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王室赏赐礼制研究
作者: 景红艳 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2022-4-1
页数: 531
定价: 98
本书以传世文献为主要依据,结合金文材料和考古成果,分别从封建赏赐、册命赏赐、祭祀赏赐、战争赏赐、朝聘赏赐五个方面入手,对各类赏赐礼的主要内容、主要特征以及在国家政治生活当中发挥的功能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究,不仅全面揭示了西周王室赏赐礼制的主要内容和在国家政治生活动发挥的作用,各类赏赐礼制之间的政治关系和作用,同时还对西周王室赏赐礼制产生、发展、衰微的历史轨迹及内在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察和分析。
景红艳,1968年12月生,陕西富平人。2000年9月-2006年11月在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习,先后获得历史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为宝鸡文理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宝鸡周秦和炎帝文化研究会理事,韩国大邱教育大学海外研究员。主要从事先秦史和中国礼制史的研究。近年来在《文化中国》(加拿大出版)、《中央民族大学学报》、《中国文化研究》、《考古与文物》、《孔子研究》等期刊上发表学术文章三十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全文转载、观点摘录或索引。主持并以良好等次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周王室赏赐礼制研究》(编号:10BZS009),独立主持并完成陕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两项,主持并参与其他各类科研项目近十项。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春秋左传>所见周代重大礼制问题研究》学术专著一部,获宝鸡市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奖。参编《中国通史简明读本》(上),2012年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2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出土文献名物考
作者:范常喜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22年06月
定价: 98
本书以作者撰写的29篇出土文献研究论文为基础,重新修改整理,集合成这部专门研究出土文献中名物的著作。内容共分为三部分:战国楚简牍名物考、秦汉简牍名物考、其他出土文献名物考。全书以疑难名物字词考释为纲,探讨名物的命名理据、形制、用途、用法、源流及相关物质文化内容。涉及名物包括地名、外交礼品、食器、乐器、车器、旌旗、刀剑饰物、生活设施、厨具、药具、洁齿工具等。
范常喜,1978年11月生,山东平邑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兼任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所所长,“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教授。主要从事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著有《简帛探微——简帛字词考释与文献新证》《出土战国文献字词集释》(第五卷)等,在《文史》《文物》《文献》《中国史研究》《中国语文》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曾获广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李学勤裘锡圭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青年奖。
3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五一广场东汉简牍册书复原研究
作者:楊小亮 著
出版社:中西书局
出版时间:2022年07月
定价: 78.00元
本書以長沙五一廣場東漢簡牘爲研究對象,以原爲册書但現已散亂然且保存較好的木質兩行簡爲切入點,對其中部分册書進行復原研究,旨在揭示五一簡册書的基本面貌,爲相關整理研究工作提供扎實可靠的册書文本和樣例,從而促進五一簡研究向更廣泛和深入的層面發展。
楊小亮,1977年8月生於陝西户縣。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學士、碩士,清華大學歷史系博士。現就職於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研究館員。主要從事秦漢出土文獻整理研究,先後參與“走馬樓三國吴簡”“新疆博物館新獲文書”“肩水金關漢簡”“懸泉漢簡”“五一廣場東漢簡牘”等多批出土文獻的整理和研究工作。
4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古代韓中外交史
作者: [韓]權悳永
出版社: 秀威資訊
副标题: 遣唐使研究
译者: 樓正豪
出版年: 2022-7
页数: 320
定价: NTD 480
