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9个项目:2022年度国自然基础科学中心项目通过现场考察!

2022/9/23 11:11:13  阅读:266 发布者:

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定位最高、资助力度最大的科学基金项目,2016 年开始试点建设,每年资助项目数不超过 15 项,项目执行期为五年(可滚动五年)。截至 2021 年,仅批准立项 17项,资助总额超10 亿元。该类项目旨在集中和整合国内优势科研资源,产出一批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成果,抢占国际科学发展的制高点,形成若干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学术高地。

近期已有九个项目官宣通过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现场考察!详情如下:

项目名称:泛血管介入复杂系统;项目负责人葛均波院士2022 8 30 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专家对由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联合申请“泛血管介入复杂系统”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进行现场考察。考察会议由自然科学基金委交叉科学部主办,复旦大学承办。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陆建华院士,交叉科学部主任汤超院士、常务副主任陈拥军研究员,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朱同玉、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院士出席会议。考察专家组成员、项目组成员,自然科学基金委交叉科学部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会议。

陆建华副主任在致辞中指出,交叉科学部的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旨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针对关键科学问题和“卡脖子”技术突破,为国内顶尖科研团队提供有机融合的平台,培养新兴交叉研究领域国际领先团队。同时,他充分肯定了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团队的工作基础和研究条件,希望项目团队围绕基础科学中心的任务目标紧密合作,力争在泛血管介入领域取得标志性成果和重大突破,树立基础科学中心的标杆。徐雷副校长代表项目依托单位发言。他首先感谢自然科学基金委长期以来对学校和医院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并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复旦大学整体科研水平发展及在各基础科学中心建设方面的经验。他表示,学校将全力支持该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团队的科技创新工作,提供包括场地、资金和人才在内的全方位配套支持,做好基础科学中心的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希望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能在泛血管介入医学领域产生一大批在国内外均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和核心专利技术,助力“健康中国 2030”目标的实现。项目负责人葛均波院士现场汇报了项目未来五年拟开展的研究工作、研究方案、五年预期目标及可能取得的重大突破等。他强调团队将围绕当前泛血管-生物材料-生物力学机制不清的关键科学问题,通过跨尺度、多层次和时空多维度的研究方法系统性阐释介入器械与泛血管长期命运共调过程中的复杂机制。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汇报,并与项目负责人、骨干成员、依托单位及合作单位管理部门人员进行了分组访谈,深入了解了项目研究工作基础、交叉融合情况、科研条件及保障措施,全面考察了依托单位及合作单位的支撑条件。经过认真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泛血管介入复杂系统”项目符合自然科学基金委关于交叉科学部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的定位和要求,项目对我国基础科学进步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均具有重大意义,团队合作分工明确,研究方案合理可行;依托单位与合作单位均具备充分的实施基础和保障条件,建议项目立项启动。

项目名称:化工纳微尺度过程强化;项目负责人陈建峰院士

2022 8 30 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专家对由北京化工大学作为依托单位,联合厦门大学、浙江大学共同申请“化工纳微尺度过程强化”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进行现场考察,考察会议由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主办,北京化工大学承办。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谢心澄院士出席会议,北京化工大学党委书记刘贵芹研究员、校长谭天伟院士、副校长任钟旗教授,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常务副主任杨俊林研究员、副主任詹世革研究员,考察专家组、项目组、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项目依托单位与合作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会议。谢心澄副主任指出,“化工纳微尺度过程强化”是化学工程领域第一个进入现场考察环节的基础科学中心项目,面向世界科学前沿,致力于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他希望,专家组在考察过程中多提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促进团队思考,推动该项目后续运行更加顺利,项目组应在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的支持下,总结更多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应用的经验,从而打造一支具有国际一流研究水平的化工基础研究团队。谭天伟校长强调,“化工纳微尺度过程强化”是北京化工大学作为依托单位负责的首个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学校高度重视,将按照自然科学基金委相关规定和建设要求,对项目的运行和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全力保障项目顺利实施。项目负责人陈建峰教授现场汇报了项目未来五年拟开展的研究工作、研究方案、预期目标及可能取得的重大突破等。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汇报,并与项目负责人、骨干成员、依托单位及合作单位管理部门人员进行了分组访谈,深入了解了项目研究工作基础、交叉融合情况、科研条件及保障措施,全面考察了依托单位及合作单位的支撑条件。经过认真讨论,考察专家组一致认为,“化工纳微尺度过程强化”符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的定位要求,项目意义重大,团队合作分工明确,研究方案合理可行,依托单位与合作单位均具备充分的实施基础和保障条件,建议项目启动。“化工纳微尺度过程强化”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将聚焦纳微尺度流动传递反应及跨尺度协同机制核心科学问题,以纳微流体原位观测和过程强化为科学手段,构建从分子到纳微尺度向宏观尺度递延的跨尺度理论体系,拓展分子化学工程前沿学科方向,创建纳微尺度过程强化理论及核心关键技术,创建绿色分子制造技术平台,在碳达峰碳中和、大数据中心/集成电路用超高纯化学品、新能源电化学等体系实现工程应用。

