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看“参考文献”的四个层次

2024/5/24 10:51:44  阅读:19 发布者:

看文献如何看,从一篇人家发表的文章中看出了什么,体现了一个研究人员本身知识的宽度和深度、思维的慎密程度以及反向思维能力,用时髦的语言表达:创新能力。

个人认为,看文献一般有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参加本科毕业论文的时候,需要学会看得懂别人发表论文中的实验部分,能够从中获取做实验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已经学过的大学课程,融会贯通,看出别人没有写出来的一些操作步骤和实验条件,找出本实验的难点和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成功的将其中可取部分应用于自己的研究。如果是重复性的工作或者样品的制备,就应该能够很好的重复,甚至比文献报道的更好产率或者产品质量。

第二层次:刚刚参加硕士论文时应该达到对论文的科研过程完整理解的水平。除了能够熟练的真正看懂实验部分外,能够看懂实验仪器和材料部分结果与讨论结论部分,明白人家采用什么技术、做出了什么、得出什么结论。这是做科研工作非常重要的积累过程,也是进一步提高的基础。

第三层次:硕士毕业或者博士开始阶段应该达到对学问或者学术发展的方向了解的水平。这个阶段应该已经比较清楚自己所从事的研究是什么性质,在本研究方向处于什么水平。在看别人的工作的时候,开始关注人家为什么要做这个工作,为何采用这个方法,实实在在的认真理解文章的前言部分。关注人家优秀文章的前言的写法、语法甚至用词。一个对文章前言不关注的人,看文章不研究人家高水平文章的前言的语法和用词的人,水平一定有限,无法成为真正的研究人员。

第四个层次:博士毕业时应该能够看懂文章以外的东西。与自己从事的方向相近或者是自己非常感兴趣的,就应该仔细的思考人家这篇文章发表的内容,该研究者为何发表这样的文章?为什么采用本方法而不是另外的方法?提供的数据为何是这个方面的,而不是另外一个方面的?为何本文的着重点是论述这样的道理而不是那样的道理?除了已经发表的数据,该研究者是否还应该做了哪些工作,由于什么样的问题不能发表?作者有哪些难言之隐?总之,人家发表了一篇科技论文,首先会看人家为什么会发表文章,不是正面的看,而是反面的、批判的看,看人家为什么会认为可以发表的。做到真正的读懂纸后面的事情。

当一个研究者能够达到了第四层次,基本上不会去做人家举一、我反三的事情;能够避免人家在天上打了一钉,你在下面给人挂花的事情;也可以避免穷其极致,把事情做到牛角尖里面去的情况。即便开始做与他人相类似的工作,在同一方向上,也会有自己更远的目标,有自己独特的设计,最终会成正果。

当然,这样的研究者不会得到很多同行的喜欢,因为你不大可能更多的正面引用人家的文献,也不大可能与他们形成互惠的团队,你不会拿着老百姓的税金替老外打工。你将是孤独的

这也是你看的文章叫做参考文献或者“References”的原因。

三仓学术界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