古代韓半島諸國自隋唐起便定期向中國派遣使節,唐代尤以新羅最多:高句麗與百濟各派遣26回,渤海派遣119回,新羅則派遣178回,平均每1.6年便派遣一次。各國與唐朝的關係,先是在政治上藉由接受中國的冊封以實現國家安定,經濟上實行朝貢與回賜的物資交換形式,於文化上則進行佛教與儒教的交流,可見唐朝對於韓國古代史的展開有著深遠影響。 本書系統性探究新羅、百濟、高句麗與渤海國派往唐朝使節的往來涉及人員、職官設置、往來名目界定、陸海路線、往返所需時間及其在唐期間活動。全書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從中韓日三國的各類資料入手,不僅利用《三國史記》、《舊唐書》、《新唐書》、《冊府元龜》、《資治通鑑》等傳統史料,更考察《三國史記》作者較少關注或無法看到的《續日本紀》、《唐會要》、《全唐文》、各類金石碑文、諸種僧傳資料以及羅唐文人的詩文集等,從中尋找古代韓半島三國(高句麗、百濟、新羅)及渤海遣唐使的足跡;第二部分以史料為基礎,研究遣唐使團的組織形態和運作情況,以及使團構成人員的社會背景;第三部分是考證遣唐使的往返行路;第四部分將遣唐使的活動按照政治、經濟和文化三種類型進行探究。通過以上全景式的考察,試圖揭示韓國遣唐使在韓國古代史甚至整個韓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與意義。
權悳永 1959年生,韓國釜山外國語大學人文社會學院教授、博士。先後畢業於韓國慶北大學史學科、韓國學中央硏究院歷史學科。歷任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編史硏究士、韓國研究財團專門委員。主要研究方向為韓國古代史。代表作有《古代韓中外交史:遣唐使研究》(一潮閣,1997;本書即其中譯本)、《韓國古代金石文綜合索引》(學研文化社,2002)、《在唐新羅人社會研究》(一潮閣,2005)、《新羅的大海:黃海》(一潮閣,2015)、《虛構與真實:韓國的歷史製造》(新文社,2015)、《在唐韓人墓志銘研究》(韓國學中央研究院出版部,2021)等。
5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儒法国家
作者: 赵鼎新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中国历史新论
原作名: The Confucian-Legalist State: A New Theory of Chinese History
译者: 徐峰 / 巨桐
出版年: 2022-6
定价: 139.00元
在本书中,赵鼎新教授对公元前11世纪至清朝灭亡的中华帝制的历史进行了一项全新的讨论。这项研究首先揭示了一些可以解释“中国如何以及为何在公元前221年秦王朝一统下发展出官僚制帝国”的因素。随后,本书考察了在西汉时期出现的,一种吸收了儒家和法家两种哲学传统的政治体制。虽然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宗教、技术和社会经济结构不断变化,但是儒法体制却延存了两千多年。不过也正是因为这种韧性体制的存在,尽管中国从北宋时期开始就经济繁荣、技术先进,但是并没有像西欧那样发展出工业资本主义。在考察这一政治体制的本质时,赵鼎新教授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来审视中国历史,即强调结构性力量与社会机制在塑造历史动力方面的重要性。
赵鼎新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芝加哥大学Max Palevsky荣休讲席教授,研究领域包括历史社会学、政治社会学和社会科学方法。中文专著有《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2006)、《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2006)、《民主的限制》(2012)、《国家、战争与历史发展:前现代中西模式的比较》(2015)、《合法性的政治》(2017)以及《什么是社会学》(2021)。英文专著(2001)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获美国社会学学会2001年度亚洲研究著作奖以及2002年度集体行动和社会运动研究著作奖。英文专著The Confucian-Legalist State(2015)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获美国社会学学会2016年度政治社会学研究著作奖。
6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自然的肖像
作者: 许玮
出版社: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副标题: 宋代的博物文化与图像
出版年: 2022-3
页数: 285
定价: 68.00元
本书以中国宋代的花鸟画与动植物图像为研究对象,结合经学、史学、文学、制度、园林等领域的相关文献,从博物学的角度阐释了宋人对动植物的研究与当时的视觉艺术之间的联系。 以文化史的视野,围绕博物学在宋代的风行、博物学的图像表达、本草学药图的风格与图式、宋代院画与画论中的博物学等问题进行了探索与阐发,由此展现宋人将研究和审美相融合的学术与艺术境界,以及图像作为表达视觉经验的智性方式,在宋代博物学中的地位与价值。
许玮,现就职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1年至2011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原史论系),2011年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美术史与西方艺术史学史。
7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孝道西遊
作者: 潘鳳娟
出版社: 聯經
副标题: 孝經翻譯與歐洲漢學的源起
出版年: 2022-6
页数: 552
定价: NT$680
兩百年間,《孝經》經典以不同語言和不同詮釋方式,在其他文化中出版與流傳。「被翻譯的孝道」彷彿具有新生命一般,以「新作」之姿,引導不同時期的西方讀者探入該經典所欲傳達的深層理念。本書藉在不同脈絡中被翻譯的譯本,追溯出一個西方重新建構中國禮儀的核心——孝道——的知識體系,並以此翻譯史的研究為基底,建構了具共時性與歷時性的經典翻譯研究模式。
