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您在选题时一般考虑哪些因素?您认为应当考虑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李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选题时必须依托学科领域特点,既要反映课题指南要求,又能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或学科优势,设计角度新颖、特色鲜明、令人眼前一亮的申报题目。具体来讲,选题必须考虑几个因素:一是符合课题指南的范围、方向和重点,同时又能紧密结合自身前期研究成果,彰显自身研究特色;二是选题时要重点在一定学术范围和领域开展研究,体现出国家项目的厚重份量;三是要着重突出问题意识,关注社会热点和理论前沿,提高课题论证的创新度。我认为,在上述三个因素中,第一个因素是最主要的。
问:您认为好的选题或者说申报成功的选题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不好的选题一般具有哪些共性?您能否举几个例子来谈谈这个问题?
李教授:我认为申报成功的选题至少满足了下列基本要求:一是选择新颖巧妙的理论切入点,避免人云亦云的平庸阐述;二是正确认识国家项目的定位问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必须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符合国家战略目标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申报选题须具备学理性、前沿性、时代性的特征;三是充分体现前期积累、专门工具、地域区域、人才队伍优势、学校学术特色等五大优势;四是体现点面结合、个性与共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因此,我认为,好的选题或者说申报成功的选题至少具有吸引力、能激发共鸣和具有可研性等特征,而不好的选题则缺乏新颖性,不具备冲撞力,难以吸引评审专家的眼球。
问:在题目的设计上,您认为应尽量避免哪些问题?
李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题目设计上应尽量避免出现下列问题:一是联系实际不够;二是范围太大,具体研究过程中不容易驾驭;或范围太小且缺乏特色和深度,被同类课题所包含;三是问题意识不强,研究小问题忽视结合大环境;四是没有新意或创意,要尽力做到“新颖和实用”。
问:您申报成功的选题是怎样凝炼出来的?是否征求过同行专家的意见?同行专家的意见对选题的凝炼起着怎样的作用?
李教授:我成功申报过两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其选题时尽量关注当年的《课题指南》,但我不是直接照搬《课题指南》,凝练选题时的基本做法是保留《课题指南》中某选题的核心关键词,加上地域范围的词语组合而成;同时,凝练选题时将国家需求与个人研究兴趣和前期研究基础的有机结合。如我2011年申报成功的题目《明清时期西南民族地区乡村社会与国家关系研究》选定之后,就征求了一两个同行专家的意见,请他们谈谈本选题的看法或建议。有时,征求意见的一两个同行专家,往往是通讯评审专家或会场评审专家,他们的意见往往能对选题的凝炼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问:作为课题主持人,在课题参加者的选择上,您都考虑了哪些因素?您认为课题组成员的选择对能否课题申报成功有多大影响?在课题组成员选择上应尽量避免哪些问题以提高课题命中率?
李教授:作为课题主持人,我在课题参加者的选择上,主要考虑了三个因素:一是知识结构的互补性,二是前期成果的相关性,三是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的结合性。我认为课题组成员知识结构的互补性和前期成果的相关性对能否成功申报课题有很大影响。因此,在课题组成员选择上应尽量避免知识结构不互补性和前期成果不相关的成员进入课题组,这样才能提高课题命中率。
问:课题论证部分是申报书的核心部分,您认为课题论证的形式及内容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就您的经验,您认为怎样的课题论证更易得到评审专家的认可?
