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School思库丨《义和团运动的起源》再版上市

2022/10/20 17:03:39  阅读:231 发布者:

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事件比义和团运动更广为人知。对北京公使馆的戏剧性包围,在1900年夏天吸引了整个世界的注意力,它为当时报刊耸人听闻的新闻以及半个世纪后的好莱坞编剧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义和团之所以重要,不只是因为它不同寻常地吸引了国际关注,更为重要的是,它是普通中国农民起来把他们所憎恨的外国人和外国事物赶出中国的一个引人注目的例证。它是中国群众性的民族主义兴起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

尽管大多数人都知道义和团运动,但人们对它的了解仍很有限。首先,义和团成员并不是拳师。第二个常见的对义和团的误解与“义和团叛乱”这种说法有关。这种说法实际上用词不当,因为义和团运动从未造清朝统治及清王朝的反。义和团运动问题上的混乱不只是一个普遍的概念误解问题。在义和团运动的学术研究中存在着引人注目的分歧。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任何重大的事件像它这样拥有如此众多的各家之说。

「思库」“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精选版”新书——《义和团运动的起源》,由著名汉学家周锡瑞所著,甫一出版,即引起国际学界的高度关注,一直是研究义和团运动的权威著作。周锡瑞在他的这部代表作中,凭借其深厚的学术素养和扎实的研究功底,向读者展现了不同于以往的,对义和团运动独具特色的理解。

作者: []周锡瑞

译者: 张俊义 王栋

ISBN: 9787214248305

定价: 98.00

获国际学界高度关注

本书是“海外中国研究丛书”里的一部经典著作。原著出版后荣获美国的中国学研究最高奖项——费正清奖、列文森奖。2005年引进出版后,收获了国内学界的肯定和读者的好评。

本书亮点

义和团运动究竟是一场什么运动?

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的伟大群众运动,还是一场由意识落后、封建迷信的小农发起的民众运动?

它缓和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危机,还是阻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义和团运动研究领域标杆人物、中国叶姓家族“洋女婿”,如何认识这场运动?

“在我个人对义和团运动的研究过程中,我所感兴趣的是如何尽量客观地理解运动的源流、时代背景、发生的原因以及运动发展的逻辑性。”

1

确立研究新起点——打破史学界对“起源偶像”的职业迷恋

了解义和团运动的起源对理解义和团运动必不可少,然而,用以解释义和团运动的现象则并不充分,不应将目光盯在历史学家所发现的“最遥远的过去”上。

2

论述义和团运动的“基因”

客观分析鲁西南民间文化风俗、地方政治经济状况,从社会文化信仰冲突层面探究义和团运动。

3

一本公正与理性的著作

通过大量当事人的口述资料、当时的奏章、上谕、小官员和传教士的回忆录,结合浩瀚的历史档案和最新挖掘的史料,重建历史场景,颠覆学界“组织源流”说论断。

作者简介

周锡瑞

Joseph W. Esherick

当今美国研究中国近现代史领域久负盛名的学者,曾师从费正清、列文森和魏斐德。其代表作《义和团运动的起源》甫一出版,立即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重视,在中美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一书先后获得美国历史学会的费正清奖和亚洲研究协会的列文森奖。

媒体评论

这是过去十年中国历史研究中最鼓舞人心的学术著作之一。它对研究、分析和解释设定了高标准。而且,在未来的许多年里,它将不仅是义和团运动的权威著作,而且是一个谨慎、令人信服但具有显著修正主义历史的典范。

——《美国历史评论》

这是一本非常有研究意义的书……我们不仅第一次了解了中国(和义和团)的故事,还对19世纪最后几年外国列强、传教士和中国朝廷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复杂的认识。

——《国际历史评论》

这是中国省史的一个很好的例子,也是对辛亥革命背后一些问题的及时反思。

——《历史》

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修正主义的叙述,提供了目前在西方最令人满意的关于义和团现象的本质的见解。

——《泰晤士高等教育》

精彩摘录

顾名思义,本书的主题是义和团运动的起源。在研究重点由组织源流转向对民间文化习俗及区域政治经济的过程中,我遵循了西方学者研究社会运动的方法。义和团运动是一次社会运动,它的参加者是华北成千上万的农民、手工工人以及其他社会各阶层人士。它在极为短促的时间内爆发,然后冲击到华北两大城市——北京和天津。对待义和团运动也像对待其他所有的社会运动及历史事件一样,我们面临着以下几个最基本的问题:如何解释义和团发生的地点、时间和形式。

第一个问题,义和团运动为什么首先出现在鲁西? 如果将义和团运动看成是反洋排外运动,那么它好像应该发生在受帝国主义影响较深的地区。从全国来看,广东及江南地区受帝国主义经济冲击比山东严重得多,从山东一省出发,胶东和烟台一带又较其他地区严重。为回答这个问题,我对19世纪末山东地方的社会经济和社会结构做了比较详细的研究分析,从中可以看到鲁西地区在下面几个关键方面表现突出:贫穷,商业化程度低,对自然灾害反应敏感,士绅阶层弱小,习武之风盛行。对鲁西地区做了进一步划分之后,我又发现鲁西南与鲁西北地区之间的重要差别。鲁西南社会结构中存在着一个牢固的乡村地主阶层,村社内部凝聚力强。这一社会结构的形成与抵御当地活动猖狂的盗匪活动有紧密联系。对比之下,鲁西北社会比较开放,相对平均,这与该地区经常遭受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口流动有密切关系。它们区域性的差别有助于说明在义和团起源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鲁西南大刀会与鲁西北神拳的不同。鲁西南大刀会由乡村财主把持,其组织严密,活动不公开,与其所在地区存在的牢固地主阶层及比较封闭的社会形态极相吻合。而鲁西北神拳表现了相反的性格,他们的仪式公开,易学易练,教拳的师傅常见从外村请来,说明拳众对其领导并不苛求。以上仅是概述,读者在仔细阅读第四章与第八章之后,对这个问题会有更详尽的了解。

第二个问题即时间问题。19世纪90年代中国所面临的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即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中国所带来的危机。中日甲午战争特别是德国攫取胶州湾之后,危机加剧起来。这一局势在山东的具体反映是社会上不断出现的民教冲突。教民依仗帝国主义撑腰,欺压周围百姓,是引起冲突的直接导火索。

第三个问题即形式问题,为什么这次反洋排外运动采取了义和团这种形式? 部分问题可以从上述大刀会与神拳所反映的鲁西南和鲁西北的社会结构中找到答案。但社会结构并不能完全解释这一问题。从理论上讲,我们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探讨稳定的社会结构与变动的历史运动之间的关系。社会结构的存在并非一日,从历史角度观察,它含有相当的稳定因素。而社会运动,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常常采取突变的形式,是历史变化的一种。因此,解释义和团运动,实际上是在解释历史的变化过程。这也是本书在理论上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即在稳定的社会结构和剧烈的历史变迁中,寻找到内在的合理的理论联系。

解答历史变化的通常说法都是首先指出外来因素,即存在于社会结构之外的事实——如自然灾害、战争、外国入侵等等。这些事实固然重要,因为它们的冲击的确引起了社会结构的某些变化。例如,19世纪末的中国,由于帝国主义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传教士)渗透,传统的社会体系发生了动摇,义和团运动爆发。这只解释了问题的一个方面,即帝国主义这一外来因素在社会运动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但问题的另一方面,为什么华北农民采用了义和团这种形式来对抗,却没有满意的回答。

转自:初见好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