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黑人离散研究扛鼎之作 | 保罗·吉尔罗伊《黑色大西洋》出版

2022/11/1 10:53:52  阅读:232 发布者:

著名黑人理论家&伯明翰学派代表 保罗·吉尔罗伊

挑战白人种族话语、为黑人文化正名的里程碑之作

书名:黑色大西洋:现代性与双重意识

著译者:[]保罗·吉尔罗伊 著 沈若然 译

定价:88.00

出版时间:2022.9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字数:250千字

页数:377

以多元视角对抗单一种族话语,挑战黑白分明的现代性叙事

《黑色大西洋》是国际著名种族理论家保罗·吉尔罗伊的经典作品,也是重塑了黑人文化研究领域的里程碑之作。作者充分运用和发展“黑色大西洋”概念,将其作为一个历史场域、一个分析单位、一种理论视角,追溯了黑人在非洲、美洲和欧洲间的迁移过程,深入分析了黑人离散对黑人文化自身以及西方现代性的影响,将黑人从现代性话语的边缘挪至中心。

吉尔罗伊认为,无论是在奴隶制还是后奴隶制时期,黑人都不是无力的受害者,他们有自身的能动性和完整的思想文化史。大西洋内的离散之旅,赋予了黑人文化不同于其源头的特性,它不完全从属于非洲或西方,但又融合了非洲和西方,以此种二元化、双重性的方式,黑人成为西方现代性独特的建构者,其经济、政治、文化实践也是现代历史及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译者后记

保罗·吉尔罗伊1956 年出生于伦敦东部,来自一个特殊的黑白混血家庭。他的母亲贝丽尔·吉尔罗伊是出生在英属圭亚那的黑人,1951 年来到英国,在伦敦大学求学,并在1954 年与帕特里克·吉尔罗伊结婚,二人的婚姻是英国战后最早的跨种族婚姻之一。尽管是个土生土长的英国人,但由于20 世纪50 年代英国的种族歧视还很盛行,黑肤色仍让童年的吉尔罗伊饱受歧视之苦, 影响到了他的成长。年幼的吉尔罗伊曾多次在街头被一些白人攻击、辱骂,甚至在和白人父亲出去散步时被警察询问二人的关系。这样的切身经历使得吉尔罗伊很小就对种族问题极为关注,在日后的学术工作中他试图通过种族研究理论化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并改变现实的种族政治。

在吉尔罗伊即将大学毕业时,他不确定自己接下来要干什么。某天他在一家书店看到了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出版的《通过仪式抵抗》(Resistance Through Rituals),该书不同于一般的学术作品,体现出极强的现实关怀和政治性,深深地吸引了吉尔罗伊,他决定去伯明翰继续学习。1978 年吉尔罗伊正式开始在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攻读博士学位,成了斯图亚特·霍尔的学生,并走上了研究种族问题的学术之路。在当代文化研究中心,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十分平等,学生的自主性非常强,他们自发形成研究各种问题的小组,一起阅读文献、讨论问题并集体合作完成作品。从1972 年左右开始,中心陆续形成了文化与社会研究小组、媒体研究小组、亚文化研究小组等。但吉尔罗伊进入伯明翰大学学习时,中心尚未成立专门研究种族问题的小组,因此吉尔罗伊与同学鲍勃·芬得利(Bob Findlay )在1978 年共同创办了“种族与政治”小组,主要关注现代英国社会

1985 年吉尔罗伊开始了作为一名大学老师的职业生涯。有趣的是,尽管他后来成了国际知名的学者和教授,他却多次表示年轻时从未想过能获得大学的教职,因为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他曾多次被应聘的大学拒绝,这或许是因为他的黑人身份和英国的制度性种族歧视(institutional racism),或许是因为他研究的课题在当时属于冷门,不被重视。总之,这个挫败的过程曾让他十分沮丧,他最终认为自己能在大学里教书的事实本身就代表了英国大学教育体制的衰落,并且和英国黑人进行的反歧视运动不无关系。吉尔罗伊先是在伦敦南岸大学教书,1989 年转到埃塞克斯大学。同时他还在19881991年间为《新音乐快递》(New Musical Express )和《火线》(Wire )音乐杂志定期写乐评。1991 年他加入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并在1995 年成为文化研究和社会学教授。1999 年吉尔罗伊到美国耶鲁大学担任非裔美国人研究和社会学教授,2005 年又回到英国,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担任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理论讲座教授,也是这个席位的首个持有者。2012 年他加入伦敦国王学院英文系担任英美文学教授,2019年他再次转到伦敦大学学院担任人文科学教授,并且是种族与种族主义研究中心创始主任。

保罗·吉尔罗伊最有影响力的著作就是这本1993 年出版的《黑色大西洋:现代性与双重意识》,它被认为是种族研究和非洲离散群体研究领域最深刻的尝试之一。在书中,吉尔罗伊通过对W. E. B. 杜波依斯、理查德·赖特等重要黑人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讨论以及对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的重新阐释,展现出西方黑人的独特经验与现代性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从奴隶的视角出发对哈贝马斯等人的现代性理论进行了批判和重构。

很明显,吉尔罗伊反对一种本质化的种族、民族身份的概念,关注散居到西半球的黑人变化的思想和身份认同。他认为,文化史学家在对现代世界的讨论中可以把大西洋看作一个独立、复杂的分析单位,并用它来产生一种跨国和跨文化的视角,可以将“黑色大西洋”的概念作为把不同黑人群体联系起来的去地域化、多元和反民族主义的基础。在吉尔罗伊看来,现代黑人政治文化太过关注身份和固定根源之间的关系,忽视了黑人知识分子的身份形成是个变化、反思的过程,是一种变化的同一,更适合用路径而非根源的概念来研究。

 

中文版序

前言

第一章 作为一种现代性的反文化的黑色大西洋

第二章 男主人、女主人、奴隶和现代性的二律背反

第三章 “奴役中诞生的珍珠”:黑人音乐和本真性的政治

第四章 “鼓舞疲惫的旅客”:W. E. B. 杜波依斯、德国和(非)定居的政治

第五章 “没有眼泪的慰藉”:理查德·赖特、法国以及共同体的矛盾

第六章 “不是一个能传下去的故事”:鲜活记忆与奴隶崇高

注释

致谢

索引

译者后记

作者简介

保罗·吉尔罗伊(Paul Gilroy1956— ),英国著名黑人理论家、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国际人文社科领域重量级奖项霍尔贝格奖获得者。吉尔罗伊1986年在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CCCS)取得博士学位,是斯图亚特·霍尔的得意门生,也被认为是霍尔之后最重要的种族理论家之一。曾任耶鲁大学非裔美国人研究系系主任,现为伦敦大学学院教授、种族与种族主义研究中心主任。著有《大英帝国没有黑人》《阵营之间》《帝国之后》等。

本文资料由上海书店出版社提供,经授权发布,感谢!

转自:“书斋里外”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