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论文审稿,你该知道的事儿

2024/3/22 16:58:10  阅读:19 发布者:

同行评审是现代科研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科研出版流程中的核心环节,也贯穿了科研人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

对于刚起步的研究人员而言,同行评审是理解科研评价体系,迈向第一篇发表的基石。

而对于有一定发表经验的研究者,同行评审是与领域内同行进行良性互动,进而提升自身可见度和学术影响力的绝佳机会。

但您对同行评审足够了解吗?比如,

审稿人审稿时主要关注点有哪些?

作者不理解审稿人的意见怎么办?

如果作者觉得审稿人有偏见/不公平该怎么办?

是不是必须按照审稿意见进行修改?

......

本次,小编将与大家分享同行评审流程中常见问题的回答,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同行评审。内容涵盖了流程介绍、审稿思路说明、报告撰写、评判标准等,解答了评审环节中的大部分常见问题。

1. 期刊选择评审专家的准则和依据是什么?

A:每家期刊的侧重的点不一样。一般来讲,期刊会根据内部系统里对每个审稿人研究领域的标注发送审稿邀请。有的期刊偶尔也公开征集审稿人。对于一些小众学科的稿件,期刊也会以邮件形式给自己审稿人库以外的专家发邀请。

2. 请问审稿人是义务审稿吗?

A:国外期刊的审稿工作基本是义务的,无偿的。即使有偿,也不是由作者出评审费。这是为了确保审稿的公正性。

A2:一般来说,作者推荐的审稿意见权重会比较小,仅作为参考。

3. 审稿人一般是如何选择?推荐审稿人有多大用处?

A1:主流的期刊,原则上要求每篇稿件有2个审稿人即可(包括一些特别顶级的期刊)。特殊学科,比如物理学,则是1个审稿人。但是,作为责编,起码要找够34个审稿人才放心。比如答应审稿后失联了,不提交审稿意见;或者随便提交个小修意见。所以,虽然原则上2个审稿人就行,但还需要多找几个。(学之策注:本条已经不太适用现在的情况,目前3-5个审稿人已经非常常见)

A2:一般来说,作者推荐的审稿意见权重会比较小,仅作为参考。

4. 审稿人审稿时主要关注点都有哪些?

A1:同行评审在审阅稿件时会考虑以下几点:本文是否有明确而重要的研究问题?研究是否准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所提交的资料是否支持所有主张?研究是否足够新颖并达到投稿期刊的要求?这篇文章的受众是谁?实验设计是否合理?实验设计是否存严重缺陷?论文是否具有较强的技术严谨性。

A2:审稿人主要看这些:1. 论文的技术水平是否规范,反映作者经受过正规科研训练,或者有成熟学者把关?包括文字阐述的逻辑性、公式使用、科学概念表达和实验过程的规范性等,也就是说作者是不是靠谱。2. 具体内容是否有创新。审稿人未必是小同行。假如不是,这条只能靠蒙但如果审稿人是有经验的学者,往往也能蒙对。3. 稿件内容是否显得高大上。或者我们常说的,是否显得solid4. 作者单位是否是顶级名校,作者团队是否有大咖,作者之前的发表记录如何,第一作者的学术声望怎么样?当然这条是竞争之下的加分项。不是必要条件。

A3:标题清晰简洁,摘要简明扼要,清楚阐明研究的必要性,研究方法合理,数据呈现清晰,批判性的讨论和足够支撑结论的数据。

5. 审稿人会更注重稿件的创新性还是工作量?

A:最重视的既不是创新性也不是工作量,而是技术规范性。也就是要判断作者是不是道儿上的人,如果不是,那就直接拒,不管创新性如何了。假如规范性可以了,那么在创新性和工作量比较起来的话,当然是创新性远比工作量更重要了。其实工作量太饱满,有时候反而起到注水的作用。

6. 当审稿人评论文章创新性不足或者文章意义价值不高,该如何回复呢?是不是必须得百分百按照审稿意见进行修改?

