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自然评审专家访谈 | 申报数量明显增加,标书质量卷出天际!
2024/10/17 11:16:52 阅读:16 发布者:
由于今年申报数量的激增,专家评审数量也增加不少。根据今年参与青年项目的L专家表示往年收到的标书是12项,今年则收到18份项目,且几乎所有标书都写的很漂亮,多数只能通过申请人的工作基础和研究背景判断项目水平的高低。
评审流程更加严格,登录之后需要阅读评审需知并勾选承诺。同时评审的要求更高,按照分类评审的要求,例如每一栏意见的要求更加具体,并且有最少50字的限制,避免专家应付,如果字数不足无法提交,并且申请书的内容是无法黏贴复制的,需要评审专家手工输入。按照评审比例要求L专家对手上的18个本子给的结果是:A(优先资助)3项,B(建议资助)3项,其余都是C(12项)。
其中3位优先资助的申请人团队的综合实力很强:
在文章基础方面确实比其他人好得多,其中申请人甲为高校副教授,有领域顶刊IF30+(这个能优先资助已经没什么悬念了,卷出天际了),其余两个优先资助的申请人乙丙均有中科院一二区文章,其中乙也有IF10+文章。
在本子质量方面这3位申请人的本子设计和写作确实好,但与其他申请人相比,差距并没有文章那么大。
其中被pass掉的申请人最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文章基础不过关。其中有几位申请人印象尤为深刻:
申请人A某高校副教授,前期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估计近两年感受到危机,文章数增多,但是整体质量一般,评了B
申请人B科研较落后地区的副教授,文章数量多,但是方向杂,且质量差,原本想评C,但考虑到今年应该是最后一年申报青年项目,便勉强评了B
在评审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多数评委在第一步初筛的时候会根据发表论文的情况进行大致分类。比如,近几年发表了顶刊,划在A类;虽然没有顶刊,但有持续产出,论文也都在主流期刊上的,划在B类;其余的,划在C类。所以我们在写好本子的同时更要注重前期文章的提升。
在申请书方面,申请人的质量差距不大,其中几点明显得到差别在于:
(1)创新性不够。
相当多的申请书自说自话,只是强调想要做什么,而缺少对科学问题的深入剖析,缺少对前期基础的阐述和问题来源的描述,缺少与现有最前沿领域的对比和区分。需要将前期基础和科学问题有机结合。尤其是申请人多数都是博士或在站博后,一定要基于良好的前期基础撰写。
(2)逻辑性不足。
有相当多的本子摘要和立项依据部分逻辑性不足,在文字上有错漏,摘要有错别字,摘要字数明显不足的。
(3)不具有可行性。
关于这部分也不完全从本子上判断,主要还是从申请人的研究水平和平台判断,毕竟高水平的平台对于项目的完成更具有保障性,在本子质量相等情况下优先资助,这个无可厚非的。部分申请人的前期文章水平比较差,但是设计的内容写得天花乱坠,对于这部分申请人我一般持有待考虑的态度。(这部分还是要回到我们刚才说的前期基础)
以上内容仅针L专家的内容总结,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总的来说,虽然今年的申请量大幅增加,但有实力的人数应该和往年持平。所以,只要平时积累足够丰富,申请书认真打磨,应该就会有好的收成,因为资助率走低,不成功的,希望申请人继续努力完善本子,积累和加强基础,以上供大家参考。
目前基金中与不中也有了定论,一方面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基金获批者表示祝贺,另一方面也希望申请未果的学者们能调整好心态再出发。
转自小V科研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