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引用参考文献的常见问题

2024/5/21 11:41:56  阅读:124 发布者:

参考文献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准确地引用文献,不仅可以反映作者对其研究领域总体的掌握程度和认识的深度,也表明了作者对前人劳动成果的尊重。许多作者在引用参考文献时,有以下几种常见的问题。

一、该引的不引。采用了他人的观点或数据资料等,在文献中却未体现出来,这不仅是科研态度的不严谨,还涉及到学术不端等问题;对自己以前发表过的文章不予引用,也是不科学的。因为科学研究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展开的,有了前人的研究基础,才会有今天的创新;引用自己前阶段的研究成果,更有利于读者了解该研究区和研究领域的相关成果,而且也是对作者所在科研团队工作的尊重。所以,该引的文献一定要引用。

二、不该引的却引。将教科书中已经为大众所熟知的公式、原理等加以罗列,属于引用过多,重复堆砌;引用某些陈旧史料甚至是经过实践检验、已证实有悖真理的文献,则要让人对论文的整体质量产生怀疑。科技论文注重时效性,一般来说近5年公开发表的文献应占主导地位,可说明作者的研究处在前沿领域,具有创新性。

三、通篇引用英文文献。有的论文所引用的全是英文文献,作者认为国内尚未有此方面的报道,这样能体现其研究处在国际领先的水平。但观其文发现,同类研究的文章,本刊就曾刊发过。可见,并非是其研究多具有新意,而是作者是否引用恰当,是否存在崇洋情结。因此在引用同类文献时,中、英文文献要一视同仁。恰当地引用,更能准确地反映作者研究的基础和创新性。

四、文献过于集中。比如有篇文章著录了13篇文献,其中有10篇都是出自同一期刊,这也是不恰当的。应引用不同层次的文献,体现作者对其研究区和研究领域背景了解全面。

五、文献过少。文献量的多少体现了作者对本研究领域了解程度的深浅,也说明了作者是在何起点进行研究的。虽说现在不限制参考文献的篇数,提倡只引用最必要的文献,但是,如果文献数目过少,却也从另一个方面表明作者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有一定的欠缺,尤其是综述类文章。

六、引用不准。在转引文献时,有时作者并未亲自查阅原文献,只是将相关内容从别的文章中照搬过来,这就造成了对所引用的文献内容不求甚解。有时引用了一个公式,却对公式中符号的含义、单位甚至正确的写法都不能确定,公式的推导、原理等更是妄谈,这样不仅对读者会造成误导,也失去了引用文献的意义。

总之,实事求是、合理地引用参考文献,不仅便于读者检索,也能给文章整体质量增色。

转自医护之友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