李教授:我认为,课题论证的形式及内容都十分重要。一般来讲,大凡选题新颖、研究现状和意义论述清楚、研究内容具体、研究思路明晰、研究方法得当、重点难点突出、主要观点明确、具有多种创新的申报书容易得到评审专家的认可。当然,课题论证的形式及内容有一些基本要求不容忽视。
在论证活页的形式上,字体、字号、行距都要仔细斟酌,力图达到美观效果。我建议正文格式采用小四、楷体(或宋体)、1.5倍行距。每一个一级标题之前空行,一级二级题目用黑体加粗。
在课题论证活页的内容上,我认为有十二个问题值得高度重视:
一是对研究对象首先要有明确的概念界定和深入的理论分析。对课题研究的地域范围,要有简洁的交代。
二是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述评,要通过对研究现状的文献调查分析,揭示本课题当前研究的不足,突显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要述评结合,以评带述。
三是研究意义方面,凡应用性课题要突出前瞻性、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现实指导意义),即应用价值能抽象出具有推广价值、普及性、理论价值。基础研究课题注意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做到学科上、理论上的创新及其现实价值。
四是研究的主要内容,建议采取两种模式,即大纲式和逻辑式(逻辑式主要分成几个部分,体现内部逻辑性)。研究内容要体现新颖性和创新性,注意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或分为几大部分,或分为几大主题进行论述,切忌写成一本书的章节框架。
五是基本思路主要是告诉评审专家本课题的研究过程,研究内容之间的内部逻辑是怎么串起来的,相互之间的关联情况,最终要实现的研究目标。
六是研究方法要根据各自学科特点,选择最合适的表述形式。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可以采用简洁明了的图表形式,明确标示研究方法和路径设计,还要考虑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方法。
七是研究的重点难点,主要反映研究者认为重点在什么地方、难点又在什么地方。
八是主要观点是课题组假设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学术观点,最好能提炼一个主要观点,一两个次要观点,并按照由主到次的顺序写。
九是创新之处包括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体系创新、规律创新、研究视角创新。创新之处最关键的问题是源头创新,包括原始性、惟一性和实质性的创新。创新点最好能高度抽象出2—3条即可。
十是前期成果,它是证明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有能力完成申报课题研究实力的佐证。因此,有直接关系的前期成果对于申报能否成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前期成果要突出成果的相关性和代表性,凡是与本课题无直接关系的前期成果均不要填上去。
十一是参考文献要真正体现该领域的学术动态,注意文献的权威性(经典)、时效性(最新成果),限填10种或15种。值得注意的是,最好能列入几条外文参考文献,尽量反映国内主流性专家(或有可能的通讯评审专家、会场评审专家)的重要成果,凡课题主持人及课题组成员的成果不得列入。
十二是语言表述,要体现学理化特点,避免出现病句、错别字和口语化的问题以及网络化语言、生僻概念、生造概念等。
问:在填写课题负责人的个人简历时,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李教授:学术简历是偏重介绍主持人的学术经历和相关学术成果。在填写时一是要介绍主持人的基本情况、个人资料、学习经历等情况,二是要重点介绍导师、与课题密切相关的职务职称、社会兼职、所在团队、研究课题及获得奖项等。
问:申报书“课题负责人和主要参加者前期代表性相关科研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这个部分的内容,您是通过怎样的方法获得相关数据的?
李教授:我在填写申报书“课题负责人和主要参加者前期代表性相关科研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这个部分的内容时,其引用和下载我是通过“中国知网”获得的。因为该网对每位专家学者所发表论文的题名、作者单位、文献来源、发表时间、被引频次、下载频次等均有详细记载,一查便知。而“获奖及被采纳情况”在于主持人平时对自己研究成果相关情况的收集。
问:申报书的参考文献部分,容易被忽略,您认为这部分内容对课题申报是否成功有什么影响?应怎样避免相关的不利因素?文献综述部分出现的文献,是否应充分体现在参考文献部分?
李教授:参考文献对课题申报是否成功有重要影响。因为你要做这个课题,必须要考虑你的基础条件和资料准备,如果重要的资料不足,专家很难相信主持人能顺利完成该课题。在列参考文献时,应注意三点:一是要将有代表性、权威性和时效性(最新成果)的文献列上去,让专家知道主持人已掌握了该领域的学术动态;二是不得列入项目主持人及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成果;三是国内外研究述评中已出现的文献,为了节省篇幅,可以不列入。
问:您一共申报过几次社科基金项目?您在申报方法上有无什么体会?例如,是一个题目连续多年申报还是几个题目轮流申报直到成功?如果是一个题目连续多年申报直到成功,在次年申报时,是否对申报书做了改动,哪些地方改动较多。
李教授:我于2005年第一次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史研究”,当年被批准为西部项目。2011年我又成功申报了“明清时期西南民族地区乡村社会与国家关系研究”,被批准为规划项目。2011年和2012年,我连续两次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土司制度史料总纂”和“中国土司制度史料编纂整理与研究”,但因为学校地位低微及本人准备不充分等因素,最终失败了。
对于课题的申报,我认为:选题好就成功了一半;7000字的活页论证好且美观,无低级错误,又成功了一半。有的学者一个题目连续多年申报,这不乏成功的案例,但我建议第二年或第三年在继续申报时必须在研究综述和研究内容、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等地方多下功夫。
转自科研写作小站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