潘鳳娟 荷蘭萊頓大學博士,現任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中西文化交流、經典翻譯、宗教對話、基督教與中國。
8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龍與獅的對話
作者: 王宏志
出版社: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副标题: 翻譯與馬戛爾尼訪華使團
出版年: 2022-6
页数: 532
定价: USD 42
作為中英官方的第一次正式接觸,1793 年馬戛爾尼使團訪華對兩國的歷史發展均有深遠影響。在過往研究中,翻譯在使團活動所扮演的角色屢被忽略,導致不少研究上的偏差和誤解。本書搜集並運用大量檔案和文獻材料,釐清譯員背景以及國書、敕諭等各類文書的翻譯和改寫問題,力圖還原中英首次對話的內容和翻譯過程,全面準確地解讀英國使團訪華事件,並有力地論證了翻譯在近代中國外交活動的重要性及其對國家政治、文化和歷史的關鍵影響。
王宏志,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哲學博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榮休講座教授兼研究教授、翻譯研究中心主任,專研 18 –20 世紀中國翻譯史、現代中國文學與政治,出版專著十多部,如《重釋「信、達、雅」:20世紀中國翻譯研究》《翻譯與文學之間》《翻譯與近代中國》等,主編著作包括 Translation and Global Asia 、Sinologists as Translators in the Seventeenth to Nineteenth Centuries 、Translation and Modernization in East Asia in the Nineteenth and Early Twentieth Centuries 、Crossing Borders 等。
9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曹雪芹的家族印記
作者: 黄一农
出版社: 台湾清華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 2022-5-9
页数: 624
定价: NTD1000
內容乃以曹家抄沒後歸旗北京做為分際,希望能重新定義紅學中有關曹氏家族史的研究基準,並提供一本最接近歷史真實的傳記。
黃一農,台湾清華歷史研究所教授。
10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走向世界的中国语言
作者:杨慧玲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22年06月
定价:60
作者在海外档案馆深入挖掘了一批未被历史学者使用过的关于马礼逊生平、词典编纂以及出版的原始文献,勾勒出词典作者的汉语学习、词典编纂的背景过程及出版的历史。为了以古鉴今,本书解析了世界上第一部针对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词典的需求及相应的设计特征,结合汉字、汉语文化译义等方面的翻译实践,以具体个案来指导21世纪外向型汉英学习词典的编纂。
杨慧玲,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学术兴趣广泛,对19世纪汉英词典史、16至19世纪世界汉语教育史、汉学海外教士、中国基督教史等领域均有涉猎。曾参与筹备并实施的北京外国语大学、香港大学和澳门基金会合作项目《马礼逊文集》(14卷),已于2008年出版。
11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税收史(1613~1917)
作者:梁红刚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07月
定价: 128.00元
本书作者以时间为线索,梳理了俄国自罗曼诺夫王朝确立至最终消亡全时期的税收制度变化情况,本书也基本收纳了俄国在十月革命前的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既是一项政治制度,又与经济息息相关,通过税收可以侧面研究罗曼诺夫王朝的确立根基、发展动力、管理手段、社会民生、对内对外政策等,可谓“以小见大”;同时通过研究俄国税收史,可以挖掘其背后的政策制定逻辑及演变轨迹,为我国相关政策的制定研究提供标准与依据。
梁红刚,男,出生于1976年,吉林通榆人,历史学博士,长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专长为俄国经济史与文化史。
12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霸权的惯性
作者: 杨楠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与美国国际战略
出版年: 2022-4
页数: 480
定价: 138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是美国总统幕僚团队中的法定组织,自1947年建立至今,始终在评估、规划、统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过程中占据独特地位。本书从组织行为模式理论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了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70余年的发展历史,探讨该组织在美国长期调动国内各类资源、回应国际政治格局变动中扮演的角色,并在此基础上探究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与该国政府长期所秉持“首要地位”国际战略之间的关系。
