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自然评审季:评审是双盲,还是单盲?
2023/4/18 15:41:32 阅读:358 发布者:
2023年国自然,在上个月已提交完成:2023年NSFC提交!接下来就是评审过程了:2023年国自然已经进入评审季节!这也是牵动大家心弦的地方。
马上要评审季节,尤其是很快要到来的函评,这个时间段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NSFC自然基金的评审是不是双盲评审?专家是可以看到申请者信息的吗??为何不实时双盲?在这里,我们解说科研项目公众号为大家做个简单解释。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不难理解(按照2022年及以往规则):你网上提交的,就是函评专家能看到的!也就是说,你在NSFC系统中提交了哪些内容,专家都能看的到。
在NSFC系统中,点击上图右侧的“查看附件”,就可以看到下图:“请点击下载PDF”以及“附件”,这两部分内容,评委都是可以下载的。
按照2022年及以往规则,评委在打分前,需要阅读大家的申请书,也是要先下载PDF文档,下载的PDF就是大家提交的电子版申请书(内容与大家自己生成的PDF是一样的)。至于大家上传的附件,评委也可以通过点击“附件”查看!
因此,这里借这些内容提示大家:你网上提交的,就是函评专家能看到的!这也就是说:评审并不是双盲!
很多人会有疑问,为何不隐去呢?大概率是因为无法双盲:毕竟,个人简历的paper上有申请人名字,单位信息中也有申请人信息。其实,这与目前大部分的SCI评审差不多,大部分也不是双盲。
其实也有人曾经提出,为何不像博后基金那样,然而脱离研究基础(已有的前期成果和平台),如何谈科研项目的可实施性?其实吧,不管是哪种方式,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拿国自然而言,基金委代表guo家对科研人员进行“科研投资”,像极了目前产业界流行的投融资,如果只看本子写的好不好,不看研究基础,然后就决定投与不投,实践起来,是不太可行的!毕竟,“投资有风险”!
或者也有人提出,像博后基金那样,申请书与研究基础(个人简历)分开评审,是不是也可以?然而,这里有一个前提,博后基金每年的申请量与国自然的申请量,可以说不在一个数量级,理论上可行,但是实施起来,可能会有很大难度,尤其是如何保证时间效果。
再拿目前期刊界的审稿来看,有时候一篇文章,要找30~50个审稿人,才能返回2~3份审稿意见,甚至找50~80个审稿人,才能返回2~3份审稿意见。时间有可能会严重拖延。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文章审稿的周期,并不在期刊和编辑部,而是在审稿人。这里还有个背道相驰的现象:几乎所有人在投稿时,都希望尽快拿到审稿意见;但几乎所有人在作为peer reviewer在审稿时,又差不多直到最后期限才提交审稿意见。就问问大家,是不是这样?
转自:“解说科研项目”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