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近年百本社会学好书第2波!历史+田野+理论,来自商务印书馆/薄荷实验/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11/11 10:34:32  阅读:255 发布者:

1. 社会运动,17682018

作者:[]查尔斯·蒂利、欧内斯托·卡斯塔涅达、莱斯莉·伍德 著

胡位钧

20228月版

这部著作相当于蒂利对其半个世纪研究工作的总结,它为后人探寻其学术品格和理论脉络提供了一份精神地图。在这部著作中,蒂利首次将其一生的研究主题归结为社会运动,即普通民众怎样、何时、何处、为什么针对政府当局、掌权者、竞争对手、敌人以及公众所反对的对象开展群体性的诉求伸张活动。

第四版由年轻学者在蒂利的框架下进行了重要更新。新的案例研究侧重于发生在墨西哥、西班牙和美国的社会运动,包括“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移民权利斗争等。

2. 信任与统治

[]查尔斯·蒂利 著

胡位钧

20211月版

信任网络由网状的人际联系构成,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成员共同承担着一些重大而长期的事业,比如结婚、抚育孩子、维护宗教信仰和长途贸易等。那么它是如何建立,又是为何运作的?面对政治掠夺者和贪婪的统治者,信任网络借助各种方式力图免遭政治控制。非政治性的信任网络是如何躲避政权、向政权妥协,或是寻求与政权建立联系的?本书通过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广泛比较,对上述行为的过程及后果进行了考察,描绘了信任网络和政权中心之间不同的关系类型,为民主化和去民主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阐释背景。

3. 身份、边界与社会联系

[]查尔斯·蒂利 著

谢岳

上海人民出版20211月版

在本书中,蒂利对社会过程进行了与众不同、一以贯之的阐述。社会生活是复杂的,但是本书启示我们,一旦你懂得如何去观察社会生活,那么它也就不是那么难懂的了。本书将个体之间的互动视为宏大社会过程的基本元素,以表现在个体的互动中是如何掺杂进身份元素的,社会边界是如何建立和转化的,以及持久的社会联系是如何累积起来的,并对不平等、身份、社会边界等重大问题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4. 部落时代:个体主义在后现代社会的衰落

[] 米歇尔·马费索利 著

许轶冰

2022

为了使社会学能更好地描述后现代社会,马费索利提出了“新部落主义”的概念。他认为,相比于现代、理性的社会,当代社会恰恰位于看似稀疏平常的日常生活表面之中,位于由个人组成的转瞬即逝的小部落之中,位于它们散发出的感性、温暖、亲密、强烈的生命本能之中。此时此地,重要的不再是“我”,而是抱团取暖、互助共生的“我们”。我们,因他人才得以存在。

5. 替罪羊

[] 勒内·基拉尔 著

冯寿农

2022

杀婴、投毒、天灾、瘟疫……这是中世纪作者笔下犹太人身上被烙印的罪名。他们是当时人们所集体憎恶的对象,是社会所敌视和驱逐的替罪羊。

从中世纪的犹太人集体迫害事件出发,勒内•基拉尔在本书中承继了自己先前著作提出的“模仿欲望理论”,紧紧追踪贯穿人类历史古今的一种重要现象——迫害。他认为,人的欲望不是源自自身,而是源自模仿他人;人们只是意欲他人所意欲的东西。凭借此理论,基拉尔解读了不同人类文明的各大神话传说,从字里行间发掘出了社会多数人对少数人实施集体迫害的种种模式:当社会出现危机时,在模仿欲望的驱动下,整个社会将矛头对准少数群体,通过消灭或者驱逐他们来消除危机。不论是远古神话还是人类历史,替罪羊的迫害牺牲一直是每个社会秩序的创建原则。

6. 数字社会学

[] 狄波拉·勒普顿 著

王明玉

2022

在步入数字时代的今天,社会学在揭示当代社会机制方面的领导地位似乎受到了威胁。对此,作者狄波拉·勒普顿作为数字社会学界多年的领军人物,以乐观但不失审慎的态度,在本书中详尽描述了数字社会学的种种新见解。本书不仅囊括了数字时代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群体、社会分层、家庭、性别、政治、身体、自我等等的影响,更囊括了数字时代对社会学研究本身及社会学所处的学界本身的无所不至的影响。因此,此书不仅是数字社会学的知识导引,更是在数字时代做学术的一本反思性导引。