杨楠,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201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世界史博士学位;2018-2020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主要关注美国国家安全与国土安全问题、美国网络安全问题与数字政策等。 先后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并在《美国研究》《外交评论》《国际安全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文章十余篇。
13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三菱财阀的形成
作者: 武田晴人 / 关口薰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原作名: 三菱財閥形成史
译者: 刘峰
出版年: 2022-5
页数: 668
定价: 98.00元
作者主要根据三菱史料馆所藏档案,兼及其他相关资料,以三菱邮政汽船公司、三菱合资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梳理了明治初期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三菱财阀形成的历史,对三菱财阀的建立、投资和经营管理、会计系统的建立与改革、总公司与各分公司之间的关系等做了细致的考察。
武田晴人,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三井文库文库长,研究方向为日本经济史、财阀史、经营史等,代表作有《日本产铜业史》《日本人的经济观念》《日本近现代史8 高速增长》《财阀的时代》等。
关口薰,学习院大学博士,日本银行金融研究所货币博物馆馆员。
14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自行车、港口与缝纫机
作者: 曹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西方基建与日常技术在亚洲的相遇
页数: 206
定价: 55
基建作为改变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强大力量,已然成为历史研究领域的重要主题。本书探讨了19世纪和20世纪初基建在亚洲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近代,西方殖民帝国和亚洲传统帝国,都在通过各种基建进行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强化对国家的治理。本书以奥斯曼帝国、英属印度、英属锡兰、荷属东印度、湄公河三角洲以及菲律宾等地区为个案,以这些地区的饮水工程、港口建设以及自行车、缝纫机、发动机、厨房的推广为线索,用生动的细节剖析了亚洲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展现了西方基建所带来的社会变迁和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巨大改变。 作者在本书中将基建概念延伸到日常生活技术领域,将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与人们日常生活设备都置于同一视域之内,呈现了基建以及现代化对于普通人生活带来的深刻变革,同时还阐明了基建不是单向地在改变亚洲,它们也被亚洲进行在地化的重新诠释、改造和利用,从而展现了亚洲现代化进程的复杂性与主动性。
曹寅,清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研究领域为全球史、近现代印度史、中印关系。著有《战时印度的旅居华人》(Chinese Sojourners in Wartime Raj, 1942-45,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2); 《从巡捕到革命党:全球上海的锡克移民》(From Policemen to Revolutionaries: A Sikh Diaspora in Global Shanghai, 1885-1945, Leiden: Brill, 2018)。
15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私密感的诞生
作者: [法] 安尼克·帕尔代赫-加拉布隆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近代早期巴黎的隐私与家庭生活
译者: 成沅一 / 周颜开
出版年: 2022-7-1
页数: 404
定价: 88.00元
当代的人们普遍都重视隐私,对于私密空间也有着较高的要求。但人类的这种对私密感的诉求并非天然形成、自古就有的。那我们的私密感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 本书将目光聚焦在17、18世纪的巴黎,基于3000份“死亡清单”的数据,来探讨“社交性”“舒适性”“家庭生活”等观念的出现与发展,并由此检视私密感的问题。作者认为,在这段时间内,巴黎人住宅内部的空间分配和家具装置,都越来越完善和富有条理;房间由分布在多个楼层,变为集中在同一层中;巴黎主妇们也经历了由蹲着做饭向站着做饭之类的行为模式转变中。借助这些细节,我们能够掀开这些家庭的屋顶,一窥其内部,并对当时普通巴黎人的日常生活展开富有画面感的想象。从逼仄拥挤的租住建筑与贵族有着马车通道、宽敞花园与庭院的别墅之间的差异中,作者揭示出了人们对隐私与家庭生活的重视,进而确认了现代意义上的的私密感由此而生。 本书层层剥笋般地揭示了私密感的诞生过程,探讨了物质生活与人类思想观念之间的联系,并清晰地展现了人类文明演进的一个具体场景。
安尼克•帕尔代赫-加拉布隆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CNRS)成员,擅长研究社会物质文化与思想史、观念史。其著有《布列塔尼的巴洛克祭坛画》《私密感的诞生》等较有影响的作品。
16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风的历史
