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作品
趣话“立秋”
今年夏天似乎漫长而又与众不同,令人感受颇深,印象深刻,不仅是持续的阴雨天气,而且时不时的高温酷暑,热浪滚滚,而且湿热的气候,令很多人对此颇不适应,大家普遍希望这种天气早点结束,能够尽快凉爽下来,于是在这特殊的时节,广大家世朋友也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传统的节令(气)“立秋”,似乎“立秋”后天气就真正凉快了或者 对庄稼有比较有利的生长环境或条件了。其实,“立秋”只是气象意义上的,并不表示真正到秋天了。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特点,结合传统文化、民间习俗和立秋的有关民谚等,综合考虑,可以预见今年的秋天相对会晚一些,不出意外的话,大家期待的秋高气爽天气可能会延迟,届时将会呈现蓝天白天,气候宜人,神清气爽的特点,这样的时候值得期待。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得知,今年的立秋时间是8月8日(周二),
农历2023年六月二十二。立秋是个令人关注的节气,民间人士对此比较看重,也有许多说法,比如“立了秋,枣核天,热在中午,凉在早晚,立秋三场雨,夏布衣裳高搁起;立秋锄晚田,地松籽粒满;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早立秋,冷飕飕,……”,这些习俗、说法由来已久,流传甚广,影响深远,不同寻常,含义明确,表述风趣,颇有哲理,令人感悟的同时,还有些许感怀、思索和联想。不论怎样,传统的习俗文化中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老祖宗多年的积累,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明显的时令性,是特殊文化、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文化是相通的,一贯的,也是具有兼容性的,但万变不离其宗。关于立秋的说法,多种多样,因各地的习俗不同而有区别,但不论怎样,民间人士对立秋是重视的,也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这与人们希望享受清凉的环境有关。因为经过一夏的炎热,人们希望早点感受秋天的凉爽,这种心情可以理解,而立秋之后,气温基本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炎热也不会有很长时间了。关于立秋,各地有许多不同的风俗习惯,当然对于农村地区或农民而言,秋的含义,还有庄稼快成熟的意思。这时,正是农事活动的关键时期。那么,“立秋”对于农事的影响有多大呢?温度的影响 温度不仅对人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对农作物同样产生巨大的影响,可以决定农作物成熟的速度。温度可以调节植物体内的催熟活性物质的合成和发挥,如乙烯、脱落酸等等物质的生成和催熟,使农作物产量成熟得非常快,加快成熟速度,可以提早成熟,提早收获。
立秋后,自然环境降雨逐渐减少,土壤墒情逐渐下降变差,农作物随着气温的变低,对水分的需要也随着减少,夏种农作物即将开始进入成熟阶段,便开始成熟,达到瓜熟蒂落的地步。同时由于秋后气温的变化,加之水分的减少,许多夏季作物也逐渐减少吸收水分,开始走向成熟。同时由于立秋后太阳位置的偏移或变化,光照强度逐渐减弱,光合作用能力降低,随着气温的降低,水分的减少,作物的体内的催熟活性激素合成逐渐增加,量积累增大,农作物产品开始快速成熟衰退,作物便进入成熟期。
农村在扬州的许多农村地区,惬意尤其是村间一直都有“一场秋
雨一场寒,十场秋雨一场棉”的说法,意思是立秋以后,下一次雨往往就凉一次,十次秋雨过后,天气就会冷下来了。于是就有“十场秋雨一场棉”的说法。此外,民间还有在“立秋”之日吃西瓜的习惯,每到此时,许多人家都会早早准备,购买一、两只成熟的大西瓜,一旦“立秋”来临,他们就会应时应节,早早购买了西瓜并在当天打开,全家人一起品尝,在享受节令习俗和文化的同时,感受香甜美味的幸福滋味,从而更加体现节令的特点,彰显传统文化,使传统的节令魅力有所彰显,因此,立秋吃瓜的习俗由来之久,民间人士颇有响应,这一习俗文化内涵颇深,并呈现别具一格的态势。
今年的立秋虽然是晚立秋,但根据目前的天气状况,结合近几年的天气走势分析,民间之“晚立秋,热死牛”在今年很有可能应验,这是因气天气变化无常,民间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尤其是今年的立秋后天气,想一下子凉爽下来,可能性小,这是因为,今年夏天十分炎热,温度之高超出人们的想象,仅靠一次气象学上的“立秋”和一、两次降雨过程,可能会短时间内降温,但决不就此凉爽下来。而过去民间曾有秋后十八天“底火”的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尤其是今年气温高,持续时间长,地面热量积聚多,散热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很可能是漫长的,需要市民耐心等待。
此外,立秋后天气会不会再热,还与副热带高压有关,若是“副高”势力强势,就可能与民谚并无关联。每个节气都表明地球在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的一定位置,当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就是立秋。因此,从天文学的角度来理解,立秋也只是一个特定的瞬间。
其实所谓的早立秋和晚立秋,与此后天气情况并无直接联系,以立秋早晚判断未来气候冷暖是不科学的,大气环流、太阳辐射、人类活动等才是影响天气的主要因素。
定稿日期:2023年07月20日