项目名称:海--气系统与北半球中高纬极端天气气候;项目负责人张人禾院士

2022 8 27 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 2022 年度地球科学部建议立项项目“海--气系统与北半球中高纬极端天气气候”现场考察在上海举行。考察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组织,党组成员、副主任侯增谦院士带队。地球科学部常务副主任于晟、副主任张朝林以及学部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会议。侯增谦副主任在致辞中指出,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旨在汇聚国内本领域优势科研力量和资源,依靠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围绕领域和方向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的交叉融合式研究,依靠“十年磨一剑”的恒心和专注,取得科学前沿的突破,打造学术高地、人才高地和研究中心。希望专家组重点考察科学中心的团队现状、运行模式和方式、工作基础、科研条件等,指导项目负责人和团队进一步把握和凝练关键科学问题,明确未来五年突破的方向,同时希望依托单位和合作单位能够给予大力支持,制定系列激励政策,提供科研条件、配套经费与待遇保障等。于晟常务副主任代表科学部做工作报告,对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的定位和实施原则、申请要求、评审过程及重要节点,以及现场考察的基本要求和访谈分组情况向专家组进行了说明。专家组 10 位专家阅读了项目申请材料和通讯评审意见,听取了项目负责人张人禾关于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研究方向与内容、研究方案、预期目标和重大突破的汇报,围绕团队现状、工作基础、团队科研条件及依托单位承诺落实情况等进行了质询,远程观看了依托单位和合作单位的设施支撑、保障条件、科研平台等,并与项目组成员、依托单位负责人、依托单位及合作单位科技管理人员进行了分组访谈。经专家组认真讨论,形成了现场考察意见,一致建议“海--气系统与北半球中高纬极端天气气候”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批准立项。复旦大学常务副书记周亚明、依托单位与合作单位其他相关管理人员以及基础科学中心项目骨干参加考察。

项目名称:科学计算与机器学习;项目负责人张文平院士

202282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科学部组织专家对北京大学张平文院士申请“科学计算与机器学习”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进行了现场考察。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院士出席会议并代表依托单位讲话。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谢心澄院士出席会议,数理科学部常务副主任董国轩研究员主持开幕式。谢心澄副主任指出,基础科学中心的定位是依靠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吸引和凝聚优秀科技人才,通过中心长期稳定地支持,在未来5-10年,团队能够抢占国际科学发展的制高点,形成若干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学术高地。希望项目组在执行过程中总结经验、找出规律,更好地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他要求现场考察专家重点考察基础科学中心具体实施方案、研究基础和依托单位承诺的落实情况。董国轩常务副主任指出,基础科学中心旨在整合国内优势科研资源,瞄准国际科学前沿、超前部署,充分发挥科学基金制度的优势和特色;强调现场考察工作,除按照规定对项目实施条件进行考察外,同时专家组还需对基础科学中心的项目执行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与建议,促进项目顺利开展。项目负责人张平文院士向专家组介绍了所申请的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的总体情况,未来5年拟开展的研究工作和研究方案,预期目标和可能取得的重大突破等。专家组针对团队现状、工作基础及交叉融合情况、团队科研条件及依托单位承诺的落实情况等进行了提问和讨论,并与项目组成员、相关科技管理部门人员进行了分组访谈,考察了依托单位相关设施和支撑情况。专家组在认真听取项目申请人汇报、充分提问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形成了现场考察意见,一致同意通过现场考察,并对项目实施过程给予了具体的建议和意见。自然科学基金委计划与政策局、数理科学部和北京大学科研等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参加会议。

