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学术论文写作中文体不辨现象及原因分析

2024/5/23 14:57:18  阅读:19 发布者:

随着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广泛发展,各种论文也被大量刊发,但其质量却良莠不齐。其中,最为常见的问题就是不辨文体,论文被写成说明文。如何保障和提高论文写作的质量和水平,已经成为一个现实而又迫切的问题。基于此,医刊汇编译就论文写作中文体不辨的现象及其原因进行简要分析,以期对论文写作有所助益。

一、论文写作中文体不辨的现象

1.论文被写成普及性读物。一些作者习惯将教科书或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学讲稿进行改编写成论文,更有甚者还依据内容将部分书籍的目录进行延展形成一篇论文,殊不知这些都是说明文。它们虽然结构完整、内容充实,却缺少了论证过程和通过这一过程得出的独到见解。其实,这样的文章只是在向读者介绍某一学科的某方面知识,而非进一步的研究成果。

2.论文被写成工作总结。有的作者由于经常撰写工作总结,便形成了特定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以致于在论文写作时也表现明显,常常忽视论文写作中科学研究过程和科研成杲展示的重要性。将论文写作完全陷入实际工作中,作者就不能站在客观的立场上用学术的眼光分析和研究问题,工作总结式的论文自然屡禁不止。

3.论文被写成理论宣传稿。虽然学术论文也需要理论的支撑,但与单纯的政治理论是有区别的。学术理论需要从某一专业或学科客观研究的角度得出关于社会、自然和人类自身发展规律的原理,而政治理论是就现成的材料写成,没有经过研究阶段,只是在向广大读者宜传一个无需争论的观点,即便可以作为作者开展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也不能代替科学研究和学术理论。

二、文体不辨的原因

1.文体把握不准确。作者不能准确把握学术论文与说明文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两种文体有太多相似之处:第一,在表达方式上,说明是说明文最主要的表达方式,然而许多作者在撰写论文进行论点论证时,总会误将论据的提出当作一味的说明,缺乏逻揖性的论证过程;第二,在写作方法上,举例子、列图表列数据等都是说明文中最常用的说明方法,但也经常出现在论文中,对论点起支撑作用;第三,在语言表达上,两者都采用专业、科学的术语来进行阐述,且都有准确、简练、周密的特点。

2.缺乏科研基础和精力。一些作者所学专业与所从事的职业不匹配,导致其职称论文的研究成果达不到应有的深度和影响。加之受工作任务繁琐、硬件设施限制或资金短缺的影响,很多工作单位并不能为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甚至还有部分单位将论文发表数量列入对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内容。专业技术人员除了要完成本职工作外,还有行政任务,直接导致他们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系统、有深度的科学研究完成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3.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当下,网络方式获取知识和雾霾式工作状态是影响作者独立思考能力的两大因素。一方面,在这个一味追求速度的网络信息时代里,人们的依赖性心理越来越强,完全没有静下来细细研读的时间和意识。另一方面,紧张、繁忙且又不断重复的机械式工作状态早已消磨掉了部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使其精神状态总如雾霾的天气一般阴沉,缺乏创作的冲动,独立思考的能力也随之减弱。在参考他人研究成果的时候,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论文学术投稿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