7. 历史的逻辑:社会理论与社会转型

[] 小威廉·休厄尔 著

朱联璧 费滢

2021

小威廉·休厄尔以兼顾历史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的思考著称。《历史的逻辑》认为,只有把历史学家对时间性的复杂理解与社会学家深刻的理论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催生出令人满意的社会理论。在本书中,他透露了这种结合可能是怎样的形态,也展现了如此结合能为哪些议题提供指引,以及此举将如何影响历史学和社会学这两个不同的学科。本书于2008年荣获美国社会学学会理论分会杰出理论图书奖。

8. 社会理论二十讲

[]汉斯·约阿斯 []沃尔夫冈·克诺伯 著

郑作彧

2021

本书由作者多年在芝加哥大学、爱尔兰根-纽伦堡大学、柏林自由大学、哥廷根大学等美国及欧洲各大学教授社会学课程的讲稿整理成册,全面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法国、美国、英国的社会学领域的新进展,包括帕森斯的规范论功能主义、新功利主义、冲突社会学、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卢曼的功能论、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布迪厄的文化社会学、法国的反结构主义、女性主义社会理论、新实用主义等内容。

在本书中,作者不仅打破了社会学理论研究的“美国中心主义”视角,建立了一个更为全面的现代西方社会理论框架,而且还令中国读者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社会理论的发展及其丰富性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并对西方学者自身在社会理论解读视角方面的多样性有一个切身的体会。

9. 不受掌控

[]哈特穆特‧罗萨(Hartmut Rosa) 著

郑作彧 马欣

2022

不期而至的雪、偶然瞥见夕阳或听到一首老歌,带给我们的是感动、共鸣与惊喜。但这种感动通常是无法事先掌控的。在现代社会,科技的高速发展和全面数字化的浪潮却使人们觉得可以掌控一切。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成绩、公司要考核员工的工作量、国家要确保经济总量的增长……无处不在的掌控或提升逻辑与渴望共鸣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困在其中的普通人,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强烈的异化或内卷。

如何破解迷局?罗萨认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在掌控与不受掌控的交互作用中展开的,绝对的掌控或“躺平”无法为自己带来共鸣与激情。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保持掌控与放手之间的平衡、破除数字迷信、激发共鸣能力,才能拥抱一个幸福的人生。

10. 社会学的知识

[] 帕特里克·瓦蒂尔 著  王赟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

《社会学的知识》是德法社会学传统融合之后产生的一本重要著作。作者区分了社会学理论的两种基本立场:一种立场认为,社会学应建立在与现实生活的断裂之上,另一种则认为应建立在二者的联系之上。作者指出,断裂说并不建立在理性分析之上,而只是套用理性主义外壳的时代情绪。正是因为现实世界和科学共享同样的基底知识,并且在两种知识间有相互塑造的能动作用,社会和社会学才同时可能。这既意味着反对无视现实的专家主义,又意味着反对另一个极端上的不可知论。由此,本书探讨了理解、信任等诸多重要的社会学议题。

商务印书馆

推荐近年社会学好书

1.重建中国社会学:40位社会学家口述实录(19792019

编者周晓虹

出版日期20215

通过访谈自中国社会学恢复与重建以来成长起来的40位华人社会学家——例如苏国勋、周晓虹、边燕杰、赵鼎新、周雪光、林南、谢宇、叶启政等人,探索中国社会学40年来的重建之路、本土化方向、对中国社会变迁及改革开放的认识等。在中国社会学恢复与重建40周年之际,本选题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学及整个社会科学快速发展、整体提高的最好证实,将对中国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年轻一代的社会学的想象力和学术水平的提升、大众对社会学的理解产生重要的影响。

