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论文撰写】干货 | 2023年国家社科申报,需要重视的6个方面

2023/5/5 16:55:15  阅读:81 发布者:

近几年,我发现国家社科申报在选题、破题、内容设计以及要求与水平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原本打算以2023年国家社科申报:新要求与积极应对”为标题写一篇推文,但考虑到能力有限,恐怕难以把握住“新要求”。因而退而求其次,最终选择以“2023年国家社科申报:需要关注的8个方面”为题,来总结自己在这个方面的最新思考与心得。

论应按指南来

和指南密切相关的是选题。选题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指南选题,另一种是自选。我个人觉得,指南选题越来越重要。理由如下:第一,与指南选题相比,自选题目属于自我探索。其考虑更多的是研究者的研究兴趣和前期基础,而对现实问题导向和国家战略需求的关注要“弱”一些。第二,按指南来选题,属于命题作文,PK的是申报者的“现场”研究能力。是通过角逐和竞争同一个题目,来提升研究水平与质量,具体来说,就当前面临的棘手问题,谁能经过研究给出最有效的解决办法。

选题要新

社科选题越来越与时俱进,越来越强调新意,现实问题导向也越来越突出,国家社科项目必须聚焦于解决国民经济社会重大现实问题,满足国家战略需求。

选题要新,就是要让人眼前一亮。这个“新”体现在新现象、新事物、新问题及新矛盾等方面。从这个角度来讲,试图把去年的本子改一改、完善一下来申报今年社科的做法明显不利于成功申报,因为去年申请书中的“问题”很可能在今年的形势下已经不够新了。这就要求今年准备申报社科的申报者必须与时俱进,在新的时代语境下考虑选题,这个语境包括理论、实践和政策等方面。社科题目里最好能有新的“词”或“词组”,这是对“新”的考虑的集中体现。

选题要与时俱进,所谓的“新”集中反映在因变量上,这个因变量和新事物、新现象或新变化等有关,它既可以是某种更高的目标,也可以是某种困境或瓶颈。要想给人在题目上留下深刻的印象,就需要对题目中的“因变量”下功夫,反复思考:(1)题目中的关键词能否形象地揭示、概括这种新事物、新矛盾或新变化;(2)所关注的新事物、新矛盾或新变化,大家是否和自己一样都觉得非常有趣,值得研究。相比之下,老问题缺乏这种新鲜感和冲击力。

选破题应更“准”

我对破题的认识,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研究问题及其解决思路,即这项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又是如何解决的。另一个是对总问题的分解,即将总问题分解为几个子问题,在一项研究中,如果能将分解出来的子问题都解决了,就意味着总问题也得以解决。

社科申报近几年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要求在题目上破题更加直接和迅速。之所以会出现新问题,是因为已有理论认识解决不了,或者说是不奏效的。破题意味着,在理论和实践上要能解决所发现或提出的新问题,这就需要基于新的有效的理论知识(这是经过思考和研究得出来的)来“解决”新问题。一个好的社科申请书的题目应能达到:看一眼题目,就能大致了解所要解决的研究问题(或所要实现的研究目标),以及对应的手段或路径等。如,有这样的一个社科题目:“人类命运共同体及其实现机制研究”。在该题目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目标,“实现机制”是手段。通过题目中词与词之间的逻辑联系,评审专家能够明白申请者的破题思路。

破题还涉及问题分解,即要将所研究的问题分解成几个子问题来研究,是几个子问题及其组合。在这个方面,不能只有一个问题,或者只是换了方法或不同的处理思路,如有的申请书将研究内容分成五部分:(1)事实归纳;(3)理论构建;(3)机制检验;(4)效应评估;(5)路径完善。看着是五部分或模块,其实讲的都是一个东西,也就是同一个问题,并未将这个问题分解。

将破题的过程和结果“整合”起来就是研究设计。社科的研究设计应是以问题(或目标)为导向的,即以问题解决为宗旨,所有的研究都要围绕这个目标展开。对此,研究设计应考虑的是:机理或机制是什么,解决方案或路径是什么。研究设计的“主体”是研究内容。从内容展开的角度来讲,依靠的是分析。那么,分析需要注意:(1)分析应瞄准目标,分析要体现思路和视角,分析靠的是概念。(2)要从理论基础和逻辑上讲清楚研究问题及其解决思路。(3)要寻求经验证据来予以验证。

高校学术评审的类型和标准

现在跟高校相关的评审有很多种,就我所了解到的,大概有10来种类型。

第一种是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的评审,包括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评审;第二种是教育部的社科规划项目评审,包括省教育厅的项目评审;第三种是教育部的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审;第四种是省级、校级优秀博士、硕士论文评审;第五种是教育部重大研究基地评审;第六种是重点学科、博士点、硕士点的评审;第七种是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第八种是高校职称评审;第九种是学术刊物实行的来稿匿名评审;第十种是博士、硕士论文的答辩之前的匿名评审。

10种评审大致可以分成4个类型:项目评审;对已经形成的学术成果的评审;资格评审,评职称就属于资格评审;国家各级奖励性评审。当然,高校还有其它评审,包括院士资格的评审。这种高级别的评审一般人不会接触,可能会请国内外同行中的院士级专家评审。分析这10种评审,可以看出来,衡量标准都是一样的,只是简单和复杂的程度不一样。

影响项目评审的要素有哪些

项目报上去以后,如果要获得通过,需要经过哪几个环节? 有哪几个因素发挥作用? 我概括了这样几条: 申报者的素养;评审的制度;学科的差异;评委的素质;人脉关系。下面,就来逐一分析。

一般情况下,评审专家只看到申报书,不知道是谁申报的。因此,他打分的主要依据,是申报书的内容。而申报书怎么写,代表申报者的综合研究素质。所以,要认真对待申报书的填写。

评委的素质具有决定性。无论通讯评审,还是会议评审,评委公正不公正,看问题准不准,都决定他的取舍。由专家进行淘汰,可能不公平。因为专家并不一定比申报者的水平高。但是,目前还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来进行必要的筛选。从竞争的角度看,要努力写好申报书。

完成项目应注意哪些问题

现在各级规划办抓得很紧,学校也抓得很紧,项目批了,必须完成。大家如果申报成功,一定要抓紧时间进行,不要半途而废。如果申报成功了,完不成,被吊销了,那还不如不申报。因为会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今后评职称什么的,将成为一个负面因素。所以,拿到项目了,就要努力做好。

在完成项目的基础上,结项报告要认真准备。要把结项作为重要问题来对待。经常有一些结项材料,整个不认真,连作品的版式都乌七八糟,这样就会影响结项评审。我个人认为,结项评审是否通过很重要,但是读者的评价更重要。一个项目做得再好,没有什么读者,烂在书库里,只能送去卖废纸,是一种浪费,更不能说明学术水平高。严格说来,这是一种伪研究。现在每年出的书很多,但好书不多,就是伪研究流行的结果。所以,选择有价值的选题,善始善终地完成,做出高水平,推动学术的进步,应该是做项目的最根本目标。

转自:“学术国际”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