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知识增量:论文研究问题创新的第一种形态

2023/3/1 13:58:30  阅读:157 发布者:

创新即意味着知识的增加,根据创新程度的大小,研究问题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知识的绝对增量和知识的存量溢出。从知识增加的程度来看,知识的绝对增量又包括三种状态。

一.没有人研究过的问题

这种类型不适合普通作者,即使是有些名气的作者,也要慎重,选择那些没有人研究过的问题去写论文、做课题,这是投机,不是创新。常识告诉我们,要想去发现、去提出一个没有人关注过的问题,这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比如这个例子:《在古典文学教学中不可能出社会主义之新》

相信现在没有人再去研究这种问题了。这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篇论文,当下应该不会有人再去研究了。那么大家要注意的是不去研究,而不是没有想到,不去研究和没有想到而不去研究,这是两种状态,这个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二.有人研究但还没达成共识的问题

建议大家特别要关注一下这种提出问题的方式和问题的类型,也就是要关注那些有很多人研究,但是还没有普遍的、统一的共识性结论的问题。

我们来看以下两个例子:《违约方申请解除合同权:争议与回应》、《限购为何无法控制房价:来自婚姻市场的解释》。

第一个例子:在违约方申请解除合同权的问题上,已有的研究存在争议,既然存在争议,那我们就可以做出自己的回答,这是一个补充性的研究。

第二个例子:这是一个纠偏性的研究,针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纠偏。我们都知道从前几年开始,国内很多城市实行限购控制房价,这个问题一直都存在争议,关于限购到底能不能控制房价,一直没有达成一定的共识。那么作者在他的论文里面对这个观点进行了纠偏,他认为限购不一定能控制房价。

这就是第二种类型,即有人研究但是还没有达成共识的问题,这种方法特别推荐大家使用,既适合明星作者,也适合普通作者。

三.很多人研究且已经达成了一定共识的问题

这种情况按照我们通常的考虑就没有研究价值了,但可以反过来考虑:针对已经达成共识的问题,那我们到底还有没有研究的空间呢?

我们从三个例子进行说明:《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模型:一个技术性的补充》、《对公地悲剧理论适用边界的探讨》、《四库提要篡改<四书反身论>说驳议》。

第一个例子:对马克思经典理论里的一个理论模型做了小小的补充,在大家都有共识的点上又做了一点点的努力,这也是研究创新的一种类型。

第二个例子:很多人将“公地悲剧理论”拿来就用,用得非常泛化,但这个作者认为“公地悲剧理论”应该有它的适用边界,不可以乱用,这是一个纠偏性的研究。

第三个例子:这个例子的观点是历史学科、古代史学科里很多研究者多年来所持有的一个观点,但这个作者认为此观点是不对的,他通过相关的材料来论证这个观点是不对的,直接推翻了共识。

我们可以看到,在很多人研究且达成共识的问题上,根据自身的不同身份可以做出不同的努力。大人物、明星作者可以直接推翻共识,这种创新的程度是更大的;但很多普通作者没有胆量和实力去这样做,那就可以做一些小的补充性工作、纠偏性工作,这是我们大部分普通作者都可以去尝试和努力的。

作者:李月月

转自:“科研写作研究所”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