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动态丨西北大学刘池阳教授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
2022/10/27 10:33:25 阅读:583 发布者:
日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2年度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我校申请的3项重点项目、1项重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获得资助。即日起,“西大科研”将逐一对获批的重点类项目进行介绍。
重点项目1
盆地晚期-后期差异隆升改造及其
油气成藏效应—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
由地质学系刘池阳教授团队申报的“盆地晚期-后期差异隆升改造及其油气成藏效应—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项目直接经费274万元。该项目是刘池阳教授主持的第三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类项目。
刘池阳教授团队
国内外含油气盆地大多都曾经历了晚期在区域隆升中消亡,之后在持续隆升中进一步遭受改造的过程。此隆升过程常与剥蚀改造相伴随;在不同构造环境,还可能与各类构造变形、岩浆-热力活动等后期改造同步发生、因果相关,总体属盆地动力演化变革事件的结果,为对更大区域构造环境转变的响应,是大陆动力学和盆地动力学前沿研究的内容,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在隆升-剥蚀作用普遍发生的盆地演化晚(末)期和之后,正是盆地油气聚散-成藏与分布的重要而关键时段。流体矿产油气对后期改造和环境变迁最为敏感。盆地后期的隆升-剥蚀作用,使常规、非常规油气(藏)的温压环境、赋存条件、聚散方式和成藏-定位均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其油气成藏效应具有建设和破坏的双重性。此双重性何者为主,是隆升-剥蚀改造时间和强度的函数,同时受改造方式、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由以“建设”为主,向以“破坏”为主的演变过程及其节点(度)难度大,但意义重要,值得探索。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丰富,经历了多阶段的后期隆升-剥蚀改造,特征典型,但研究薄弱。本项目剔去后期改造的影响,恢复该盆地隆升前古面貌,构建晚期-后期差异隆升改造过程和时空演变模式;探讨盆地整体隆升成高原与周缘断陷沉降的兴衰响应和动力耦合关系;将时空差异构建成时空演变序列,揭示盆地油层和气层异常低压普遍的时空差异分布及演变规律和油气聚散-成藏-定位效应;厘定盆地差异隆升改造及其成藏效应在全球诸盆地中的个性特征及其成因。对其深入剖析,将开创盆地隆升-剥蚀改造及其油气成藏效应和演变新领域和构建时空可对比借鉴的标尺,引领此领域科学前沿。
鄂尔多斯盆地
刘池阳个人简介
刘池阳,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含油气盆地研究所所长,长期致力于能源盆地与油气地质科研与教学工作。先后主持完成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首批获得者)等,合撰专著7部,公开发表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件;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和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5项(3项排名第一);获得“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转自:“西大科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