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印欧语系包括哪些语言?

2022/10/8 16:23:32  阅读:1002 发布者:

两河文明三千年

[]乔治·鲁(Georges Roux) 著

李海峰、陈艳丽 译

20223月出版/148.00

ISBN978-7-5711-1232-5

印欧语系是一个十分庞大的语系,其所包含的语言现在被许多相隔甚远的国家使用,如美国、印度、斯堪的纳维亚(Scandinavia)以及西班牙。所有的现代印欧语(除去巴斯克语[Basque]、芬兰语[Finnish]、匈牙利语[Hungarian])、亚美尼亚语(Armenian)、波斯语和一些印度方言,以及古代的赫梯语、梵文、希腊语、拉丁语和一些其他语言都属于这一语系。尽管有一些明显的不同,但很容易看出这些语言有非常密切的内部联系,通常认为它们来源于一个没有留下书写材料痕迹的“共同印欧语”(Common Indo-European Language)。而且,通过对词汇的比较研究,学者们认为所有使用印欧语系的民族,其最初的生活方式和习俗都十分相似:本质上是游牧民,养马技术娴熟,从事间歇性的农业生产,了解车轮、船以及金属工艺,以家庭或部落为单位,崇拜拟人化的神,服从于军事贵族首领的统治。最后,从早期历史时期语言地区分布的情况来推测,印欧语系在发展为许多分支之前的发源地应该在波罗的海(Baltic)和黑海之间,也许位于俄罗斯南部的平原地带。但是,当人们试图将在东欧留下痕迹的各种铜石并用文化与印欧语系民族进行联系时,就会遇到困难,因为书写直到很晚时期才出现在这些地区,而且不能进行精确的识别。但无论如何,这些“黑海”文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在墓葬中都出土了石质或铜质战斧,大部分历史学家都认为“战斧武士”(Battle-Axe Warriors)最能代表“最初的”印欧人种。这些考量清楚地表明,接下来对印欧民族迁徙运动的重建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推测的领域,应该保持相对的谨慎。

第一次印欧民族的迁徙形式多样,在不同时间到达了不同的国家,行动当然也十分缓慢,用了数十年甚至几个世纪来完成。就目前所能确定的范围而言,他们开始于公元前3千纪末期,以俄罗斯南部的“家乡”为中心向四周迁徙。在欧洲,“战斧武士”沿着伏尔加河(Volga)向北迁徙,横跨波兰和德国的开阔平原向西迁徙。在公元前1600年时,他们已经到达了丹麦(Denmark)和莱茵河峡谷,在那里同可能发源于西班牙的另一个民族“宽口陶器人”(BeakerFolk,因他们使用大的、宽口的喝水容器而得名),进行了融合。他们产生的文明被一些学者视作是繁荣于公元前20世纪末期欧洲中部地区的凯尔特(Celtic)文明的前身(从而形成了语言学上的印欧语系)。但通常并不认为是“战斧武士”将金属传入了欧洲,虽然他们的确加速了金属的扩散。在他们到来之前,和平的商人和工匠早已从高加索或安纳托利亚地区出发,通过多瑙河河谷或地中海将铜传入了这些地区。因此,在一个仍处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大陆上,有金属文化的古老岛屿,尤其是巴尔干半岛、匈牙利、西班牙、希腊和克里特。最后两个国家对我们而言尤为有趣,因为它们同爱琴海(Aegean)的诸多国家、埃及以及西亚之间已经形成了密切的联系。

