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写好国自然的前提:理清科学和技术这两码事

2024/10/16 9:22:14  阅读:53 发布者:

科学与技术是两回事

从人类文明的本源出发,我们需要重塑对科学与技术的认知。

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世界观。

科学和技术是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

中国文化强调记忆文化、技术和艺术

而西方文化则更注重哲学和科学思维。

这两者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技术更加侧重的是实践性,怎么理解呢?

技术是一种实践导向的思维方式。

它通过不断的试错来实现成果。

例如,中国的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和造纸术——都是在实践中逐步发展而来的。

大家可以留下思考几分钟,想想一般期刊上的文章思路是不是这样的呢?

而顶刊文章更加注重的下面的科学的逻辑推演过程

这些技术的发明并不是基于理论模型,而是基于经验和偶然的发现。

科学的逻辑性

与技术不同,科学是一种逻辑导向的思维方式。

科学家们首先建立理论模型或者提出一个逻辑推演过程

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些模型的正确性。

科学的进步依赖于严谨的逻辑推理和系统化的实验过程。

这个也是国自然基金写作的一个最为核心关键的逻辑过程

国自然本质上是用我们创新idea去拉风投,而顶刊SCI则是将拉来的风投去做阐明和销售产品。

而我们的产品是SCI论文。

科学和技术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硬态试错法”和“软态试错法”来描述。

技术依赖于对具体对象的反复试错,而科学则通过逻辑推理来减少试错的次数。

科学的出现使得技术得以加速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在科学体系中,有一句话值得深思:“逻辑比事实更真实。”

这并不是一种狂妄的唯心主义,而是对科学和哲学深刻理解的体现。

我们的感知是通过逻辑模型来处理的,而这些模型最终塑造了我们对世界的理解。

下面我们来看看地谷、阿波罗尼和开普勒的例子,

展示了逻辑模型如何转化为现实世界的知识

通过案列大家来体会下国自然中最为重要的科学逻辑推理

逻辑模型如何转化为现实世界的知识

地谷、阿波罗尼和开普勒的例子展示了逻辑模型如何转化为现实世界的知识。

在科学和哲学体系中,逻辑被认为比事实更真实。

我们的感知和认知是先验感知形式的产物,我们所感知的世界是逻辑事实的总和,而非客观事物的总和。

爱因斯坦和怀特海也指出,逻辑和思辨引导事实,强调理念在前,事实在后

因此,我们的世界观是由逻辑模型塑造的,而非直接反映客观现实。

16世纪丹麦天文学家地谷地谷,在望远镜发明前,以肉眼观测天象长达20年,记录了数千颗星及行星运行细节,甚至观察到行星轨道的八分差。

丹麦皇室因其贡献,在文岛为其建立了当时世界最大的肉眼天文台。

地谷观察行星运行轨道细微差别,虽无望远镜,仍详尽记录。(类似实验中的观察和记录)

他试图修正地心说,提出行星绕太阳转,太阳再带行星绕地球转的混合模型。晚年未实现重大发现,收开普勒为徒。

开普勒接触日心说理念,发现地谷的观察数据支持日心说,但八分差无法解释,意识到行星轨道非正圆,哥白尼模型有误。

而阿波罗尼是古希腊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他研究了圆锥体的不同剖面,包括圆形和椭圆形,并完成了相关的数学模型。

尽管他当时不知道这些模型的实际用途(最模型的科研人,说不定后期你的模型也能支持这样的重大发现)

但后来的天文学家开普勒发现,这些椭圆模型恰好描述了行星的运行轨道,包括行星在近日点和远日点的速度变化,以及椭圆形轨道上的面积扫描规律。

这一发现证明了阿波罗尼数学模型的实用价值。

哥白尼的日心说和开普勒的天文立法揭示了逻辑模型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即逻辑模型最终会转化为事实。

这体现了科学、知识体系及世界观和宇宙观的构建方式。

科学和技术的理清将为我们国自然的申请扫平荆棘

科学与技术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它们在历史上各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科学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得人类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世界

而技术则是实践中的不断探索与创新

理解这两者的关系

有助于我们在国自然准备的过程中不走偏。

转自慢教授的科研江湖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