2.中国人的社会信任:关系向度上的考察

作者:翟学伟

出版时间:2022

20世纪50年代以降,尤其是70年代以来,“信任”研究逐渐成为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议题。如何理解“信任”、设定信任,国学与不同学科均有过各式各样的定义、分类及相关讨论。本书立足于作者多年积累的“关系”研究所建立的“关系向度理论”,对中国社会信任的发生与运行轨迹进行了理论性的、历史性的和现实性的探索。读者可以从中看出中国社会信任从传统到现代的历史脉络及运行特点。

3.工人阶级劳动传统的形成:洛阳矿山机器厂口述实录:19532019

编者:陆远  黄菡  周晓虹

出版时间:2022

1953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在苏联援建的156项大型项目基础上,新中国的工业化拉开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帷幕。洛阳涧西区成为新中国重点建设的大型工业基地之一,包括第一拖拉机厂在内的7项重点工程落户这里。一时间来自上海、东北、北京、河南等全国各地的数万名工程技术人员、干部和工人,挈妇将雏,义无反顾地奔赴涧西,参加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

4.独立与归属:民国新女性的精神史

作者:杭苏红

出版时间:20224

“新女性”的命运是中国现代化历程的一个重要缩影,她们身上的精神性追求及其内在困境,能最真切地反映中国现代人格重塑过程中的张力与缺失。本书以“离家”作为新女性生命史与精神史的起点;离家在开启她们追求独立之路的同时,亦使得“归属感”问题始终如影随形。独立与归属这两方面的紧张关系在此后的“学潮”“爱情”“革命”以及“物质”等历史环节中都有充分体现。在这—过程中,亦可感受到现代人格内在的主观性倾向,及其得以形成的复杂的社会历史情境。而“革命”与“物质”作为两种典型的选择,在展示新女性群体某种现实出路的同时,亦以新的方式使“独立与归属"的结构走向了“一端”。

5.双重时间体系:一个滇缅边境社会的历史与人类学研究

作者:杨清媚

出版时间:20218

本书是基于西双版纳田野的一项历史人类学研究。“双重时间体系”指的是该地区社会由于历史上长期受缅甸和中原文化的双重影响,形成了一种二者并接的文化精神。这种文化精神表现为双重仪式周期交叠而成的社会节奏。从明代以来中华帝国对边疆地带的多重封建是“双重时间体系”形成的主要原因。该书回应了基于民族主义和认同政治对中国边疆民族问题的指摘。诸如版纳这类社会是多重文明关系的结果,这种情况在中国边疆广泛存在。中国历来的边疆治理都充分宽容文化混杂的特点,其制度核心精神恰恰是为边疆提供文化与社会发展的空间。

6.源流:历史社会学的思想谱系

作者:孟庆延

出版时间:20226

近年来,社会科学研究的历史转向,引发了围绕历史社会学的学科属性、问题意识、方法论自觉等层面的诸多讨论。本书从历史社会学的理论传统、问题意识与方法路径层面,对历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研究方法、与历史学的关系展开了详细讨论;同时,本书将当前围绕历史社会学的诸多争论置于经典社会学研究的学术史脉络中,并结合一系列经验研究进行论述。本书认为,历史社会学并非分支社会学,而是一种正在复兴的、具有总体问题关切的研究传统。本书对经典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传统的再发掘,揭示了通过重返经典思想资源进一步激活中国历史社会学研究的可能性。

7.传承与断裂:剧变中的中国社会学与社会学家

作者:陆远

出版时间:2019

本书是目前学术界为数不多的对20世纪中叶中国社会学发展史进行深度书写的学术史研究,也是一项探索学者与社会、学术与变迁、知识与权力互动关系的知识社会学研究。旨在通过对上述时间段内中国社会学家个人经历和社会学学科变迁发展历史进程的描述,加深我们对社会学中国化特征的理解,从而为中国社会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8.被束缚的过去:记忆伦理中的个人与社会