作者: 〔法〕阿兰·科班(Alain Corbin)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译者: 曲晓蕊
页数: 254
定价: 79
这是一本以风为研究对象,视角新颖奇特的历史小书。 风作为西方文学经常呈现的一个对象,常被当作歌颂自然的力量、活力的象征性符号,科班在本书中带领读者开启了一次从18世纪到今天对风的科学和文化探寻,通过广泛搜集了西方科学对风的研究成果,以及西方文学史、文化史围绕风的创作,描写了人类对风的认识和利用的历史。从气象学到天文学,从战争到发电……风在给人类社会带来能量和灾难的同时,也不断改变和激发着人们对于自然的想象。
阿兰·科班(Alain Corbin),法国历史学家、教授,任教于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科班的作品受年鉴学派的影响,从大型集体结构转向了心态史、感性史等微观史学,著作颇丰,有《树的历史》《无知的历史》《女性与雇佣》《情绪的历史》等。
17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精神病学的权力
作者: [法] 米歇尔·福柯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法兰西学院课程系列.1973-1974
原作名: Le Pouvoir psychiatrique: Cours au Collège de France, 1973-1974
译者: 苏昉
出版年: 2022-7
页数: 244
定价: 78.00
米歇尔·福柯的《精神病学的权力》课程,既延续了《古典时代疯狂史》中对精神病人与非精神病人的区分的研究,同时也提出了新的研究计划:绘制一个精神病学的谱系、一个它所构成的“权力—知识”形式的谱系。要做到这一点,就不可能从关于精神病的医学知识出发,因为这种知识在实践中是无法操作的。我们只能从皮内尔、夏尔科等精神病学家围绕着精神病治疗所组织的各种权力配置和技术出发,来解释对精神病的验证问题。精神病学的诞生,并不是因为对精神病的认知有了新的进步,而是强加各种惩戒装置的结果。 福柯经常质疑精神病学家话语的虚妄,而这却在当代的司法鉴定中仍然存在。从这个角度来看,《精神病学的权力》仍旧继续着人文“科学”考古学的计划。 19世纪末,在神经科医生和精神分析师之间散布着对疯癫的双重的“去精神病化”。课程的内容终止于此。但米歇尔·福柯所撰写的课程概要,包含了他没有时间在这门课上要阐发的精华。因而甚至可以说,《精神病学的权力》提出了一个成为“1960年代”标志的反精神病学运动的谱系。
米歇尔·福柯,著名法国思想家、哲学家。他以其无比渊博的学识、才华横溢的文笔、惊世骇俗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后现代主义、权力分析与社会理论、新文化史、刑罚史、身体史、性史、女性主义与酷儿理论,以及文学与艺术批评等各种时代思潮。其主要作品有:《古典时代疯狂史》《词与物》《知识考古学》《性经验史》“法兰西学院课程系列”等。
18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Power and Perspective
作者: Karina H. Corrigan / Stephanie H. Tung
出版社: Peabody Essex Museum
副标题: Early Photography in China
出版年: 2022-10
页数: 340
定价: USD 60.00
Photography’s development as a new form of art and technology coincided with profound changes in the way China engaged with the world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he medium evolved in response to war, trade, travel, and a desire for knowledge about an unfamiliar place. Power and Perspective provides a rich account of the exchanges among photographers, artists, patrons, and subjects in the treaty port cities that connected China and the West. Drawing primarily from the Peabody Essex Museum’s historic and largely unpublished collection of photographs, this generously illustrated volume examines the confrontations and collaborations that shaped the adoption and practice of photography in China. Offering an original reassessment of the colonial legacy of the medium, Power and Perspective addresses photography’s representations of racial hierarchy and its entanglement with histories of European imperialism in nineteenth-century China.
Karina H. Corrigan is associate director–collections and the H. A. Crosby Forbes Curator of Asian Export Art, and Stephanie H. Tung is associate curator, both at the Peabody Essex Museum.
转自:人文学术社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