形式,不用简缩形式。

8. 每条文献须顶格写,换行时中文文献前空两个汉字格,外文文献前空四个英文字母格。

9. 各类文献格式请依照下列示例。所引文献尽可能引首次发表的年份,转载、再版、新版请同时注明新的出版年份。

中文著作:【注意:专著、工具书类文献在文内引征时须标注当页页码或起止页码。】

朱德熙 1982 《语法讲义》,北京:商务印书馆。【注意:出版社前加注出版地。】

中文期刊论文:【注意:期刊论文文内引征时不标注起止页码。】

陆俭明 2014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定位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第 2 期。

中文论文集和工具书:【注意:工具书在文内引征时须标注当页页码或起止页码,论文集不必。】

刘正光主编 2011 《构式语法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谭学纯、濮侃、沈孟璎主编 2010 《汉语修辞格大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中文论文集析出论文:

毕永峨 2011 远指词词串在台湾口语中的词汇化与习语化,载吴福祥主编《汉语主观性与主观化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注意:回行空两字格。】

中文学位论文:【注意:含“学位两字。】

王丽娟 2009 从名词、动词看现代汉语普通话双音节的形态功能,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中文会议论文:【注意:主办地在前,举办时间在后。】

陆俭明 2009 从构式看语块,首届全国语言语块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9 5 1617 日)论文。【注意:回行空两字格。】

外文著作: (【 】内的蓝色文字为红色标示处的说明)

Goldberg, Adele E. 2006 Constructions at Work :The Nature of Generalization in Language.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唯一作者或第一作者:姓(last name)在先名(first name)在后,逗号隔开。出版社须加注出版地。】

Akmajian, Adrian, Richard Demers, Ann Farmer & Robert Harnish 2001 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5th edn).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第一作者姓在先名在后,用逗号分开;非第一作者名在先姓在后,名和姓之间无标点;每位作者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后一位作者姓名前用“&”与前一位作者的姓名分隔。】

Goldberg, Adele E. 1995 Constructions 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

Illinois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吴海波译《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年。【外文著作中译本的标注方式。】

外文期刊论文:

Alsina, Alex 1992 On the argument structure of causatives. Linguistic Inquiry 23(4): 517-555. 【期刊名后数字内容依次为: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外文论文集:

Barcelona, Antonio (ed.) 2000 Metaphor and Metonymy at the Crossroads.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论文集标示,括号后无标点。若为多名编者,用“(eds.)”。】

外文论文集析出论文:

Barðdal, Jóhanna 2004 The semantics of the impersonal construction in Icelandic, German and Faroese:

Beyond thematic roles. In Werner Abraham (ed.) Focus on Germanic Typology, 105-137. Berlin:

Akademie Verlag. 【论文作者姓在先名在后,后接年份和论文题目。论文集编者,名在先姓在后;标出所引论文在该论文集中的起止页码。若为多名编者,用“(eds.)”。】

外文学位论文:

Ross, John Robert 1967 Constraints on variables in syntax. Ph.D. dissertation,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Technology.【学位论文标题的格式、字号同一般论文;后注明博士学位论文或硕士学位论文及授予学位的单位。】

外文会议论文:

Pan, Haihua 1998 Thematic hierarchy, causative hierarchy, and Chinese resuttative verb compounds. Paper presented at LSHK Annual Research Forum’98, 5-6 December,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依次为:会议名称,会议日期,会议举办地。】

八、著作权

作者向本刊所投作品当为作者原创的且拥有完全著作权的研究成果。该作品未以任何形式发表过(学术报告、被中国知网收录但未正式刊用的学位论文除外)。

凡本刊发表的作品,相关的复制、汇编、改编、翻译、注释、编辑、出版发行、电子音像作品制作、网络传播等权利即视为由《语言教学与研究》编辑部自然获得,本刊编辑部可以向第三方转让和再授权。

作者除编选个人论文集或撰写著作外,以其他任何形式发表、出版该作品,均需经《语言教学与研究》编辑部同意或取得书面授权。

作者向本刊投稿,即视为同意此著作权声明。如有特殊要求,请在来稿时注明。

语言教学与研究编辑部

2022 2 28


本文评论

暂无相应记录!

首页<<1>>尾页共0页共0条记录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