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人简介
李民,南开大学教授,研究领域:语用学、外语教育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中国外语教育研究基金重点项目1项、校级课题4项。
1. 请您简要介绍一项您成功申报的课题,包括课题级别、课题名称、申请时间、课题概述、是否结项等。
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课题名称为“系统哲学视域下的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建构研究”,于2019年7月获批立项,目前在研,课题主要采用系统哲学的视角,探讨外语教育学的学科体系问题。
2. 该项课题选题的来由?您是如何评价该选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课题的原始出发点是个人的学习经验。我本科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当时学过英语教学法。到南京大学读硕士时,开始学习二语习得。当时就很迷茫,英语教学法和二语习得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后来这个疑问一直没有解决。直到2016年我到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我国著名学者王文斌教授,我的疑惑才得以解决。王文斌教授从学科发展角度出发,积极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理论。于是,我从2016年开始就有了构建外语教育学的设想,并与王文斌教授一起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外语》《外语教学》《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电化教学》等刊物上发表了系列论文,尝试探讨外语教育学的概念内涵、学科必要性、学科可能性等问题。经过几年的探索,构建外语教育学学科地位的过程中又遇到了新的问题,即如果要构建外语教育学,那么外语教育学主要包括哪些议题?其学科体系是什么?于是就有了我2019年获批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该项目专门探讨外语教育学的学科体系问题。
3. 您该课题的研究重点是什么?
本课题的重点是勾勒外语教育学的学科体系,主要涉及外语教育学包括哪些核心结构要素、核心结构要素厘定的标准是什么、核心结构要素与其他因素之间的边界是什么、各核心结构要素的概念内涵是什么、其逻辑关系又是什么等问题。
4. 如何更好地利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的选题指南来进行选题?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指南为我们课题选题和论证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我觉得课题指南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如果我们自己没有明确研究选题的话,可以以课题指南为参考来设计自己的课题,二是如果我们自己有相对明确的研究选题,在课题名称的拟定和课题论证过程中,可以适当参考课题指南内容。但是,课题指南中拟定的课题名称不一定与自己的研究背景、研究视角等完全契合,这就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对指南中的题目适当变动。
5. 如何判断某一个课题是否具有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可否举例说明?
关于判定课题是否有价值,我觉得很难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因为每个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或)研究范式可能不同,而且不同的人对价值的判定也可能会不同。我觉得只要自己有“困惑”,觉得有“疑问”,这些疑问都可以成为研究选题,结合文献都可以发现其价值。比如,对于“王冕死了父亲”这句话,20年来(或者更长时间)大家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理论出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去年我们领域里的权威期刊仍在讨论这一问题。又比如,关于元话语的研究,从成果数量看已经非常多了,但时至今日仍然会看到新的研究发表。所以,一个课题值不值得做,关键看你如何选取研究角度,如何设计,如何论证,如何将自己的研究价值凸显出来,这是最重要的。
6. 您平时是如何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包括选题能力、创新能力、论文写作能力等?
这可能是一个按部就班、切忌浮躁的过程。需要静下心来认真读文献,把本领域的经典专著和论文读完、吃透,再把最近几年本领域权威期刊发表的论文通读一下,在把握经典的基础上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只有这样,研究才能选好题,才能做得下去,论文或课题才能有一定的深度。
这里特别提一下“问题意识”。要做课题、写论文,都离不开问题意识。而大部分时候,这些问题就在我们身边。比如,咱们外语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会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或小组活动。活动过程中大家也可能会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如何更为科学地分组、如何克服部分成员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问题就在我们身边,但很少有人对其进行系统思考。而华中科技大学的徐锦芬教授就以课堂小组互动为切入点,申请了教育部和国家社科基金,并在外语类CSSCI期刊发表了若干篇学术论文。这对我的启发非常大!
最后谈一下学术积淀。仅有发现问题的意识还不够,还需要本领域夯实的学术积淀。不少人都可能会发现课堂互动中的问题,但能不能将其做成研究选题,就得靠学术知识的积累了。只有把这个选题放到大的研究背景中去,体现出该选题在本研究领域的价值,才更容易获得学界的认可。
7. 您对正在准备申报国家课题的同行教师有什么建议?
坚持尝试,永不放弃。只要自己坚持阅读文献,不断完善研究设计,并适当请教本领域的同行,请大家对申请书多提建议,课题总会获批的。申报课题时,如果有一定的前期研究成果,可能更容易获批立项。
以上都是我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一孔之见,请各位同仁多多批评指正!
转自:“外语学术科研网”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