项目名称:柔性电子;项目负责人黄维院士

82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柔性电子基础科学中心现场考察会在我校举行。基金委信息学部主任郝跃院士、常务副主任刘克、副主任何杰,西北工业大学校长汪劲松、副校长何国强,南京工业大学校长蒋军成、副校长邢卫红、郭万牛,南京邮电大学校长叶美兰、副校长汪联辉,参研单位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二级学院负责人、课题组骨干等出席会议。现场考察组由张跃院士,于全院士、刘明院士、刘云圻院士、罗先刚院士等12位专家组成。考察会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召开。信息学部常务副主任刘克主持考察会。郝跃主任在讲话中指出,柔性电子基础科学中心的设立,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促进科技交叉融合,发挥科学家群体优势,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攻克世界级的科技难题,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原始创新高地。围绕柔性电子的三个核心方向,建议三家参研单位各有侧重、交叉融合,形成有机整体,共同攻克关键科学问题,取得原始创新性突破、孕育颠覆性技术。希望柔性电子基础科学中心,做到“刚柔并济”,探索支撑柔性电子未来产业发展,建成国家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的标杆。汪劲松校长、蒋军成校长、叶美兰校长分别代表项目依托单位和合作单位致辞。汪劲松校长表示,学校高度重视柔性电子交叉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柔性电子基础科学中心的立项建设对于打造柔性电子领域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中心、人才培养高地和产业引领阵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校一定会立足国家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的定位和要求,整合校内相关优势资源,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蒋军成校长表示,学校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全力支持柔性电子科研团队勇闯“无人区”、坐热“冷板凳”,推动“从01”的颠覆性突破。柔性电子基础科学中心强化学科交叉融合,致力于促进校际协同创新;学校全力支持中心建设,严格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要求,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实保障。叶美兰校长表示,柔性电子基础科学中心瞄准世界科学前沿超前部署,依靠战略科学家和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在全球范围内吸引和凝聚优秀科研人才;学校将全力支持中心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提供完善的项目配套支持政策,尽心尽力做好各项服务保障。项目负责人黄维院士向专家组详细介绍了柔性电子基础科学中心的团队构成情况、相关研究背景与建设预期目标。围绕柔性显示与能源、柔性传感与探测、柔性系统与集成三大研究方向,重点汇报了拟开展的研究工作与方案,介绍了预期成果与支撑条件。专家组围绕团队现状、工作基础、科研条件及依托和合作单位承诺的落实情况等进行了提问和讨论,考察了项目承担单位的设施支撑和保障情况,并与项目组成员、依托单位负责人、依托单位及合作单位科技管理人员进行了交流。专家组在认真听取项目申请人汇报、充分提问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形成了现场考察意见,一致建议项目批准立项。

项目名称:抗骨衰老的生物材料与技术;项目负责人刘昌胜院士

82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组织专家对由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大学、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联合申报“抗骨衰老的生物材料与技术”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进行现场考察,考察会议由基金委交叉科学部主办,华东理工大学承办。基金委副主任陆建华院士、基金委交叉科学部主任汤超院士、常务副主任陈拥军,以及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方维海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万林院士等考察专家组一行至华东理工大学现场考察。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杜慧芳、校长轩福贞、副校长朱为宏,以及刘昌胜院士、北京大学姜保国院士(线上参会)等项目组成员、项目依托单位与合作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会议。会议和现场考察分别由陈拥军、方维海主持。陆建华在讲话中指出,“抗骨衰老的生物材料与技术”项目与人民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是一项极具挑战性、意义非凡的工作。交叉科学部的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旨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通过打破学科壁垒,开展深入系统的跨学科、跨领域的交叉融合研究,产出一批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成果,抢占国际科学发展的制高点,形成若干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学术高地。他指出,希望刘昌胜院士及研究团队始终坚持基础科学中心的定位,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在高原上建高峰,攻坚克难,推动生物材料与骨科学的发展。杜慧芳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她首先感谢基金委长期以来对学校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随后简要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以及刘昌胜院士团队长期在抗骨衰老生物材料与技术领域积累的良好基础。她表示,学校高度重视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建设,将在资金投入、硬件设施、人才保障等方面,对项目建设给予全方位支持。希望中心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在骨衰老的干预与疾病治疗领域产生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和核心专利技术,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行动。考察会上,项目负责人刘昌胜现场汇报了“抗骨衰老的生物材料与技术”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未来五年拟开展的研究工作、研究方案、五年预期目标及未来可能取得的重大突破等。他表示,该项目面向国际科技前沿领域,紧抓骨基质、骨细胞、微环境三大骨衰老的关键科学问题,提出活性材料抗衰老的新思路,以“骨衰老新机制”“骨修复材料”“药物递送”“临床治疗”为核心研究内容,用整体观和系统观研究破解抗骨衰老难题。经过充分讨论后,专家组一致认为,“抗骨衰老的生物材料与技术”项目符合基金委关于基础科学中心的项目定位和要求,意义重大,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分工合理;依托单位与合作单位均具备充分的实施基础和保障条件,该项目能够引领相关领域的发展,建议支持该项目并定案启动。