作者:刘亚秋

出版时间:20213

《被束缚的过去:记忆伦理中的个人与社会》从社会学角度对记忆伦理问题进行系统书写。它对社会记忆研究范式有所反思,提出“记忆的微光”和“延迟的弥补”两个概念,分别对应着个体记忆的被压抑状态及其解放途径、社会提升个体的家庭记忆伦理,深度描画了记忆伦理中的个人和社会间关系这一社会学的经典命题。本书在实践层面关涉道德共同体的构建:个体得以安所遂生,社会获得和谐顺遂。

9.历史社会学的技艺

郭台辉  李钧鹏  编著

出版时间:2022

本书挑选了英美世界原创性强、知名度高的18位历史社会科学家,据于各自个性化的学术成长道路和研究领域,致力于回答一个问题:社会科学家如何对待历史研究?面临哪些争论?18篇访谈主要采取面对面的、半结构化的学术交流方式,每一篇基本由三部分组成:回顾各自独特的学术背景、师徒传承、研究轨迹与知识结构,了解其转向历史的过程;以扎实的文献为基础,反思社会科学转向历史的传统与现状,旨在了解几十年来持久争议的诸多理论与方法论问题;在各自耕耘的研究领域推动社会科学转向历史,展示该转向的历时性与共时性差异。

10. 巨变时代的社会理论:名家访谈录

郭忠华编著

出版时间:20224

当今世界的时代巨变已成为基本共识。从大变局的繁杂现象中提炼出理论,以达到对巨变时代的理性认识,是社会科学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书旨在以对谈的形式展现吉登斯、基恩等当代著名思想家对于巨变时代的理解。在追踪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等经典思想家关于现代性思想的论述基础上,重点从政治和社会两个角度勾勒了巨变时代的基本面貌,内容涵盖民族国家、文明社会、公民身份、民主理论、福利制度等政治学基本主题。且在此基础上,对巨变时代的未来发展做出了展望,并对相关方法论问题做出了说明。      

11.论文明社会史

亚当·弗格森 著;康子兴 译

出版日期:202112月   

《论文明社会史》描述了社会演化的过程。如果说社会演化通过法律和有序政府带来了安全的自由,那么它也带来了邪恶,具有动摇这一成就之基础的危险。在此过程中,许多美丽、富有价值的事物,比如原初技艺粗野的活力,便不可修复地丧失了。社会的进步并不意味着幸福的增加,弗格森同意赫尔德的观点,认为每个时代都有其重心。  

12.社会形态学

莫里斯·哈布瓦赫 著;王迪 译

出版日期202112

从涂尔干对“社会形态学”的定义出发,本书作者哈布瓦赫认为,社会形态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社会形态学分为宗教、政治和经济形态学;狭义社会形态学,即人口科学,应从空间环境和人口的自然运动两方面加以研究。社会形态学在哈布瓦赫学术思想中占据重要位置,贯穿其学术生涯的始终。《社会形态学》一书对国内学者更完整地了解和研究哈布瓦赫的学说具有重要意义。

13.论哲学术语

滕尼斯 著;张巍卓

出版日期:202112

《论哲学术语》是德国社会学奠基人滕尼斯的代表作。滕尼斯本人极其看重这本书,他曾言本书所探讨的是他“唯一耿耿于怀的哲学问题”,本书是“哲学社会学的奠基之作”,是“《共同体与社会》诞下的女儿”。因此可以将《论哲学术语》视作滕尼斯思想的导引文本。

14.个体与国家

赫伯特·斯宾塞 著;林斯澄 译

出版日期:202112

《个体与国家》是斯宾塞对英国政治理论和政治实践中国家兴起问题做出的回应,他一方面认识到国家兴起的社会根源以及国际局势使然,但另一方面他也秉承19世纪以来的自由主义精神,主张个体权利的不可侵犯性,以此来抵制国家对私人和社会领域的干预。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薄荷实验

