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我们能否获批国社后期资助项目的关键,在于申报成果(学术著作,书稿)的质量。眼前老踏撰写的这个系列推文,将分上、中、下三期,先来解决一个关于申报成果(学术著作,书稿)章节目录设计的问题。
今天这一篇,是这个系列推文的第三篇,也是最后一篇。
好,我们开始。
学术著作章节目录设计的要点之五
把研究容量落实在每章每节的具体字数里
上面的介绍其实只是提供了一种原则。怎样把这些原则落地,做到让章节目录与申报成果的研究容量相匹配?老踏的经验是:要把研究容量落实在章和节的具体字数里。
001实操方案:怎样把研究容量落实在章节字数里?
比如,我们估算申报成果的研究容量是20万字,然后设计了一个由8章40节内容共同构成的写作框架。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把估算出来的20万字落实在章节之中了。
接下来需要权衡一下,看看我们是以“章”为颗粒度来落实字数,还是以“节”为颗粒度。
这两种方案无所谓好坏,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案——一切以研究容量大致均匀(比如标准差控制在10%或者20%以内)的分配为转移就好。如果是以“章”为颗粒度,那么这个例子中的颗粒度就是2.5万字;如果是以“节”为颗粒度,那么这个例子中的颗粒度就是0.5万字。
为了便于理解,老踏绘制了一个分别以“章”“节”作为颗粒度来落实字数的图示(见下图)。在
左侧所给出的,就是以“章”为颗粒度的方案;右侧所给出的,是以“节”为颗粒度的方案。
经过这样一番操作,无论选择哪种方案,我们都把申报成果的研究容量,落实在章和节的具体字数里了。
002认知转换:为啥要把研究容量落实在章节字数里?
有人会有疑问:为啥要做这种看起来完全不靠谱的“落实”呢?毕竟我们还没开始写作,关于申报成果的字数设想也只是个非常粗略的估算,基于这样的估算来设定每章甚至每节的具体字数,价值在哪里?意义又是什么呢?
让老踏尝试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一方面,正是由于还没开始写作,这种“落实”才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写作冗余,避免增加时间精力的额外消耗。
在《发论文、拿项目,其实很简单》的那本书里我过一个观点,小白依靠灵感写作,大牛则可以在灵感缺席的地方写作。“落实”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让我们像大牛那样进行专业写作,而不是像小白一样听凭灵感的“打扰”,任性写作。
早晚有一天你会意识到,学术写作是“带着镣铐跳舞”,在有灵感、文献充足的地方一泻千里,带来的后果很可能只是离题万里。
另一方面,这种“落实”会为我们接下来的写作提供掌控感和确定性,从而减少写作的摩擦力和挫败感。
对于每章每节字数的预估是否准确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估算本身。就算估不准,也是在估算。而只要有了估算,这种估算就会为接下来的写作提供掌控感和确定性。
它会让我们在写作某一章或某一节的时候,在落笔之前就明确自己所要完成的工作量。字数太少的话,就加加油,再努力思考一下是不是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论证清楚;字数太多的话,就踩刹车,尽量保持克制,言简意赅地表达核心观点。
为什么很多人在大部头的学术写作中会半途而废?因为目标太过宏大,以至于产生自我怀疑,失去掌控感。一个章节、一个章节的推进,等于是把无法抵达的大目标分解成可以搞定的小目标,而伴随一个个小目标的完成,我们终将抵达。
说到底,这种“落实”会让我们的写作不会因为过分任性而离题万里,也不会因为目标远大而失去斗志。至于说每个章节的具体字数是否一定要符合颗粒度,控制标准差,反倒没那么重要了。
学术著作章节目录设计的要点之六
三级四级标题搭框架,章节标题进目录
章节目录设计的问题之所以介绍得这么细致,主要还是因为这个内容比较重要——章节目录一旦搞定,申报成果的“基本盘”就确定下来了,接下来的写作工作也就有了行动路线图。
好了,关于章节目录设计问题我想再给出最后一个要点:三级四级标题搭框架,章节标题进目录。
这个要点的意思是,一部书稿在谋篇布局,搭建它的章节目录的时候,设计得越详细,就越能为接下来的具体写作提供心理上和实战上的“确定性”;但是最终呈现在申报成果“目录”里的,一般就只是“章”和“节”这两级标题。
一方面,按照三级乃至四级标题来搭建写作框架的好处很明显,因为一旦这个框架搭建起来了,具体写作就会轻松很多。
从心理上看,如前文所述,这种确定性能让我们获得更多的掌控感,让我们能时刻看到写作工作的“进度条”,从而帮助自己树立信心、勇往直前;从实战上看,如果三级乃至四级标题已经搭建起来,那意味着我们已经把自己对申报成果研究议题的思考,落实在一个个具体标题之中了。而为了搭建这样细致的写作框架,我们一定大量阅读和积累了相关文献,也对研究议题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反复的斟酌与推敲。
显然,所有这些准备工作,都会让接下来的写作实战事半功倍,越写越顺畅。
不过在这里也要提示一下,具体到四级标题基本就是极限了,三级标题其实也是够用的,不建议再继续探索更细致的标题。我们要在结构刚性和写作弹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否则一个是彻底“锁死”会带来写作的僵化,再就是标题层级越多,越深入到旁枝末节,工作量也就越大,有可能导致章节目录设计工作本身就半途而废的后果。
另一方面,从惯例上看,一般学术专著的目录是呈现章和节这两级标题。
因此,虽然我们已经设计出了比较细致的写作框架,但是最终在申报成果的目录中,最好也是遵从惯例,只呈现章节标题为妥。这样做的好处除了符合惯例,也比较简洁美观之外,另外一个考虑也在于呈现的标题越细致,就越有可能“露怯”,被评委抓到“小辫子”。所以,目录只列章和节的标题,对我们申请人而言也是一个占优策略。
最后再给出一个提示:我们可以多去学习体会那些在权威出版社出版的,或者已经被业内同行公认的高价值学术专著,看看人家的章节目录是怎么设计的,体会作者谋篇布局的技巧。这种学习体会对于我们做好自己申报成果的章节目录设计,是非常有启发的。
转自老踏科研联盟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