项目名称:信息超材料;项目负责人崔铁军院士

8 28 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信息超材料”现场考察会在南京举行。经过基金委严格的评审程序,该项目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和现场考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副主任陆建华院士、信息科学部主任郝跃院士、常务副主任刘克、副主任何杰等领导及专家组成员听取项目负责人汇报,并与项目组骨干成员、依托单位及合作单位管理部门人员进行分组访谈,同时对实验室进行了实地调研。东南大学校长黄如院士、副校长吴刚以及科研院、研究生院、人事处、总务处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考察会。黄如首先致辞,她向基金委长期以来对东南大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支持表示感谢。她表示,学校将全力支持和保障项目的实施,希望“信息超材料”基础科学中心未来能够开拓具有世界一流影响力的新兴研究领域,打造世界一流的前沿交叉创新研究团队,形成世界引领性的前沿科学研究中心,取得世界一流水平的原创性科研成果,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陆建华指出,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是基金委最重要的项目类型之一,要在高原上起高峰,实现在国际上从跟跑到并跑到领跑。他对项目提出三点具体要求:一是立意要高,要在相关领域形成国际上绝对领先优势;二是目标要远,重视交叉融合,形成跨学科、跨领域的成果突破;三是工作要实,要切实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郝跃强调,信息超材料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在科学方面探索创新,特别是在应用方面要有重要突破。项目负责人崔铁军院士进行了项目汇报。该项目拟瞄准信息超材料开展系统性和前瞻性的研究,建立基于信息超材料的电磁信息理论和时空数字信息处理方法,开拓量子编码超材料、光学编码超材料和智能超材料等新方向,研制自主可控的新体制电子信息系统原型,建立信息超材料的 6G 国际标准。以张跃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经讨论后一致认为,该项目符合基金委关于“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的定位和要求,一致同意通过现场考察,建议项目立项。

项目名称:分子筛科学中心;项目负责人于吉红院士

8 25 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专家对由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浙江大学联合申请“分子筛催化材料的分子工程学”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进行现场考察,考察会议由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主办,吉林大学承办,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谢心澄院士,吉林大学校长张希院士等参加会议。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谢心澄院士指出,“分子筛科学中心项目”是吉林大学牵头承担的第一个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希望于吉红院士及团队发挥好示范作用,按照专家组的考察意见补齐短板,高效运行,早日跻身国际一流水平,并期待团队在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支持下取得更多优秀成果,引领分子筛科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吉林大学校长张希院士强调,“分子筛科学中心项目”是吉林大学建设的首个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学校对该中心建设高度重视,作为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的依托单位,学校将按照自然科学基金委相关规定和建设要求,对分子筛科学中心的建设、运行和发展提供全面的支持与保障,全力促进项目顺利实施。项目负责人于吉红院士现场汇报了“分子筛科学中心项目”未来五年拟开展的研究工作、研究方案、五年预期目标及可能取得的重大突破等。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汇报,并与项目负责人、骨干成员、依托单位及合作单位管理部门人员进行了分组访谈,深入了解了项目研究工作基础、交叉融合情况、科研条件及保障措施,全面考察了依托单位及合作单位的支撑条件。经过认真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分子筛科学中心项目”符合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的定位要求,项目目标意义重大,团队合作分工明确,研究方案合理可行;依托单位与合作单位均具备充分的实施基础和保障条件,建议项目立项启动。“分子筛科学中心项目”将面向国家在能源、化工、环境等领域对分子筛材料的重大需求,从“分子筛催化材料的分子工程学”的前沿研究出发,结合理论模拟、机器学习及原位表征,阐明分子筛的成孔机制和“构效”关系,建立功能导向的分子筛结构筛选、定向合成与精准调控的方法及理论,创制新型高效分子筛催化材料,实现 CO2 和石脑油耦合制芳烃新技术路线的工业示范。

项目名称:材料高压调控;项目负责人田永君院士

2022 8 19 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科学部组织专家在秦皇岛对燕山大学申报 2022 年度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材料高压调控”进行了现场考察。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陆建华在线讲话,党组成员、副主任高瑞平出席。会议由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常务副主任王岐东同志主持。考察内容包括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的团队现状、工作基础、科研条件及依托单位承诺的落实情况。
在现场报告、分组访谈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现场考察专家组经充分讨论形成了现场考察意见,一致通过现场考察,建议尽快立项资助。

本文转自“科奖在线”

转自:“解说科研项目”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