推荐近年社会学好书

1.寻找门卫:一个隐蔽的社交世界

彼得·比尔曼 著

王佳鹏

20225

为什么门卫这份工作既容易获得又难以获得?为什么门卫既显得整天忙碌不堪又显得无所事事?门卫对住户的了解远远超过住户对他们的了解。门卫知道住户吃什么食物,看什么电影,和谁在一起。虽然门卫对住户的生活十分熟悉,但他们之间的社会距离却十分遥远。结合观察、采访和调查信息,本书提供了关于门卫的职业角色、大厅动态以及门卫和住户之间极为重要的社会交往的世俗特征的深刻而持久的民族志书写。身为社会学家的比尔曼讨论了门卫如何在安全和监视角色之外履行各种职责。他认为,门卫也是敏锐的管理者,他们必须巧妙地协调社会动态,这是在大型建筑物中生活不可避免的结果,包括策略性地平衡权力和服务意识,以及处理争议。

2.亲密的分离:当代日本的独立浪漫史

艾莉森·阿列克西 著

彭馨妍 徐翔宁

即将出版

理想的亲密关系是人们永恒的讨论话题。如何保持亲密而不变得令人窒息?如何在传统模式不再可行之际,建立有爱、相互扶持的关系?怎样的亲密模式对于个体、婚姻和家庭,甚至社会最为有利?在无法忍受之时,人们又如何下定决心结束一段关系?

本研究聚焦于个人生活和家庭变迁中的一个阶段——离婚,它涉及如何建立并保持“好”的关系,也涉及分离带来的风险和机遇。而在这些讨论中,每个词都值得更严肃的思考。作为一部当代日本的情感民族志,本书收集了离婚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私人故事,探索个人、法律、社会及经济结构等多个方向在浪漫关系上的交汇,同时也更广泛地表达了当代人对爱情和婚姻的看法。

3.不安之街:财富的焦虑

瑞秋·谢尔曼 著

黄炎宁

20225

社会学家瑞秋·谢尔曼通过与五十位新纽约客深入交谈,引出了访谈对象们对工作和生产力、育儿方式等方面的想法,追问了他们对于努力创造财富的价值观。谢尔曼认为,“好”和“坏”富人之间的道德区别深刻地影响着社会文化。本书不仅探讨了财富的真实一面,还揭示了极端的不平等是如何在我们其他人看来是普通和可以接受的。

4.生命使用手册:法桑论生命人类学

迪杰·法桑 著

边和

20224

本书是著名人类学家、哲学家迪杰·法桑教授在法兰克福关于生命伦理的系列演讲集。在社会不平等现象日益严重的当下,迪杰·法桑教授论述了人类生命价值的问题,对生命伦理进行了综述和反思。本书通过在三大洲进行的研究,并与维特根斯坦、本雅明和福柯进行批判性对话,以敏锐的哲学洞察力、生动的人类学细节为基础,以物质和经验、生命和生活的双重表现形式来思考生命,揭示了我们对待人的生命所涉及的道德过程,从而调和了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方法。

5.风险的接受:社会科学的视角

玛丽·道格拉斯 著

熊畅

20226

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但对“风险”,我们仍知之甚少。某些风险被人们广泛认知和重视,而其他风险却被忽略。著名人类学家玛丽·道格拉斯深入社会内部,从人们的日常对话、采取的预防措施以及编造的借口中掇拾出常识性的风险观。通过比较不同社会感知、归因风险的差异,解释了道德、政治等因素如何形塑风险,达成社会整合。她对当时的经济学、科学与心理学进行了批判,认为鼓吹现代风险识别的技术中立性,实则撼动了风险作为理解和处理危险事物方式的存在本身。

6.金钱的社会意义:私房钱、工资、救济金等货币

维维安娜·泽利泽 著

姚泽麟 等译

20218

钱就是钱——大多数普通人就是这么认为的。确实,在一般观念中,金钱是一项没有感情的工具,它将社会关系简化为冷漠疏离的金钱关系。著名的社会科学家泽利泽质疑这种假设,她在本书中说明了人们如何自创货币的形式,以及人们如何透过使市场理论家困惑的方法,设定金钱的用途,将各种金钱形式与亲友关系网路融合,并终极改变了人们花钱与存钱的过程。