A1:作者必须正面回答审稿人的每个问题,不能企图耍滑头打马虎眼,但不是说必须按照审稿人的要求做到每一件事。审稿意见固然都是批判性的意见。但是,背后的心理有几方面:1. 确实有意见,作者必须整改 2. 审稿人对某个问题没看明白,故提出探究性的意见。类似于辩论,希望越辩越明。3. 审稿人为了显得自己睿智+博学。后两类意见往往看似尖锐,甚至刁难,但是其实审稿人内心并不强求作者补做或者重做实验之类的大动干戈。往往靠解释就能圆过去。假如审稿人就来这么一句话并且拒稿,那是极度不负责的审稿人!假如审稿人要求作者大修,审稿意见里有这句话。那是他提出自己的疑虑,给作者一个辩论解释的机会。是好意哦。

A2:最好能在稿件的引言和讨论部分引用新一点的文献,并找出这些文献和你的研究之间有什么联系,以此突出你文章在垂直领域的价值。

7. 对于审稿人的评审决定我不认可,我是否可以向期刊编辑申诉。

A1:是可以申诉的,但要有理有据,记得话语权不在作者手里。也会有少数会申诉成功,有时让编辑更了解你可能是申诉的另一个原因和收获。有些作者被邀请当副主编的,就因为和主编辩论了学术。

A2:有一点很重要的是:要让期刊编辑知道你不认同审稿人意见的原因在哪?

A3:不认可可以反驳,你是这篇文章的主人,如果审稿人提的问题都非常在理,认真对待。

8. 审稿人的意见看不懂怎么办?问编辑还是礼貌地提出?

A:可以给责编写私人信件进行询问。然后再通过责编向具体的审稿专家问询。不过,一般这种情况极少发生。

9. 催审稿人审稿会有可能给审稿人留下负面印象吗?

A1:先放答案:不会有任何人有意见!越催越慢,再催熄火,这个传说是不存在的。相反,耽搁了论文处理,该感到愧疚抱歉的应该是期刊方面。作者催促,一般是先写信给秘书。秘书能在后台看到状态,也就是究竟哪个环节耽搁了。假如是责编在拖拉,秘书会提醒责编。假如有审稿人超期未审回,责编可以私信给审稿人催促或者直接取消其审稿资格。事实上,论文评审最主要的耽搁,是一直找不到审稿人。当然如果一直没找到审稿人,或者责编对稿件在纠结。作者一催,责编就索性秒拒了。

A2:作为作者来说,不应该知道谁是同行评审员,也不应该干涉期刊编辑和同行审议员之间的互动。对作者来说,尊重同行评审过程是至关重要的,要表现出耐心和信任,期刊编辑会为你的文章和期刊做出最好的决定。

10. 两位审稿人意见相反怎么办?

A1:有理有据说明,不用回避。和AE和主编沟通。

A2:以更负面的意见为重。

11. 该怎么对待被拒稿的事呢?

A:没打过败仗的军人不是好军人。稿件被拒得多,就习惯了。稿件被拒,应该把它看做是自我修炼,自我提升的一次机会。面对每一次差评,成熟的人都会深刻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有时候差评的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被拒得多了,慢慢地就能猜出别人字面背后的弦外之音了。有时候可能甚至不是稿件本身的问题,而是你无法改变的结构性问题。

12. 国内外期刊歧视二本三本学校吗?请问出身不好的作者应该优先选择什么期刊。

A1:首先我要表明学术不应该以出身论英雄。作为科研界的重要学术输出方,你得对自己有哪些备选目标期刊心里有数。平时多问问圈内的同事,你的导师也有责任引导你投稿。我的建议是你可以试试涵盖领域更广、非垂直学科的期刊。

A2:这个应该说是难免的。但是也不一定。特别是近几年,因为学术内卷,有越来越多的优秀博士入职二三本学校,这些人的学术素养比起名校人士丝毫不差,只是平台弱工作条件比较差。假如真有顶级的工作,令人眼前一亮,我想那谁也拦不住。

转自学术进修课堂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