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北宋的知识分子,最像人!

2022/7/26 9:46:08  阅读:200 发布者:

本文转自公众号付志勇诗天地

/蒋勋

我最喜欢北宋。

像欧阳修、王安石这些人,都可以进退不失据,是因为他们都有一种对人格的完美要求,他们做官不是为别人而做,而是为了他们自己的理想,他们非常清楚做官与不做官之间的分寸。

苏东坡不会因为自己被下放了就不做事了。他要做的事情反而更多。他被贬到岭南,觉得那里的荔枝很好吃,这意味着他并非完全为了政治而活。他还有别的事情可以做,比如说写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告诉人家荔枝多好吃。

我觉得宋朝最可爱的部分,就是它不像唐朝,在唐朝一切东西都要大,而在宋朝可以小。

小不见得是一个没有价值的东西。雄壮是一种美,微小也是一种美,没有人规定雄壮的美会影响到微小的美。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可以是一种美,宋代画家画的一片叶子上的草虫,也可以是一种美。

《宋草虫瓜实图》

台北故宫里的《草虫瓜实图》画了一个瓜,瓜上面有一片叶子,上面那么小一个蚱蜢停在叶子上,画得那么美,很多人都在那里盯着那个草虫看,让你感觉到一个小小的昆虫也是生命的一种美。

宋代的文人让人看到“小”了。

唐诗里能让人看到“小”的东西不多,一看都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你看到“长河落日圆”,你就不一定看得到昆虫,可是宋朝是可以静观万物的。

静观万物是因为你有了对自己生命的信心,你可以看到生命来来去去,你有更大的包容心,你不去比较和分辨。

《溪山行旅图》北宋 范宽

这个时代既有范宽在画《溪山行旅图》那么大气魄的山水,同时又有花鸟画家在画一些非常小的虫,而它的大和小都是一种宇宙世界。

当然这个背后有一个非常深的哲学背景,其实就是一个生命之学,周敦颐、张载他们在谈生命之学,谈生命中的宽容,谈在拿掉所有外在的权力、财富之后,人怎么样才能像一个人,这些问题是他们关心的。

我喜欢北宋的知识分子,我觉得他们最像人。

这个说法有点奇怪,知识分子当然都是人。我的意思是说,历史上的知识分子很难做自己,反而一直在文化里被扭曲着,尤其是在政权当中,他们被扭曲以后回不来。

宋朝的美学最喜欢讲的词叫“平淡天真”,就是不要做作,也不要刻意,率性为之。

《寒食帖》北宋 苏轼

去台北故宫看到《寒食帖》,你会觉得北宋人写字绝对不像唐朝人那样规规矩矩地写楷书,他们可以随意,写错字就点一点,再改一改就好了,没有人规定一个伟大的书法里不能有错字。

所以,《寒食帖》里错字可以存在,他觉得错了为什么一定要再写一次呢,生命里面的错误让别人看到会这么难堪吗?这个字写错了,就把它圈掉,在旁边补上一个字。这些在书法中都出现了。

所以,黄庭坚、苏东坡的书法里充满了涂改的部分,书法的美学因此从一个官方的很正式的规格,转变成为真性情的流露。

也就是说,所谓的艺术是可以看到你的真性情。

你的真性情里面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去掩盖它。

◎宋史的温度与热度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寿命第二长的朝代,在当时蒙古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情况下,宋朝依然顽强坚持几十年,可见其实力并不弱。而且,无论从文化、经济还是科技上,整个宋朝都是当时的世界前列。

宋词的豪迈与婉约更是流传千年,宋朝的瓷器、纺织、活字印刷等等技术都领先于时代。

在海外汉学界,最火的朝代是中国的宋朝,历史学家汤因比甚至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宋朝。”BBC则总结道,“宋代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宋朝的重要不言而喻,但最后宋朝却在顷刻之间倒塌。而宋朝之亡,不仅仅是一个王朝的覆灭,更是一次超越了一般性改朝换代的历史性巨大变故。那是一次“文明的中断”。

宋朝的衰败有着复杂的内外原因,宋朝的兴衰之间,隐藏着华夏文化兴衰的密码。读懂宋朝,不仅能透视那一段独特的历史,更有助于理解当下的现实。

作为“百家讲坛”上成功的学者之一,听众口中“兼具优雅与知性的最美主讲人。”在新媒体碾压传统渠道的今天,赵冬梅的讲座依然场场爆满。

为此,书斋里外诚挚推荐“赵冬梅作品集”签名版。除了专业性和权威性之外,赵冬梅老师还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文字魔力,让她的书深刻又好读。

张邦炜这两本宋史系列《两宋王朝史》《宋代皇亲与政治》,都是于上世纪90年代最早出版,一直是宋史研究领域的必读参考书。初版一度绝版,读者慕名想要一睹而不得。

转自:书斋里外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