7.人行道王国

[]米切尔·邓奈尔 著 奥维·卡特  摄影

马景超 王一凡 刘冉

20193

人行道的秩序、安全来自何处?怎样的人行道,才能维系个体的尊严,让人们拥有更好的城市生活?本书关注在纽约街头谋生的边缘群体。他们在街上摆摊、睡觉、捡垃圾,游走在法律边缘,看似制造了混乱和威胁。但社会学家米切尔通过长达5年的参与式观察,深入街头人的生命世界,解释了人行道生活的社会结构和日常互动的逻辑。他提出,在街头谋生的人,实则借由在人行道上创造性地寻求生存空间,生成了一套非正式社会控制体系,维系着人行道的秩序和安全;而他们也得以“诚实谋生”,扭转自己的人生。米切尔提醒城市治理者,以及任何一位想要理解城市复杂生活的人,非正式经济和社会生活有巨大的、无可替代的价值,同时也不必然在审美上令人不悦。这有助于我们反思社会治理的局限,和城市生活更人性化的可能。

8.末日松茸:资本主义废墟上的生活可能

罗安清

张晓佳

20207

日本美食家、资本主义商人、老挝丛林战士、工业林、中国牧羊人、芬兰乡村向导……作者跟随一条鲜为人知的商品供应链,一步步呈现珍稀松茸的“身份转译”。在这个过程中,一个更为宏观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在迈进“人类世”的此刻,不强调发展与进步的社会是什么模样? 人类是否能与各物种保有互不和谐、但又无须掠夺的和平共存?

9.培养好孩子:道德与儿童发展

许晶

祝宇清

20215

美国心理人类学协会2013年度G. Condon Prize奖。

“讲公平”?“拉关系”?“学表现”?来自一所中产幼儿园的道德发展观察,聚焦儿童日常生活与社会伦理变迁之关联。《培养好孩子》一书中基于作者2011年至2012年在H市一家私立幼儿园对1202~6岁儿童的实地研究,运用人类学民族志观察和心理学实验,从道德领域的三个维度研究了儿童的道德习得过程,展现了儿童与育儿者、儿童世界文化和成人世界文化之间的张力,描绘了中国社会化的信念和方法如何对道德世界建设形成影响。该书不仅实现了研究方法和学科的融合与跨越,揭示了对话和辩论的相互作用,也是对既有儿童道德教育研究的重要补充。对每个教育工作者而言,该书都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发意义。

10.病毒博物馆:中国观鸟者、病毒猎人和生命边界上的健康哨兵

[]弗雷德里克·凯克 著

钱楚

20211

我们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在过去二十年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国的家禽数量从1300万增至130亿,几乎增长了1000倍。野生动物数量越来越少,遗传基因愈发一致的家畜数量越来越多,这就增加了大流行病病原体传播的机会。

本书聚焦于非典和禽流疫情之后,东亚地区针对跨物种传染病所做的防范研究。法国哲学史学家、人类学家弗雷德里克·凯克基于在香港大学巴斯德研究中心的长期田野,观察并追访了微生物学家、兽医和鸟类学家们的工作,从中总结出和公共卫生措施并行的防疫策略,提醒人们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病原体传播与人类社会的关联、不同学科关于动物传染病的理解和意见有何不同等等。他尤其讨论了专家们如何转换视角,从鸟类甚至病毒的眼光来解读世界、帮助防疫。  

考虑到“双11”是各位读者入手新书的时候,社会学理论大缸联合十大出版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中信出版社、译林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社科文献出版社群·学品牌、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华东师大出版社·薄荷实验,共同发布各社近年的优秀社会学著作,合计100本左右。

这些社会学好书有五个特点:

第一,以近两三年的优秀作品为主。

第二,既包括引进的海外名著(如戈夫曼的《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也包括本土学者的原创作品。

第三,既包括纪实文体,也包括专业名著,更有尝试跨越两类文体的作品(如严飞老师的新书《悬浮》)

第四,涉及主题广泛,包括理论、性别、职场、媒介、教育等

第五,均由各出版社自行推荐和精选。

鉴于公众号推送篇幅,以上为第二波推荐书单。

转自:“社会学苑”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