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经验分享:学位论文开题怎么开

2024/5/11 11:39:59  阅读:12 发布者:

这是我自己博士论文开题形成的闭环思考的一个全过程分享,不一定具备可推广性,但是作为过来人,我想与你们谈谈我的博士论文选题经验。我是从2021年十月份开始着手选题的事情,也感到非常幸运在那个时候能够跟着王雨磊老师学习,在王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之下,用了大概四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从选择领域到文献阅读到调整选题,再到撰写开题报告的全部过程。

20222月份的时候基本完成了开题报告的撰写和两轮修改,3月份的时候通过了我们学校的开题答辩会,这个过程我有两点收获跟思考想要跟大家分享:

第一是博士论文开题帮我打开了学术之门,让我有了美妙的学术归属感,这个过程也必然伴随着痛苦,但至少这个过程让我确定了自己想要深耕的领域,也愿意为之奋斗的领域;

第二是我通过博士论文的开题找到了学术自信,之前我很少能在学术问题与别人进行探讨,但是至少现在自己可以很自信地在自己的领域跟别人进行交流讨论,能够感受到理越辩越明的快乐。同时,我的论文也得到了当时开题答辩组两位权威导师的肯定,其他导师也因为我的开题报告写得较为深入,从而给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指导意见。这里需要提的是,如果开题报告质量不过硬的话,指导老师也很难给出一些有效意见。

在开题报告前,我的担忧也和大多数博士一样,比如中英文文献比例问题,比如格式排版问题,再比如有没有技术路线图等等,但是事实证明,只要你的开题报告选到了很有学术价值的,很有意义的题的时候,而且也有扎实准备,老师们会忽略其他格式上的问题,简单来说,选题选得好,老师们是不会吹毛求疵的,因为开题最主要的还是选题本身。最让我开心的是,我们这个领域权威的一位老师鼓励我说我选择的这个题目领域值得我为之研究终身,还有一位老师更是单独跟我讨论指导了一个多小时,他觉得我的选题很有价值,他也对这个题目很感兴趣,关于这些,都是我的成功开题带给我的美好体验,所以我想把我的经验分享给你们。

文献阅读、梳理和选题的过程其实是交织在一起的,甚至可以说是同一过程。开题本身就是一个选题的过程,选题、定题、开题是贯穿始终的,这个过程可能是六个月或者一年,开题的目的是把题基本选定,而不是急匆匆选个题目去写开题报告,如果是那样可能会越写越痛苦,我个人的看法是花80%的时间去选题,最后20%的时间写开题报告的文本,再加上修改,这样的时间安排可能比较合理。

要明确的是,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主要目的是找题目,而不是写开题报告的文本,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这是我的深刻教训,因为一开始我只是选了一个大概的领域,没有定好题的时候就开始写了三万多字的开题报告,结果在师门读书会上分享的时候才察觉,导师和同门都不明白我写的文本到底是想要表达什么,最糟糕的问题是我是答不上来的,我后来思考了一下才发现,那是因为我没有一个把文本串起来的线索,那就是,没有题,我的文本都是散的,没有灵魂的,也正是这个失败的经历,才让我意识到题本身才是开题最重要的。这并不意味着你不需要写读书笔记、文献综述,应该是边想边写,边积累素材,我只是说不需要急着进入开题报告文本的撰写。

01

什么是题?

究竟什么是开题?开题开什么?

题目不是主题,指的是问题,论文开题是为了让你问出一个有学理意涵、有现实关照、有学术价值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做研究设计,围绕这个问题去思考你该怎么回答问题,去做什么样的文献收集,去做什么样的资料和实验测量。最后博士论文就是呈现你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你的论证,以及最终的答案和与读者对话。

我本人是教育社会学方向,所以举例可能都是教育社会学领域。比如保罗·威利斯的《学做工》,一本非常扎实的田野民族志,田野材料,看起来是很大部头的研究,实际上拆解开来就会明白,他在解决的问题就是:工人阶级子弟为何子承父业?(也即工人阶级社会再生产是怎么实现的?)最后他给出的答案是工人阶级的小子们对教育本身作为再生产机制一部分的洞察导致了最终子承父业成为工人,这也是他对自身研究问题的一个回答。再举个例子:阿利埃斯的《儿童的世纪》这本书,他的核心问题就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核心家庭是怎样诞生的?(关照的是社会生活和现代性反思的议题)明白要问的问题以后再去读,就知道他是在围绕问题贯穿全文撰写的。再比如程猛的《读书的料》,他的核心问题是:农家子弟为什么能够通过读书完成阶级跃升?(也即底层循规生何以子不承父业?)有点类似前面提到的威利斯的研究,程猛把威利斯的研究无法涵盖中国情况的缺陷给补齐了。

很多社科研究都是围绕一个核心问题来解决的,我们的博士论文也一样,就是在围绕一个问题展开。我们的研究起点也是研究终点。

开题报告有三个部分:

第一,选题介绍。你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你的问题意识从何而来?它处在本学科的哪条脉络上?为什么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第二,研究现状,很多人也习惯叫它研究综述。前人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他们的贡献是什么?他们的不足是什么?我为什么对他们的回答不满意?

