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这几类论文选题不要碰!

2024/6/21 9:32:26  阅读:19 发布者: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意思是说,如果有一个好选题,文章就成功了一半。我们的硕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学位论文同样面临选题问题。

现总结6类选题,帮助大家避免踩坑。

第一类,有论域无论题。

这是研究生选题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只有一个宽泛的研究对象,而没有关于研究对象的具体的问题。例如,二代农民工问题研究、翻转课堂研究。这类选题一般只有一个宽泛的研究领域,但是缺乏具体的问题。我们需要在后面进行细化,例如,二代农民工的新生活方式研究、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效果评估等。研究生在选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细化形成具体问题。

第二类,选题过大。

选题过大意味着某项研究可以拆分为几个子研究,作为单独的研究生来说,很难驾驭。例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逻辑、教育信息化的产教融合问题、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路径问题等等。这类问题虽然有论域,也有论题,但论题难以驾驭,时候一个大的课题团队进行研究。对研究生来说,从中切分一个更小的问题进行研究是合适的,可以将这些大问题视为研究背景。要追求小切口,大问题。

第三类,选题是个假问题。

这是经常容易被忽视的一个问题,有人会说,我的研究问题有论域也有论题,选题范围也不大,为什么导师说没有研究必要性,这往往因为你提出一个不符合理论现实或不符合经验现实的假问题。例如,讨论城乡二元化对乡村人口回流的影响(只举例,不要较真)。这就是个假问题,因为从学理上分析,城乡二元化导致的是乡村人口外流,而非回流。这也就意味着,提出的问题是要经过一定的文献综述的,只有了解了前人在做什么,或者实践在经历什么,才能提出一个恰切的真问题。

第四类,选题是别人研究过的老问题。

如果我们拾人牙慧,或老调重弹,选题往往被导师打回来。但完全创新提出一个选题,难道又太大。这时候应该怎么办?我们可以适当更改旧选题的场景,例如更改选题的限定范围、更改研究方法、更改人群或地域等。例如,有研究研究的是东部沿海地区的老龄化群体社会适应,你可以研究民族地区,或东三省地区,因为社会条件和背景不一样,同样问题就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和发现。

第五类,是选题不具有可操作性。

选题可行性是衡量选题的一个重要标准。只感兴趣但是不具备可行性的选题是无法进行操作的。例如,你对权力问题感兴趣,想研究一个村庄选举中的权力运作过程,但你没有办法进入一个村庄进行实地观察,也没有任何社会关系可以让你接近村委主任或乡村干部。或者,你想研究共产党宣言的多语种版本的差异,但是连全球所有语种的出版物都没有收集,自然也是做不了。除了资料、现场的局限问题,方法问题也可能不具备可行性。例如,想使用大数据方法来进行网络舆情相关研究,但对大数据方法一窍不通,也无法推进研究。

第六类,导师无法接受的选题。

导师性格不同,部分导师对选题要求很高,如果你提出的选题是导师不认可的选题,那也十分麻烦。这个时候,要么有能力说服导师接受你的选题,要么,根据导师的意见提出一个新的选题。遇到这样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导师为什么不接受你的选题,找出背后的原因,而不能与导师硬刚,最后吃亏的只能是自己。这个情况也经常发生,所以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百川MBA论文指导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