希腊的第一个青铜时代文化,即早期赫拉迪克(Helladic)文化似乎是由来自安纳托利亚的移民在公元前3千纪之初建立,并且受益于同小亚细亚、基克拉迪群岛(Cyclades)以及克里特密切的商业交流。然而大约在公元前1900,希腊半岛经历了大规模的入侵,导致其建筑、丧葬习俗以及制陶方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大型城镇在小村庄的废墟上修建;一种灰色的、轮制的陶器代替了先前的黑色的、手工制成的陶器,这些新移民死后的随葬品中有大量的青铜武器,有时还会有战斧,这似乎都暗示着中期赫拉迪克文化是由印欧民族引入的。紧随其后的后期赫拉迪克文化和迈锡尼文化从许多方面显示了它们源于中期赫拉迪克文化的内部发展。从迈锡尼人(Mycenaeans)使用的一种印欧语系方言,实际上是希腊语———被文特里斯(Ventris)对线性文字B(Linear B)的释读所证明———人们可以合理地推测出印欧语系移民大约在公元前18世纪初到达了希腊半岛,也就是汉穆拉比统治巴比伦的时间。

当希腊处于被征服和重组的时候,克里特岛则产生了辉煌的米诺斯文明(Minoan)。克里特是埃及和亚洲影响的交会地,事实上,它的文明发展是由早期与埃及的接触而激发的,本地的青铜产业则起源于安纳托利亚高原。早期米诺斯文明(?公元前2500—公元前1850)的圆顶墓和双面斧护身符,让人回想起两河流域发现的相似但更加古老的史前时代的纪念碑和古物。然而这一混合的最终结果便是其具有极其原始和惊人的“西欧”特征。如果在克诺索斯(Cnossos)、马利亚(Mallia)和菲斯托斯(Phaistos)的宫殿设计与同一时期在马瑞的宫殿设计相似的话,它们的建筑和装饰也并不比卵形“卡马瑞斯”(Kamares)陶器更归功于外国艺术。米诺斯的象形文字和写在泥板上的线性文字A(LinearA)———目前都还没有被破解———也不是起源于外国。米诺斯文化中期(公元前1850—公元前1550)相当于埃及的中王国时期、巴比伦第一王朝时期,在这一时期克里特给予的大于它得到的:它向爱琴海和东地中海诸多国家输出它所生产的物品,帮助希腊大陆年轻的迈锡尼文明逐渐成熟。然而在公元前1450,米诺斯文明被社会和()政治动荡残酷地摧毁,而这种动荡的性质尚未完全阐明。迈锡尼人登陆了该岛,反过来又在米诺斯文化上烙上了自己的文化印记,最终建立了一个海岛帝国:印欧民族征服了海洋。

现在我们从欧洲转向亚洲。在亚洲,另一支讲印欧语系的民族———雅利安人或印度-雅利安人(Indo-Aryans),在公元前3千纪时从俄罗斯的南部地区向南迁徙。在迁徙途中,有一支队伍一分为二:一支队伍横跨伊朗或高加索,穿过亚美尼亚山区,最终到达托罗斯山麓地界,在这里同一个十分古老的“小亚细亚”民族即胡里人融合;另一支队伍则紧紧地控制其他小亚细亚诸部落和加喜特人,在更南的地域———扎格罗斯山麓和伊朗高原建立了统治。大部分雅利安人则坚持着东南方向的路线,最终到达了以前属于印度现在属于巴基斯坦的德信和旁遮普。通过对印度河河谷的两个遗址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进行的长达14年的考古发掘发现,在公元前3千纪时,这一地区是印度文明或者说是哈拉帕文化最为繁荣的中心地区。它的城市经过合理的规划,拥有舒适的砖房,以及吸引人的绘画陶器、精美的雕刻、精心雕刻的印章。哈拉帕文化甚至可以同苏美尔文明相媲美,并且在这里存在着一定的证据证实大约在阿卡德时期,“原始印度人”和两河流域的居民有着商业交流。根据传统理论,哈拉帕文化大约在公元前1550年时被雅利安人毁灭,但最近又有新的设想认为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河河谷并且毁灭它们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耗时好几个世纪。一些学者则认为其毁灭于巨大的洪水,其他人则认为在更早的时期(公元前1750),来自印度中部和南部的属于铜石并用时代(Chalcolithic)的部落便已经开始对它们进行破坏。

上述就是我们对两个密切相连的民族进行更加深入研究必须要了解的历史大背景,他们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与两河流域有着紧密的联系,并对其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便是)赫梯人和胡里人。


转自:“初见好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