第三,研究设计。具体来说,我准备怎么回答这个问题?何种思路?什么方法?哪些手段?有何计划?

这方面内容大家可以去看王雨磊老师的《学术论文写作发表与指引》这本书,我当时看的还是老版。当你有问题意识的时候,你就很容易把开题报告的这三部分串联起来,就不会出现我一开始写三万字不知道在解决什么问题的情况。

接下来我们谈一谈在社科领域比较常见的三种问题类型:

第一类是描述性问题:是什么?

第二类是解释性问题:为什么?何以可能?如何?

第三类是对策性问题:怎么办?

一门学科的宗旨就是要回答一系列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我们的学位论文本身就是要对学科做出知识性生产,做出贡献,首先就是要用别人没有用过的方式去提出一个问题,提供不同的答案,这样才能进行知识生产,这也是学科的知识生产过程。对于社科学科,最有价值的就是解释性问题,王老师在给我们授课的时候也说过,社会学就是研究社会秩序何以可能。简单来说就是对社会现象进行解释,研究者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就是要给某一问题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总而言之,学位论文开题,开的是一个有学术价值的问题,社科类专业的核心问题,在于解释,也就是问为什么,围绕为什么,我们可以向前问是什么?向后问怎么办

02

如何选题?

这一部分可能对经验研究的同学更具有借鉴意义,对宏观纯理论研究的同学借鉴意义不大。做经验研究就是在默顿提出的中层理论做出贡献,即基于经验调查进行分析提炼抽象,形成对生活具有解释力的理论。米尔斯在《社会学的想象力》推崇的也是这样的一种研究,在这本书里也可以看出米尔斯对帕森斯宏大理论的批判,以及只有社会调查,没有理论研究的纯粹经验写作,所以米尔斯所关照的就是这样能够抽象出理论的经验研究。

那么如何找到自己的问题呢?

第一就是要在选题之前认祖归宗,找到自己所在学科的元问题,在脉络当中发问,才能做到承前启后,有学术意义。比如说,教育社会学的几个核心问题:教育与社会不平等的关系、知识与权力的关系、教育场域中,行动者的行动与互动。知道自己学科的基本问题以后,才可能去提出问题,才可能有学科对话,才能保证选题不偏航。

第二就是要重视经历,无法触动你心弦的主题不值得做,要与自己息息相关,最起码就是要自己感兴趣。找到自己人生经历和自己所在学科的交叉点,那将是很好的研究领域,从个人困扰公共议题。比如很多经典的著作:《萨摩亚人的成年》《儿童的世纪》《回归故里》,这些都是与作者个人经历息息相关的。

这部分总结起来也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读书和行路之间找到交叉点,那可能是你最具能量的选题领域,有可能是成为你安身立命的学术资本。

03

怎样破题?

第一,积累经验性问题:很多时候,经验性问题是学术研究的起点。为什么当妈越来越难?为什么90年代时,独立学院的数量激增?牛乳哺育为什么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为什么会有母婴室妇幼保健院的存在?为什么工人阶级走上了子承父业的道路?经验性提问的秘诀在于差异性发问,也就是比较视野。纵向比较可以是历史维度,横向比较可以是阶层、性别、地区、族群……

第二,经验问题的理论抽象,提升研究的理论深度,提升对现象进行分析时的理论深度。比如:为什么当妈越来越难?这是一个经验性发问,对它进行理论抽象就是:社会性别分工的历史变迁问题。再比如:牛乳哺育为什么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抽象为理论即:母亲角色之意识形态的社会建构问题。

第三,思考文章理论贡献,学术价值与研究创新。从经验性发问到对问题的理论抽象,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能不能研究、可不可以研究的问题以及从什么角度研究的问题,那么最后需要思考的,就是你如何通过这个现象的关注、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实现知识生产,带来理论贡献。

发问是学术研究的起点,发问的质量直接决定了一个研究的好坏,通过发问的质量也可以窥探一个人的思维水平和思想高度。

转自冠霖书院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