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超越焦虑,避免失控:在“鸡娃”路上做个正常父母

2022/7/26 14:14:18  阅读:131 发布者:

所评图书:

书名:《战胜代际焦虑:父母越平和,孩子身心越健康》

作者:韩海英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5

同样的教养方式,对不同的孩子也可能分别产生不同的效果。而不同的教养方式,效果也并不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过于严苛、粗暴的教养方式,会造成带有共性的问题,那就是孩子的情绪状态乃至心理上会走入相应的误区。

尽管近年来各地都在力推“双减”政策,“减负”更是喊了很多年,但学业和升学竞争压力的存在,持续促使家长们不得不疲惫而无奈地加入到内卷竞争之中。培训班、辅导班大幅降温后,家长们更是只能亲自“上阵”。

越是这样,就必须竭力避免内在焦虑的不断上升。焦虑这样的情绪反应,是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并强化的,其本身也具有重要的存在价值,使得人在适度的压力下推动前行。但焦虑值过高,就容易导致出现心理学家所称的失控指数高涨的状况。

儿童心理咨询专家、首都医科大学精神卫生学院医学博士韩海英在其所著的《战胜代际焦虑:父母越平和,孩子身心越健康》一书认为,部分家长如果经过相应的测评,确定自己在不同时间点的失控指数后,就会发现自己对孩子的要求过于严苛了。

实际上,如果家长们主动意识到自己的焦虑所导致的失控,平静一些,竭力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这样在孩子面前的失控表现就能大大被减少,而这本身也有效祛除孩子一方的焦虑,有益于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并且更加愉快、平静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

《战胜代际焦虑:父母越平和,孩子身心越健康》书中为此设计了一组调整方案,包括消极情绪觉察练习、积极情绪觉察练习、语言表达情绪练习、亲子愉快互动练习。这其中,还有亲子互动活动,要求父母要“欣赏着陪伴”,全程不做任何指导地陪伴。这其实是个非常重要的要求,因为很多父母总是以自己的标准、成年人的标准或是“别人家孩子的标准”去衡量自己的孩子所做的是好还是坏,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机械,应当给予孩子空间,任其发展,只解决安全性问题(孩子的活动可能引发安全后果);如果孩子需要(如流露出肢体语言),可以予以鼓励。这个过程中,父母的表情要放松,不要用表情来“指挥”、“遥控”孩子。

如果孩子确实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比如过去的生活中,父母未曾予以注意到,或是孩子幼时被祖辈老人抚养,被迁就得很多,所以表现出延迟满足能力差、不愿遵守规则、我行我素等——这种情况下,父母要纠正孩子的这方面问题,要切记不要与惦记着孩子学业、升学问题的焦虑合二为一,要允许孩子通过一段时期慢慢纠正行为。《战胜代际焦虑:父母越平和,孩子身心越健康》给出的建议还包括,为孩子列出行为习惯矫正清单,让孩子自行选择优先项,逐渐完成。

很多时候,父母越急躁,孩子要么变得很“磨”,要么也表现出同样的暴跳如雷。这其实都可以归于孩子对于父母的掌控欲以及追求完美的不同反抗方式。对于孩子而言,其实不难向之解释清楚父母为什么要如此深入介入其学习生活,但孩子显然不可能接纳父母过于离谱、求全责备式的要求。正如《战胜代际焦虑:父母越平和,孩子身心越健康》书中所提到的那样,父母必须注意要避免动手(不要打孩子,更要避免养成随意打骂孩子的习惯)、避免摔打东西来泄愤、避免怒吼、避免语言暴力,这些都很可能意味着急躁的相关问题的接连升级。

转自:学术那些事儿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