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说 | 自史入文,由文转史——读《<三国演义>历史考证版》有感
2022/7/21 10:33:27 阅读:372 发布者:
《三国演义》历史考证版
[明]罗贯中 著 石麟 考释
崇文书局
2022年3月出版
82.00元
━━━━
文︱戚裴诺
每逢电视上轮流播放“四大名著”电视连续剧之际,学生们心心念的假期就到了。不得不说,它承载了好几代人的青春记忆。有趣的事是,“四大名著”虽然是文学作品,可每部书所讲述的故事,总能归结到一段历史时期或者具体的历史人物。于是乎,探求文字背后的历史,再比对文史之间的差别,大概成为不少文史爱好者最乐意做的事情之一。
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它定是“离不开历史事实与艺术虚构这两个元素”。这点在《三国演义》中尤为特甚。故而,不少学者曾围绕着这个话题做了不少努力探索的工作。更有意义的是,最近石麟老师考释的《<三国演义>历史考证版》一书的出版,逐字汇集了各种文史资料,为读者展现了别样的《三国演义》研究范式。
关于《三国演义》中究竟出现了多少个将领,不同的研究者会有属于自己的划分方式。但无论如何,“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场景始终会铭记在每个读者的心中。然而,本书章回体的首幕“宴桃园豪杰三结义”(第一回),却是一个于史无据的场景,不免让初识“三国”者诧异。事实上,《三国志·先主传》载:“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于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是由得用合徒众。”又《三国志·关羽传》载:“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作为蜀国之人也是《三国志》的撰写者陈寿,他却只字不提刘备曾经在桃园的经历。可见,在当时之人的历史记忆中,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只是亲如一家,至于结义之事未曾提及。如此,一部最贴近历史的小说,却在开篇展现了文学作品的汪洋恣肆。
故而,在整理者石麟的笔下,将《三国演义》处理历史和虚构之间的模式,划分出了八类,分别是张冠李戴、夸张渲染、捕风捉影、牵萝盖屋、移花接木、无中生有、烘云托月与颠倒黑白。但是,每个故事情节却又恰如其分。除了上面提到的“桃园三结义”外,诸如“过五关斩六将”“张飞大战马超”“孙夫人投江”等等,亦非真实的历史事件,却有不少读者能够娓娓道来故事的梗概。这些引人入胜的情节,大多抓住了人物性格的特点与读者们期冀的结果。故而,在真实历史的缝隙,穿插出了不少令人久久回味的饭后谈资。
不得不说,在艺术虚构的过程中,罗贯中将众多魏蜀吴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融会贯通于《三国演义》。譬如,他将原本复杂的亲属关系、漫长的事件演变、人物复杂的形象等等简单化,重点着墨于故事的冲突性。为了写甘宁是“江表之虎臣”,《三国演义》就把邓龙为周瑜所掳及董袭事迹全部换成了前者的功绩。(第三十八回)为了突出“正统观”,将本是孙权借箭和黄盖献计烧船的历史事实,幻化成诸葛亮的奇谋,即“草船借箭”与“火烧赤壁”。(第四十六回)如此以来,褒者愈褒,贬者愈贬,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事实上,《三国演义》的成书年代已经是明朝中后叶,它定当借鉴了不少前人的成果。无论是《三国志平话》中的“刘备不愿放徐庶北归”,还是元杂剧曲目《刘先主襄阳会》《关大王单刀会》,都成为《三国演义》宝贵的写作资源。而穿插其中的五言、七言古诗,又能使得读者紧张的思绪稍事休息,将自己的情感缓缓平复,充分体现了它处于文史之间的张力。
专记魏蜀吴历史的《三国志》在成书时,囿于去时不久,不少功勋子弟尚在,很难以客观的笔法记载这段群雄逐鹿的铮铮岁月。待裴松之注解时,社会风气一大变,《世说新语》《先贤行状》又风靡于世。严肃的史书,自然而然融入了文学的诙谐和歌颂先辈的夸耀。参差不齐的史料、复杂的人物关系与扑朔迷离的历史进程,当之无愧的成为后世文人雅士与市井百姓喜闻乐见的饭后谈资。如何能够获得更多的受众,就成为“三国”由史入文最急需解决的第一要务。故而,我们看到了“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总结,也体会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之慨叹。
事实上,不少读者将《三国演义》视作是《三国志》。然而,文学作品的出现,一定是将真实的历史改写、提炼与升华。类似地,史学的记载也会因时而异,在春秋笔法之下不可避免产生错讹、缺漏与谬误。而自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不仅烽火连天又恰逢书写材料的转换,典籍中的记载便散落在诸多文献。石麟老师将这些“落入玉盘之珠”串联起来,为当下的读者展现了别样的《三国演义》阅览之法,可谓一大创新。如此一来,大家当可按图索骥,辨析“三国”中的真实与虚构。
转自:初见好书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