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基金申请|为什么听了很多基金报告仍然不得要领?

2022/12/27 15:52:51  阅读:138 发布者:

很多朋友最近连着听了很多场专家的基金申请报告,开始觉得很有帮助,听得多了觉得都差不多,等到了开始写的时候还是觉得不行。

对于这个问题以前做过很多分析,包括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攻略”一书中也给出了一些个人的见解,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相关章节里反复阅读,仔细体会,也可以在公众号历史文章里找一找未收录到书里的文章揣摩咀嚼。

这里要给大家做一个解释,希望对看到本文的朋友们在撰写申请书的过程中有帮助。

首先,我们要承认专家在基金申请和评审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们的经验对我们肯定有帮助。记得在有一次报告后,参与报告的年轻老师直言自己的准备不足,有很多地方自己还没有接触到,只能等到自己遇到这个问题时再回忆报告中讲到的内容。

这说明什么?专家们分享的经验是系统和全面的,能引起共鸣的部分肯定是参会者自己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百思不得其解之处,听了之后肯定觉得柳暗花明醍醐灌顶恍然大悟,瞬时觉得心有窃窃焉。

所以,如果您觉得收获不大,应该是涉及到了自己还未涉及的未知领域,越是如此,可能越是自己亟需提高之处。

比如,在立项依据里讲自己的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时,如果措辞不当,肯定会让专家觉得没有这个研究地球还不转了的感觉,如果不拔高,则显得这个研究可有可无,至于这个度就很难把握,具体如何写需要自己琢磨了。

再比如,对于格式和错别字的认识,相信很多朋友在入门的时候肯定会想,专家不会揪住这些小问题不放的。如果在这方面专家的体验感不良很可能就影响对整个本子的评价。专家一般会认为连格式和错别字都有的本子,说明还得需要再磨练磨练,过两年再资助吧。

其次,专家们的经验是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反复经过千锤百炼得出来的真知灼见,是时间的沉淀和历史的检验被证实的,殊途同归,大家在听了这些专家们的分享后自然会觉得都差不多。

对于听报告的朋友们来说,在短短的一两个小时里能领会30%,在撰写申请书时能用上3-5%就已经是很高效了。

比如,专家建议选择自己熟悉的口子申请。有些朋友则觉得另外一个口子特别适合自己的研究内容,在两个口子之间来回纠结,认为还是和自己的研究内容贴切的口子容易中就投了这个口子,等结果出来后追悔莫及。

有一次和出版社的编辑交流时,编辑和我说,你们文人总觉得自己是对的,而且还很执着,明显感觉到编辑的言外之意是要改变你们这些人固有的想法和认识特别费劲。实际情况往往是根据编辑的建议修改之后的文字,明显感觉语气中正平和严谨有加。

第三,疫情期间,很多朋友在家办公,明显的胖了。如果想要保持身材不走型,肯定要多多锻炼才可以。写申请书亦是如此,唯有多写多练才能逐渐成为高手,才能一申必中。

所以,每次作报告之前都要申明,在座各位如果有觉得听了报告之后,下笔如有神助,申请书提交之后就能高中的,建议还是别听了,相信任何专家的基金报告没有如此神奇之效。

第四,专家们基金报告的对象不针对具体的学科和研究方向,也就是说其经验和体会具有普适性,如果要继续拔高肯定需要找自己所在研究领域的导师同门同事朋友帮助才行。

最后,专家们自己申请基金时也不是100%成功,更何况我们呢!在基金申请书撰写过程中投入再多的精力和时间也不嫌多,即使投入如此多的精力和时间也不见得能得到资助。

所以,心态放好,踏实写本子,每年将近30万的申请量,获得资助的也不过5万左右,提交之后就不要想着一定要中,说不定就能中了呢!

今天的话题就到这里,如果有朋友感兴趣的话,可以在后台留言,也可以添加天天老师微信好友继续交流。

最后祝朋友们工作顺利,来年高中!

转自:“天天老师说科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